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週年法治輝煌成就”|中國知識產權保護實現歷史性跨越

法制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維

“70週年法治輝煌成就”|中國知識產權保護實現歷史性跨越“70週年法治輝煌成就”|中國知識產權保護實現歷史性跨越

中國知識產權保護亮點

“70週年法治輝煌成就”|中國知識產權保護實現歷史性跨越

(製圖:李曉軍)

中華民族歷來重視知識產權的保護,在中國半坡村出土的尖底瓶和魚尾紋盆陶器上,生產者將自己的名字刻在上面,被視爲生產者對自己智慧付出的保護。

新中國成立之初,黨和政府就把鼓勵人民羣衆的發明創造和以科學技術進步來推動經濟發展置於重要地位並開始制訂一系列知識產權保護法規。

1978年,中國實施改革開放政策,知識產權制度開始正式建立,逐步在中國經濟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如今,中國已成爲世界創新格局中的重要一極,發明專利申請量連續8年居世界首位。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通過《專利合作條約》途徑提交的專利申請受理量達5.3萬件,僅次於美國的5.6萬件,居全球第二位。

中國近年來在知識產權事業發展方面成績卓著,這同中國國家領導人從戰略層面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和知識產權發展密不可分。作爲一個發展中國家,中國在短短40年時間裏在知識產權領域取得了不同凡響的成就,有許多成功經驗值得同其他國家分享。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總幹事弗朗西斯·高銳

這40年來,我國知識產權事業發展經歷了法律制度初創、戰略綱要實施和強國建設啓動等重要階段,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歷史性跨越,成爲了一個名副其實的知識產權大國,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的地位日益凸顯。

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

矢志創新躋身全球前20強

5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江西考察調研,首站就是位於江西省贛州市的江西金力永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瞭解企業生產經營和贛州市稀土產業發展情況。

稀土何以成爲總書記的關注重點?原來,稀土是一種大有來頭的重要戰略資源。稀土有着“萬能之土”之稱,小到手機屏幕、數碼相機,大到導彈、雷達、潛艇,已被廣泛應用於農業、工業、軍事等各個領域,成爲新材料製造和新技術開發的關鍵性資源。

這是一個引人注目的領域。因爲,在世界存儲量第一的優勢之外,“目前,中國稀土分離技術領先國外5年至10年”,上海市稀土協會名譽會長朱銘嶽說。

不過,我國稀土企業在國際市場並非沒有遭遇過在知識產權方面受制於人的局面。在七八年前,中國稀土企業若想出口稀土產品,必須向日立集團等行業巨頭繳納專利許可費,否則產品無法出口。

這種狀況反倒激勵了中國稀土企業的奮發圖強。北京合享諮詢事業部專利總監王萌檢索發現,截至2019年5月23日,在全球範圍內,日本日立集團以3955件與稀土相關的授權專利排名第一,三星公司、東芝公司和松下公司分別以3174件、2882件、2030件授權專利排名第二至四位,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則以1884件授權專利排名第五位。

稀土方面的成就是中國科技創新事業發展的一個縮影。

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公佈的數據,截至2018年年底,國內(不含港澳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60.2萬件,同比增長18.1%,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1.5件,PCT國際專利申請受理量5.5萬件,同比增長9.0%。國內有效商標註冊量達到1804.9萬件,同比增長32.8%。馬德里商標國際註冊申請量6594件,同比增長37.1%。累計批准地理標誌產品2380個,註冊地理標誌商標4867件。共授予農業植物新品種1990件、林業植物新品種405件,同比分別增長34%、153.1%。作品、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量分別達235萬件、110萬件,同比分別增長17.48%、48.22%。

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佈的《2018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我國排名已升至全球第17位,成爲唯一進入前20強的中等收入經濟體。

完善立法法律法規密集出臺

在這一系列創新成果的背後,是中國爲知識產權保護所付出的不懈努力。正如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原校長吳漢東教授所說:“知識產權是創新發展的制度基礎和法制保障。”

1982年8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頒佈,開啓構建知識產權法律體系的先河。此後,一系列知識產權立法密集推出:1984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頒佈;1990年9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頒佈。迄今,這三部主要法律中前兩者已歷經三次修訂,第三部則正在進行修訂。

此外,《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知識產權海關保護條例》《特殊標誌管理條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集成電路布圖設計保護條例》《奧林匹克標誌保護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等先後出臺,並與時俱進地修改完善。

更重要的是,有關知識產權事業發展頂層設計的重大戰略、重要文件也相繼出臺。2008年至今,《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深入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國務院關於新形勢下加快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的若干意見》《關於開展知識產權綜合管理改革試點總體方案》《“十三五”國家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規劃》等文件的發佈,都爲知識產權事業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與此同時,我國也以積極的姿態加入了幾乎所有主要的知識產權組織和國際公約。1981年,中國加入聯合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1992年,中國加入《世界版權公約》。此外,在《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保護文學和藝術作品伯爾尼公約》《商標國際註冊馬德里協定》《專利合作條約》等10多項保護知識產權的國際公約中,都出現了中國的身影。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01年12月11日,中國正式成爲WTO成員並開始履行《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TRIPS協議),而這一協議被公認爲當前國際知識產權保護領域中涉及面廣、保護水平高、保護力度大、制約力強的國際公約。

申長雨透露,國家知識產權局正在就加入《工業品外觀設計國際註冊海牙協定》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進行磋商,這將幫助中國企業在其他國家更便捷地獲得外觀設計保護,讓中國創意、中國設計、中國製造更好走向世界。同時,還在積極推進建立新的國際條約,如《試聽表演北京條約》,成爲知識產權國際規則的堅定維護者、重要參與者和積極建設者,得到了國際社會的高度評價。

