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升金融服务 推进江门融入湾区全面提升金融服务 推进江门融入湾区全面提升金融服务 推进江门融入湾区全面提升金融服务 推进江门融入湾区

2019年江门金融白皮书之综述

2019年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出炉,标志着江门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对于江门的未来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在多处提出明确目标和要求,如提出“支持江门建设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支持江门与港澳合作建设大广海湾经济区,拓展在金融、旅游、文化创意、电子商务、海洋经济、职业教育、生命健康等领域合作。加快江门银湖湾滨海地区开发,形成国际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地以及面向港澳居民和世界华侨华人的引资引智创业创新平台”等。

而在这些湾区发展目标之中,江门金融业推出系列政策措施,着重强化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大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为持续推进江门融入大湾区建设,助力经济稳步快速发展,贡献力量。

A

助力民企快速发展

2018年12月10日,江门市召开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千人大会,广泛动员全社会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加快发展,当天10家银行机构对10家民营企业现场授信12.27亿元;预计2019年全市银行机构对江门民营企业授信目标额约为1600亿元,比2018年大幅增长50%,授信户数超过15000户。

截至2018年12月,全市规模以上民营企业3737家,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84.4%。制订了《江门市大型骨干企业及后备骨干企业培育工作方案(2017-2019年)》及实施“诚信绿卡计划”,2016年以来累计向130家(次)诚信绿卡骨干企业兑现扶持资金9162.6万元,推动骨干企业加快发展。

此外,为鼓励企业开展科技研发创新,江门市积极落实鼓励企业研发融资扶持政策,重点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对企业技改、研发等融资,财政给予适当的奖补,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企业科技研发和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

江门市对2020年前在境内申请上市的民营企业,经证监部门辅导备案登记后,分阶段对完成公开发行之前支付的会计审计费、资产评估费、法律服务费、券商保荐费等中介费用,按不超过实际发生费用的50%给予补助,每家企业补助资金不超过300万元;对在“新三板”成功挂牌的民营企业奖励50万元,对进入“新三板”创新层的民营企业再奖励30万元;对在市内区域性股权市场发行可转换为股票的公司债券或增资扩股成功进行直接融资的民营企业,按企业融资金额的2%给予补助,每家企业补助资金不超过300万元;对“广东省高成长中小企业板”的挂牌企业按照融资金额的3%给予补助,每家企业补助资金不超过300万元。

2018年前三季度,江门市辖区金融机构共向48家企业发放研发贷款,贷款合同总金额为13.70亿元,其中今年新增8.8亿元。2017年符合奖补条件的企业共10家,其中贴息补助申请企业共5家,申请奖励资金的企业共5家,奖补资金合计共292万元。

B

推动跨境金融平台建设

今年5月,江门市金融工作局公布《江门市促进经济发展专项资金(跨境金融平台)项目奖补方案》,提出,落实省金融发展布局“一市一平台”建设的要求,发扬大胆探索,先行先试的精神,促进江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

在江澳金融合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港澳两地各自的金融优势,支持江门与港澳金融机构开展跨境业务往来与合作,支持澳门打造成葡语系国家人民币结算中心。通过对跨境融资、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进行奖补,深化江门与港澳地区的金融合作,以推动江门市跨境金融平台的建设。

奖补对象包括在江门辖区内开展跨境金融业务的所有银行机构是“跨境金融平台”项目的实施单位。实施单位有符合条件的跨境融资和跨境人民币结算的平台业务,均可以申请专项资金奖补。项目专项奖补资金为300万元,奖补期为2019年,每季度按各银行优先申请优先拔付的原则,资金全部拔付完成即止。

奖补标准发两类,一是跨境融资利息奖补,二是跨境人民币结算奖补。

跨境融资利息奖补是对2019年符合条件的银行机构鼓励、协助江门企业在港澳地区实施跨境融资的奖补,按照融资额度利息的7%的比例计算奖补金额,由银行承诺给予企业一定的融资优惠。银行在与客户签订跨境融资业务合同后,以发生额为计算依据,按规定时间向江门市金融工作局申请奖补资金。此项奖补拟分配资金200万元。

通过港澳地区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且业务量较上年有增长的银行机构均可申请该项奖补,奖补标准依照各银行2019年通过港澳地区进行的跨境人民币货物贸易结算量作为计量参考。江门市金融工作局以各银行金融机构通过港澳跨境人民币结算与本外币货物贸易结算总量的占比及通过港澳的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占比为依据给予银行奖补。拟分配资金100万元。

