「语音版」鲁迅的温热,文/游宇明

最近一些年,“反思鲁迅”成为潮流,有人说:鲁迅的性格过于激烈,缺少必要的迂回;有人说鲁迅智商很高、情商不高;有人说:鲁迅整天坐在亭子间里,没怎么与外界接触,有心理问题。

其实,真实的鲁迅灵魂是温热的。

许广平很爱鲁迅,还曾在文章中大胆表白,鲁迅有段时间一直犹豫不决,原因是他有一个名义上的妻子,担心与许广平结合,社会舆论攻击自己。然而,两人通了一段时间的信后,鲁迅觉得自己放不下许广平,他给许写信说:“想来二十日以前,总可以到广州了。你的工作的地方那时当能设法,我想即同在一校也无妨,偏要同在一校,管他妈的。”其对爱情的态度使我想起一个成语:飞蛾扑火。

鲁迅事母极孝,给母亲的生活费总是按时寄到,母亲爱读通俗小说,鲁迅千方百计为之搜罗。某次,胡风去看望鲁迅,见鲁迅正捆着一包准备邮寄的书。鲁迅告诉胡风:这是《啼笑因缘》,寄给母亲的。又补充一句:“她的程度刚刚能读这种书”,接着又开了个玩笑:“我的版税就是这样用掉的……”

鲁迅极其看重兄弟之情。当年在北京的时候,他掏钱买下八道湾,与母亲、二弟周作人一家共住,与周作人决裂后,善良的鲁迅不是将周作人一家赶走,而是自己另觅住所。晚年他定居上海,每个周六的晚上是他与三弟周建人约定的相聚时间。周建人夫妇当时有三个女儿,每次带一个来鲁迅家,一般都是周建人夫人王蕴如带孩子先到鲁迅家,周建人下班后再从商务印书馆直接来。有时周建人来晚了,鲁迅总要焦急地楼上楼下跑好几趟,嘴里说着“怎么老三还勿来”?直到周建人来了才放心。周建人来了以后,兄弟俩就上楼去聊天,王蕴如则在楼下帮许广平做饭。晚饭,许广平会烧几个广东菜,炖只鸡,有螃蟹的季节总要吃螃蟹。兄弟俩总要喝一盅酒有说有笑。晚饭后上楼吃点心、吃水果。谈谈天下大事、风土人情,也谈小时候绍兴的事,谈到有趣的地方就哈哈大笑。常常谈到11点多钟,电车已经没有了,鲁迅就去叫汽车,预先付了车钱,将他们送回家。

对亲人情深意重,对朋友也非常关心。瞿秋白当年从事地下工作,经常危险四伏,只要遇到麻烦,瞿秋白首先想到的就是到鲁迅家避难。这样的避难一共有四次:第一次是1932年11月,住了约10天;第二次是1933年2月上旬至月底;第三次是同年7月下半月,住了几天;第四次在一个多月以后,又住了几天。有几年,瞿秋白在党内遭人排挤,经济上很拮据,鲁迅千方百计帮助他。1932年8月,鲁迅将《二心集》和瞿秋白翻译的高尔基4篇短篇小说一起交合众书店印行,但合众书店只想出版鲁迅的著作,不愿出版瞿秋白的译作。鲁迅只好把《二心集》的版权卖给该书店,书店才同意鲁迅的要求,《二心集》因此成为鲁迅著作中惟一出售版权的。1932年11月,鲁迅将自己编译的苏联短篇小说集《一天的工作》交付良友出版公司出版,此集共收10篇小说,其中2篇是瞿秋白夫妇翻译的。书稿刚寄出,鲁迅即拿出60元给瞿秋白。瞿秋白在鲁迅家避难期间,两人合编《萧伯纳在上海》,出版后鲁迅将全部稿费给瞿秋白,自己一文不取。1933年7月,为了在经济上帮助瞿秋白,鲁迅请瞿秋白编一本《鲁迅杂感选集》,稿子刚进北新书局,鲁迅即致信北新书局老板李小峰,说“此书印行,似以速为佳”。书一印出来,鲁迅立即给瞿秋白支付了“编辑费”200元,其中一半是自己垫付的。鲁迅善待过的作家远远不止一个瞿秋白,柔石、殷夫、胡风、萧军、萧红、冯雪峰都曾得到过鲁迅这样那样的帮助。

鲁迅对下层人士特别宽容。鲁迅一向不在意衣着。某次,他去华懋大厦拜访史特沫莱。门丁将他上下打量一番,势利地说:“走后门去!”这类饭店的后门通常是给“下等人”走的。鲁迅绕到电梯前,开电梯的看了他一眼,说:“走楼梯上去!”虽然遭受了明显的歧视,鲁迅依然态度平和,他真的一层一层地爬楼梯去见史特沫莱。

人的感情是人性的一部分,只要是正常的人,他就会在乎亲情、爱情、友情。然而,像鲁迅那样对感情如此执著的,并不多见。鲁迅为什么这样在乎情感?原因很简单:他从小丧父,寄居外祖家,饱受各种歧视;成年后又经历了二弟周作人毫无理由的翻脸,感情上更是大大地受了一次伤。心理学上有个定律:一个人缺乏什么就会在乎什么。鲁迅既然在感情上有那么多缺撼,自然特别在乎温情,自己也愿意首先向他人付出温情。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这是鲁迅的名句,它充分地反映了鲁迅的情感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