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首先來看2015年4月公告的,計劃以現金5000萬認購杭鋼股份946.97萬股增發股份,認購價格爲每股5.28元,但是根據杭鋼股份在2016年3月發佈的《重大資產置換及發行股份購買資產 並募集配套資金暨關聯交易實施情況報告書》顯示,鋼鋼網並未被列入認購對象名單。此外,鋼鋼網計劃認購同爲新三板掛牌公司的中鋼網增發股份事項,自中鋼網在2015年12月發佈了增發預案之後,截止發稿時,也暫未出現新的相關落地公告。

鋼鋼網(831277.OC),一家2015年淨虧損458萬,賬面現金僅有1.5億的新三板企業,卻在極短的時間內連續砸出20餘億、0.5億、1.2億,分別入股首鋼股份(000959.SZ)、杭鋼股份(600126.SH)、中鋼網(831727.OC)三家公司;同時,從收入構成觀察,鋼鋼網已經從一家鋼鐵電商轉型爲票據服務平臺,涉及票據信息撮合等業務。

如此瘋狂與激烈的擴張轉型令人瞠目,對此,上海鋼聯的李先生在接受野馬財經採訪時分析:“鋼鐵電商正處在搶奪“行業第一”寶座的關鍵階段,有能力參與競爭的選手都已經瘋狂。”

強者通喫令人瘋狂的“王座”

鋼鋼網CEO張凱曾在接受中國經濟網採訪時表示,“我不贊同鋼鐵電商平臺未來會一兩家獨大”,不過,針對電商行業,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市場營銷學教授王高對《新京報》記者明確指出:“平臺之爭的特點通常是贏者通喫。”

而李先生對野馬財經的表述則更爲直率:“就算是一超多強的局面,大家也都想去做那一超,阿里巴巴的例子在這兒擺着,而且B2B垂直電商專業性強、池子小(池子指的是交易對手方數量,而非簡單的交易額,野馬財經注),競爭肯定比B2C、C2C激烈”。

此外,他進一步向野馬財經表示,雖然目前鋼鐵電商也有所謂行業第一、第二之分,但大家的差距還不算大,誰能更快地抓住機會,誰就能成爲行業真正的龍頭,因此近期每個平臺的動作都很頻繁。

的確,2015年5月,國務院發佈《關於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加快培育經濟新動力的意見》,從七個方面出臺政策、措施力促電子商務發展。隨着國家政策對“互聯網 ”的支持,以及鋼鐵行業整體不景氣下尋求轉型發展的需求,鋼鐵電商開始野蠻生長,資本化速度也都在加快。

例如今年年初,找鋼網獲得10億元量級的E輪融資,今年前半年,上海鋼聯與慧聰網也通過一系列股權騰挪完成了“牽手”,不過,面對即將到來的風口,找鋼網走的是先融資,再燒錢的路子;上海鋼聯選擇了與慧聰網聯合,優勢互補,相比之下,鋼鋼網的做法要激進得多,不僅將融資與燒錢兩步並作了一步,而且冒着可能存在的政策風險,強勢殺入互聯網票據行業。

“風險很大,但倘若成功,收益同樣可觀”,來自上海鋼聯的同行如此感嘆。

一年三入股眼花繚亂的資本運作

看完鋼鋼網在資本市場的一系列動作,多位朋友都向野馬財經表示,“鋼鋼網待在新三板真有點兒屈才了”,一年三次入股,四次增發,環環相扣,步步驚心。

2015年4月,鋼鋼網發佈對外投資公告,稱將以現金5000萬認購杭鋼股份946.97萬股,每股5.28元,這是第一次入股;2015年9月8日,鋼鋼網發佈對外投資公告,稱擬認購首鋼股份非公開發行股票,後有公告稱發行價格爲4.91元/股,合計人民幣約20億元,這是第二次動作;隨後,2016年5月13日,鋼鋼網再度發佈公告,表示擬支付1.2億元現金認購中鋼網2000萬股股份,這是第三次;此外,2015年10月16日,鋼鋼網還曾認繳出資6000萬元投資設立子公司。

也就是說,短短一年多(13個月)的時間,鋼鋼網擬入股兩家A股上市公司及一家新三板公司,並還有對外投資,涉及資金高達22.3億元,而其2015年年報顯示,截至2015年末,鋼鋼網淨資產僅僅爲7575萬餘元,賬面現金也僅有1.5億,那麼,鋼鋼網是如何籌措支撐這三次入股及一次投資所需的22.3億元資金的呢?