C

金融助力科技创新

近年来,江门市以举办“科技杯”创新创业大赛为抓手,为江门市加快建立技术创新体系提供支撑。企业不单单通过大赛获得荣誉和创新创业扶持资金,更可以利用大赛平台,吸引资本市场介入。

今年5月,2019年江门市“科技杯”创新创业大赛正式启动,江门市企业赛对全程参与大赛并获奖的项目,将授予相应的证书和最高100万元创新创业扶持资金。同时,与大赛合作的风险投资基金计划提供总额近10亿元的风险投资资金,金融机构也将向江门市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超30亿元的科技贷款。

今年与大赛合作的风险投资基金计划提供总额近10亿元的风投资金,对符合投资要求的优秀项目进行股权投资。通过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大赛优秀项目提供以下支持:一是优先考虑资金融资和投资;二是对企业免费提供全方位融资及上市咨询和辅导服务;三是整合风投公司的资源,带领获奖企业到上市公司交流和学习。

另外,大赛还将设立江门市科技信贷风险准备金,利用财政资金杠杆,带动银行等金融机构向江门市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超30亿元的科技贷款。大赛获奖企业经简单备案、审核后将直接纳入“邑科贷”名单,单户企业最多可获500万元科技贷款。对获奖企业申报江门市科技金融扶持资金贷款贴息项目的,优先给予备案,在获得贷款结算时,按照项目当年发生贷款额的3%—4%进行贴息,贴息扶持最高可达50万元。

D

农业金融助力乡村振兴

2018年,江门市各金融机构以支持“三农”经济发展为己任,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支持农业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不断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创新支农金融产品,拓宽支农服务渠道,有效促进了江门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此外,江门金融机构还为扶贫攻坚作出努力,推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

根据省农业厅、省财政厅、省保监局开展2018—2020年政策性农业保险承保工作,江门市政策性农业保险承保险种有16种,其中新增水稻制种、柑桔橙2个新险种。2018年8月,由市农业局牵头开展各政策性农业保险各项险种的招投票标工作,根据招标结果,江门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分别由人民财险广东省分公司、阳光农险广东分公司、中国人寿财险广东省分公司等3家保险公司承担。

去年,受强台风“山竹”和暴雨的影响,江门市政策性农业保险保障体系发挥重要作用,充分发挥了政策性保险稳定器、抗灾复产助推器作用,更好地促进全市农业救灾复产工作紧张有序开展。

E

推动江门“大旅游”发展

近年来,江门市政府以“大旅游”规划积极推动旅游业发展,成为“中国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创建城市和全省旅游综合改革示范市。其中,农行江门分行牢牢把握江门县域旅游产业化发展趋势,不断倾斜信贷资源,先后向锦江温泉、赤坎古镇、开平碉楼等旅游项目提供融资支持,截至去年底,累计发放贷款7.4亿元,助力江门旅游产业升级转型。

开平赤坎古镇是广东五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有着350多年的历史文化,《让子弹飞》《一代宗师》等影片曾在此取景拍摄。为传承发扬侨乡文化,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江门市政府将“赤坎古镇华侨文化展示旅游项目”作为实施“大旅游”战略的新引擎,大力推进赤坎古镇旅游项目建设,致力将赤坎古镇打造成为中国古镇文化旅游新地标,进一步加快全域旅游发展。农行江门分行综合运用“旅游+农业、旅游+服务业、旅游+民俗、旅游+乡村生活”等模式,为赤坎古镇旅游项目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成功取得赤坎古镇旅游项目银团牵头行资格,承贷额度20亿元,截至去年底,已投放贷款5.86亿元。

成绩

全市共有163家金融机构 金融实力稳步增强

江门金融工作管理部门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1月底,进驻江门市的银行、保险、证券、期货等金融机构共163家,其中银行30家,保险公司58家,期货公司2家,信用评级机构6家,小额贷款公司15家,融资性担保公司6家;江门市银行业资产总额5209.21亿元,比年初增加314.88亿元,增幅为6.43%。

到2018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4528.8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6.0%,其中,境内存款余额4349.77亿元,增长5.9%,境内存款中住户存款2783.43亿元,增长7.2%;境外存款余额179.11亿元,增长9.6%。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3140.85亿元,增长12.3%,其中,境内贷款余额3107.82亿元,增长12.2%,境内贷款中住户贷款1318.18亿元,增长18.3%;境外贷款余额33.03亿元,增长19.9%。年末各类保险公司58家。

2018年保费收入150.51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其中,人身险业务保费收入114.02亿元,增长超16%;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近37亿元,增长8.5%。共支付各项赔款51.79亿元,增长16.7%,其中,人身险业务赔款30.22亿元,增长18.2%;财产险业务赔款21.57亿元,增长14.7%。

