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自商鞅变法以后,内立法度,务耕织,修战备;外连横而斗诸侯。连横就是联合一强攻众弱。轻而易举取得黄河以西大片土地。

以史为鉴,看史记《过秦论》想到的

诸侯恐慌,会盟而谋来弱秦。他们采取合纵的战略。合纵就是联合众弱攻一强。

以史为鉴,看史记《过秦论》想到的

当时的情况是:齐有孟尝君;赵有平原君;楚有春申君;魏有信陵君。这四人都是大能人。并且联合了齐、楚、燕、韩、赵、魏、宋、卫、中山一众诸国。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等人组成的智囊团出谋划策;齐明、周最、陈轸、昭滑、楼缓、翟景、苏历、乐毅等外交人员频繁活动,达成多项共识;吴起、孙膑、带佗、兒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等将军统领军队。常常以十倍于秦的土地做后方,到秦的家门口攻打秦国,可是怎样呢?还是被秦国灭了。

以史为鉴,看史记《过秦论》想到的

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挥舞大棒,鞭挞天下百姓,威震四海。他向南打到了广西,北面修筑长城,把匈奴也赶跑了。

秦始皇还不放心。他焚书坑儒,强推自己的政治意识形态,把六国的名城摧毁,把天下兵器收集到咸阳熔铸成钟鼓和十二个铜人,来削弱百姓力量。他以华山为首都咸阳的城墙,把黄河当护城河,在各处要害之地设立军事基地,政治军事空前强大。

以史为鉴,看史记《过秦论》想到的

秦始皇自以为关中地势坚固,就像千里铜墙铁壁,子孙万代的基业无忧矣。

然而后来的情形并不像秦始皇想的那么好。陈涉,中国第一位农民起义的领袖,一下子就重创了秦国固若金汤的国防安全建设。

以史为鉴,看史记《过秦论》想到的

这位陈领袖本来是个住着用破罐子的碎瓦片砌成的窗户和用绳子头栓着门板的破房子的人;是个泥腿子、捋锄巴子的农夫。后来又被抓壮丁。他才能连一般的士人都不如。他既没有孔子、墨子的贤能,又没有陶朱、猗顿的富有;提心吊胆地置身于一群新兵蛋子中间。然而他振臂一呼,组织起一些散兵游勇,率领几百人的队伍,辗转推进,攻打秦朝。

他们砍树做棍棒为兵器,拿竹竿挑着包袱皮当旗帜。天下百姓云集响应,抛家舍业,背着仅有的粮食投入到陈涉的队伍中。于是,殽山以东的豪俊并起,灭亡了秦朝。

以史为鉴,看史记《过秦论》想到的

当时秦朝国力弱小了吗?没有。雍州的土地还是那么大,殽山和函谷关还是那么险固;陈涉的威望地位也不如齐、楚、燕、赵、宋、卫、中山的国君那么大和尊贵;起义军手中的锄头木棍也不如鉤戟长矛锋利;起义军的综合战斗力也不如当初九国的军队;战略战术也比不上过去六国的谋士。然而成败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建功立业的人正好相反了。

以史为鉴,看史记《过秦论》想到的

我们把当初那些诸侯国和陈涉的权利和实力进行比较,可以看出,陈涉差远了。然而当初秦国以鼻屎大的小地盘,千乘小国的权利,迫使八州诸侯入朝参拜称臣达百年之久。然后又统一建设了那么强大的国家。谁料想陈涉一人起来造反,秦朝就完蛋了。这是为什么呢?就是秦朝不实行仁政,引起社会广泛不满,那么攻守的形势也就不同了。

以史为鉴,看史记《过秦论》想到的

我们来看看今天的美国。

美苏冷战时,美国和中国建交,联合了中国对抗苏联。虽然中国那时国力不济,但在美苏势均力敌的情况下,也是一颗关键的砝码。不得不说,苏联解体和苏中决裂、中美建交不无关系。美国联合中国和秦国的连横战略异曲同工。

以史为鉴,看史记《过秦论》想到的

苏联解体后,美国一家独大,领导全球。他认为自己的制度和意识形态是终极的,最好的了。但是他一点都不仁义,实行霸权主义,除对自己和几个老铁盟友外,对世界人民进行肆意的政治强迫,军事制裁,金融上到处割韭菜。天下苦美久矣!

以史为鉴,看史记《过秦论》想到的

如今美国又无理地对中国挑起贸易战,妄图压制打断中国科技发展进程。面对美国的讹诈,中国人民肯定不会束手待毙,肯定会奋起抗争。如果美国不悬崖勒马,一意孤行,引起世界各国的反对,很有可能会走上秦朝灭亡的老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