22.3億砸錢擴張、激烈轉型涉P2P,鋼鋼網破釜沉舟求“上位

(圖:鋼鋼網2015年年報)

對此,鋼鋼網人士向野馬財經表示:“後續可關注公司公告。”

野馬財經查閱相關公告發現,這13個月內,鋼鋼網總計發行四次股票。第一次是在2015年4月推出方案、並於8月完成的4369萬股增發,增發價格爲每股1元,募集資金4369萬元;第二次在2015年5月推出方案、於9月完成的269萬股增發,增發價格爲每股10.07元,共募集資金2708萬元;第三次則是在2015年6月推出的746萬股增發方案,計劃增發價格爲25.07元,藉此募集18702萬元資金,募集資金中將有一部分原計劃用於認購杭鋼股份的增發,但是此項原定於2016年1月25日截止繳款的增發方案,卻再也沒有後續進展公告;第四次是在2015年10月推出1546.9萬股增發方案,增發價格“不低於75.64元且不高於107.45 元”,藉此募集“不少於11.7億元,不超過16.62億元”資金,但同樣未找到後續公告。

針對這4次增發計劃,總體來看僅有前兩次發行完成,不足總金額的5%。且需要注意的是,四次增發,第一次發行價格爲1元/股,第二次爲10元/股,第三次爲25元/股,第四次則高達75至107元/股,短短13個月,發行價格上漲100倍。

同時,在再融資遇阻的條件下,鋼鋼網的原定投資計劃也都沒有找到落地公告,理想與現實的落差是如此之大。

首先來看2015年4月公告的,計劃以現金5000萬認購杭鋼股份946.97萬股增發股份,認購價格爲每股5.28元,但是根據杭鋼股份在2016年3月發佈的《重大資產置換及發行股份購買資產 並募集配套資金暨關聯交易實施情況報告書》顯示,鋼鋼網並未被列入認購對象名單。

再來看,鋼鋼網計劃認購首鋼股份的增發方案,預計的認購價格爲4.91元/股,對此首鋼股份在2015年9月發佈的增發預案中,也披露了鋼鋼網作爲擬認購對象之一。但是截至5月20日收盤,首鋼股份股價僅爲3.88元,相比該公司預計的增發價格明顯倒掛。

此外,鋼鋼網計劃認購同爲新三板掛牌公司的中鋼網增發股份事項,自中鋼網在2015年12月發佈了增發預案之後,截止發稿時,也暫未出現新的相關落地公告。

激進轉型大膽闖入“爭議”地帶

鋼鋼網在資本市場的動作令人眼花繚亂,而其在主營業務的轉型似乎更爲激進。對比2014與2015年報發現,鋼鋼網似乎正在從“鋼鐵電商”向“互聯網票據平臺”轉型。

對比2014年年報可以看出,經歷2015年發展,鋼鋼網商業模式的確發生了重大變化,一方面,原本主要收入網頁鏈接服務與軟件產品收入均大幅下滑,另一方面,新增收入撮合票據貼現信息服務收入,並且佔據營業收入近95%的股份。

22.3億砸錢擴張、激烈轉型涉P2P,鋼鋼網破釜沉舟求“上位

(圖:鋼鋼網2014年年報)

22.3億砸錢擴張、激烈轉型涉P2P,鋼鋼網破釜沉舟求“上位

(圖:鋼鋼網2015年年報)

而“撮合票據貼現信息服務收入”最大的功臣,應當是一款名爲“大象鋼票”的產品。鋼鋼網表示,根據公司的發展戰略規劃,從 2014 年單一的爲用戶提供互聯網信息轉向爲用戶提供互聯網綜合服務使得經營成本顯著提高,並稱通過半年多時間的實踐,“大象鋼票”產品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對公司的經營帶來了積極的影響。

22.3億砸錢擴張、激烈轉型涉P2P,鋼鋼網破釜沉舟求“上位

野馬財經登錄其官方網站發現,“大象鋼票”目前共推出兩款產品,其中“匯票棧”服務爲線上交易撮合,與P2P模式(信息撮合)相類似;

22.3億砸錢擴張、激烈轉型涉P2P,鋼鋼網破釜沉舟求“上位

(圖:“匯票棧”服務)