措施

助力中小微企

拓宽融资渠道

为鼓励金融支持小微企业,江门先后出台了《江门市小微企业转型升级为规模以上企业工作实施方案(2015-2017年)》、《促进小微企业上规模扶持资金实施细则》等政策措施,每年统筹专项资金3000万元推动小微企业上规模发展(“小升规”)。2016—2017年共有651家工业和商业企业实现“小升规”,2017及2018年共为503家企业兑现扶持资金4926.58万元。

根据鼓励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有关扶持办法,江门市为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机构、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保险机构等给予贷款风险补偿,对银行机构利用第三方信用评级结果向小微企业发放贷款或续贷给予适当补助等。

同时,《江门市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实施方案(修订)》去年正式实施,鼓励金融机构为制造业核心企业产业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提供应收账款融资,对帮助中小微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的相关企业择优进行支持。

鼓励金融机构支持中小微企

《关于金融支持企业发展扶持办法(第二次征求意见稿)》提出补助(贴)标准,如对年度发放小微企业贷款的增速高于全市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增速的,且小微企业贷款实现“两增两控”目标要求的银行机构,以不超过其小微企业贷款增量核算量的0.25%进行补助,单一银行机构此项补助上限为50万元(含);对小微企业贷款余额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且小微企业贷款实现“两增两控”目标要求的银行机构,按高出平均贷款余额部分的0.25%给予补助,单一银行机构此项补助上限为50万元。同一银行机构只享受以上其中一项补助。

另外,《意见稿》对当年参与评级的企业,江门市政府补助4000元;对连续两年参与评级企业,市政府给予补助6000元。给予进驻江门市的信用评级机构(经人民银行总行认可资质)的总部、地区总部或一级分支机构,一年内其评级企业达到100户以上的,给予20万元一次性补助;一年内评级企业达到50户以上的,给予10万元一次性补助。

支持中小微企申请质押贷款

鼓励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修订出台《关于金融支持企业发展扶持办法》,带动全市金融机构对中小微企业贷款稳步增长;出台《关于印发〈江门市政府采购支持中小微企业质押融资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支持中小微企业凭政府采购中标书及融资相关资料,通过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向辖区内各银行申请质押贷款。

鼓励制造业企业充分用好国家政策性银行优惠政策。积极开拓境外资金渠道支持制造业发展。继续实施《支持上市企业、上市后备企业、股权挂牌企业和信用良好级企业开展研发融资的奖补办法》,促进制造业研发升级。

推进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江门推进全国小微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推广第三方信用评级应用,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全市974家企业完成评级,获得贷款295.92亿元,减轻企业利息负担1.12亿元。省市共同出资1.7亿元组建江门市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截至2018年11月,累计发生担保贷款30笔1.54亿元。积极探索,在全国首创“研发贷”,截至2018年三季度,共向48家企业发放贷款13.7亿元。成立全省首家小微企业信贷保证保险服务中心,共有97家小微企业获得贷款7500多万元。

实施“政银保”信贷项目,政府出资设立1.1亿元的风险金池,引入保险保障,撬动银行为企业提供增信融资,2018年1—11月发放贷款近1390笔,贷款总额达到17.33亿元。

引导中小微企资本市场直接融资

近年来,江门市积极引导中小微企业发展和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直接融资。2018年,江门市华锐铝基板股份公司在新三板挂牌;有5家企业在资本市场定向增发再融资220.29亿元,其中,有2家企业再融资219.71亿元,进行兼并重组。多层次资本市场基本建立,有效拓宽了融资渠道。

经营规范、健康发展的民间金融对于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有积极作用。截至2018年9月底,江门市共有15家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金共19.55亿元,贷款余额20.45亿元;2018年1月—9月累计投放贷款共24.03亿元,主要发放对象为个体工商户、三农企业及小微企业。小贷公司发展质量居全省第一。

走访企业,切实解决融资难问题

为缓解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今年3月1日,江门市正式启动“访百万企业 助实体经济”专项行动,组织全市银行机构争取在今年内走访全市超过5万家暂无银行授信的民营和小微企业。自专项行动开展以来,不少企业主通过该行动获得了贷款。截至5月8日,全市银行机构累计走访企业31794家,首次走访企业26594家。从走访情况看,有融资需求企业共2950家,银行机构预判可为其中1906家企业提供贷款。走访方式超过一半为现场面访,面访率为56%。全市银行机构通过走访专项行动,已向企业发放贷款79949.66万元,最短贷款期限为1个月,最长贷款期限为10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