加強保護嚴厲打擊侵權行爲

在知識產權保護制度不斷完善的同時,知識產權保護全面加強。

最典型的莫過於知識產權侵權成本正在不斷加大。這從知識產權立法上的每一次修改即可看出。比如,正在進行第四次修改的專利法,“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健全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大幅提高侵權違法成本,對故意侵權者規定了最高五倍的懲罰性賠償,讓侵權者付出沉重代價。”申長雨說。

今年4月23日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作出修改。爲了進一步加重侵權成本,懲罰惡意侵權人,嚴格保護商標專用權,給予權利人更加充分的補償,本次修改比照《專利法修正案草案》的相關規定,將惡意侵犯商標專用權的侵權賠償數額計算倍數由一倍以上三倍以下提高到一倍以上五倍以下,並將商標侵權法定賠償數額上限從三百萬元提高到五百萬元。“這樣的懲罰性賠償額度在國際上都是比較高的,彰顯了我國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決心。”北京市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馬一德說。

在立法之外,知識產權行政執法也不斷加強。僅2013年至2018年,就查處專利侵權假冒案件26.9萬件,商標侵權假冒案件20.1萬件。

在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方面,最高法院專門成立知識產權庭,探索設立了3家地方知識產權法院和16家知識產權法庭,2018年全國法院新收知識產權一審案件達到20多萬件。

2018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全國公安機關立案各類侵權假冒犯罪案件近2.8萬起,破案1.9萬起,抓獲犯罪嫌疑人2.8萬人,涉案價值98.7億元。全國檢察機關共批准逮捕涉及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案件3300多件5600多人,提起公訴4400多件8300多人。

中國已然成爲世界上審理知識產權案件尤其是專利案件最多的國家。越來越多的非中國公司間的專利訴訟選擇在中國進行。

中華全國專利代理人協會會長楊梧分析認爲,這種現象釋放出國外企業對我們司法審判有信心的信號。

的確,正如美國信息產業機構副總裁毛蕾明所說:“越來越多的外資企業選擇到中國解決知識產權糾紛,因爲他們覺得作爲訴訟當事人能夠在中國得到公正對待。”

“一處失信,處處受限”讓知識產權侵權者受到更多的懲罰。去年12月,國家知識產權局聯合國家發改委等37個部門簽署《關於對知識產權(專利)領域嚴重失信主體開展聯合懲戒的合作備忘錄》,包括重複專利侵權行爲、不依法執行行爲等在內的六大類行爲將被認定爲知識產權(專利)領域嚴重失信行爲,並面臨跨部門聯合懲戒。此舉對侵權行爲產生了極大震懾,用申長雨的話說“這是知識產權歷史上最爲嚴厲的懲戒措施”。

同時,中國也在做一個積極的堅守知識產權規則的身體力行者。據統計,中國去年支付的知識產權使用費已達到356億美元,較2001年的19億美元增長近19倍。其中向美國支付的知識產權使用費達到86.4億美元,佔購買總額近四分之一。

這些舉措贏得了國際社會的讚許。高銳指出,中國爲保護知識產權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建立起了高水平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對中外企業一視同仁。去年底世界銀行發佈的《2019年營商環境報告》顯示,中國營商環境在全球的排名從2017年的第78位大幅躍升至第46位。

唱響合奏構建大保護格局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不斷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致力於爲國內外企業提供一視同仁、同等保護的知識產權環境,取得了舉世公認的巨大成就。”申長雨說,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不僅是國際社會關注的,實際上也是中國的一個自主選擇,也是我們內在的一個需要,是我們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進一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需要。

在可以預見的將來,中國將繼續堅定不移實行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一系列舉措已經在謀劃與實施中。

這些舉措包括:

——積極構建知識產權大保護工作格局。知識產權種類多元,包括專利、商標、版權、原產地地理標誌、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植物新品種、商業祕密、遺傳資源、傳統知識和民間文藝等等;知識產權保護又涉及註冊登記、審查授權、行政執法、司法裁判、仲裁調解、行業自律、個人誠信等等。“我們很難用單一模式實現對所有知識產權類型的保護,也很難用單一手段實現對所有環節的保護。這就註定知識產權保護不會是一個‘獨角戲’,而是需要唱響‘合奏曲’。”申長雨說。

——推進知識產權快保護。近年來,國家知識產權局致力於通過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的建設,努力實現快速授權、快速確權、快速維權的協調聯動,降低維權成本,縮短維權週期,提高維權效果。目前,全國共批准建立了24個這樣的中心。

——堅持知識產權同保護。對國內企業和國外企業的知識產權一視同仁、同等保護,對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的知識產權一視同仁、同等保護,對大企業和小微企業的知識產權一視同仁、同等保護,對單位和個人的知識產權一視同仁、同等保護。

顯然,中國在知識產權保護的道路上只會一往無前,行走在國際社會的前端。

權威調查顯示,我國知識產權保護社會滿意度已由2012年的63.69分提高到2018年的76.88分,整體步入良好階段。“特別是在調查中我們發現,這些年外資企業滿意度一直高於國內企業,有時甚至位居各類權利人之首。”申長雨告訴記者。

來源:法制日報

編輯:席鋒宇 李金鳳

投稿的小夥伴,請發到這個郵箱 :[email protected] 等你!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70週年法治輝煌成就”|中國知識產權保護實現歷史性跨越

★關注後不要忘了設爲星標哦★

“70週年法治輝煌成就”|中國知識產權保護實現歷史性跨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