而商票貸業務是用自有資金開展還是與相關有資質機構進行合作,截至發稿,野馬財經暫未得到回應。

22.3億砸錢擴張、激烈轉型涉P2P,鋼鋼網破釜沉舟求“上位

(圖:“商票貸”服務)

農業銀行一位票據業務相關人士向野馬財經解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票據法》第二節第二十七條規定,持票人可以將匯票權利轉讓給他人或者將一定的匯票權利授予他人行使。同時持票人行使第一款規定的權利時,應當背書並交付匯票。背書是指在票據背面或者粘單上記載有關事項並簽章的票據行爲。而所謂的票據貼現,需要到銀行或者其它經銀監會批准,有資質的公司進行貼現,我國也經常出現因違規貼現承兌匯票,被判非法經營罪的案件。

換句話說,如果進行的是票據轉讓業務,則需要線下背書籤章,如果進行的是票據貼現業務,則需要有相關資質。

當然,上述人士同樣強調,基於互聯網金融的迅猛發展,許多金融產品都處於變革時期,對於基於互聯網的金融創新,都會給予一定觀察窗口時期,相關政策也有可能進行細化或者調整。

例如銀監會最近發佈的《關於規範銀行業金融機構信貸資產收益權轉讓業務的通知》,票據寶信用評級分析師向野馬財經表示,由於票據是信貸資產,所以該通知相當於對票據收益權轉讓做了規範。

同時,該分析師強調,因爲法律對權利的界定往往落後於市場交易中的現實情況,因此法律界此前對“收益權”的範疇和內涵一直有爭議,不過銀監會82號文提出信貸資產收益權轉讓這個概念後,等同於爲債權收益權找到了一定的法律依據,法律界的爭論也會逐漸消停。

正如幾位分析人士所說,在整個互聯網金融前景都尚不明朗,票據類金融產品,特別是線上貼現、轉讓等業務都還存在一定爭議的狀況下,作爲一家新三板公司,爲何鋼鋼網還要如此急切地進入這一領域呢?

對此,上海鋼聯李姓人士表示,金融是未來鋼鐵電商不可或缺的重要方向。

夢想要有

萬一實現了呢?

彼時,上海鋼聯與慧聰網牽手時,慧聰網CEO郭江曾在一份內部郵件中對“慧鋼戀”做出解釋,稱“有上海鋼聯巨大的交易額,有慧聰網強大的金融服務,我們將共同開啓一個全新的未來”。

鋼貿交易的背後是金融,這一點已成行業人的共識。電商交易所賺的差價理論上會越來越小,而交易數據產生的金融服務卻會越來越大,B2B供應鏈基於交易數據的金融服務改變了全社會的金融評估模型,也將極大地提升金融資本的效率。

對鋼鐵電商來說,金融是下一個時代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激進轉型的鋼鋼網顯然也意識到了這一點。

回過頭來分析,倘若一連串的舉措能夠成功,票據類金融業務的政策也落實明晰,鋼鋼網無疑稱得上“平地一聲雷,轉眼富家翁”。

一方面,化身“高富帥”。20億元左右的對外投資,對一個淨資產僅有7000餘萬的公司來說,充滿了想象力;另一方面,完善產業鏈條。無論是首鋼股份還是杭鋼股份,都是對鋼鋼網縱向產業鏈條的有力補充,“電商參與上述投資最主要的理由實際上就是有機會和實體鋼廠有進一步的合作,在合作方方面邁出了較大的一步,不管是鋼材還是原料,獲取都更加便利。” 聯合金屬網分析師張佳賓對媒體表示。

此外,金融轉型若能“闖關”成功,鋼鋼網的想象空間將更加龐大。例如商票貸此類模式,就可以向供應鏈金融業務方向很好地延伸。

正如鋼鋼網CEO張凱在長江證券春季主題策略會所表示的,由於當前鋼鐵行業上下游企業的融資需求暫時無法得到滿足,因而供應鏈金融發展的空間也越大。鋼鋼網作爲首家登陸新三板的鋼鐵電商平臺,在整合了大量的資源併成功轉型爲鋼鐵電商第四方平臺後,能夠通過四方平臺的信息流與商流、大象鋼票的資金流、小象快運的物流而形成的供應鏈風控模型向鋼鐵產業鏈上的所有用戶提供找錢、找貨、找車的一體化綜合服務。

當然,夢想總是美好的,至於能否闖過資金與政策的關口,問號還未消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