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客戶端訊

西寧綠色“古董”今安好?

樹中最“老壽星”紮根哪裏?

西大街三棵榆、解放路少年宮院內11株白榆、南山路丁香園3株百年紫丁香……我們身邊的古樹名木,得到呵護了嗎?

目前,我省正在對古樹名木進行統計調查,在西寧市已統計到存活的古樹名木現有154株,西寧市區有59株,其餘均分佈在三縣。這是記者從市林草局獲悉的。

560多歲樹中最“老壽星”

古樹,是承載城市記憶的“活化石”,是值得人們珍視的綠色“古董”。

在西寧存活的古樹中,歲數最大的是哪一棵?據介紹,最“老壽星”是一棵旱柳樹,它位於城中區總寨鎮總北村,已屹立在此處560多年了,雖然它遇到過大大小小的災難,但依然存活了下來,每年夏天人們都能看到樹梢上一派綠意盎然。

說起古樹,我市市民大都會想到位於西大街的三棵榆,相關資料顯示這三棵樹已有230多歲了。記者看到,三棵榆的樹冠上,除了綠葉之外還有一些乾枯的樹枝。據介紹,區綠化部門勤澆水、勤施肥,爲古樹補充營養,定期防治病蟲害,積極改善樹木狀況。解放路少年宮院內,生長着11株220多歲的白榆樹。今天這11株白榆依然茂密,爲人們送上陰涼,曾經它們因土質不佳奄奄一息,林業技術人員爲此實施了復壯“手術”,更換了土壤。同時將已經硬化的周邊土地破硬,製作出樹池,方便爲古樹澆水,讓它們重新煥發了生機。人民公園內有6株古樹,這個夏天依然茂密,因爲生長在公園裏,它們能吸收大量的雨水及養分,長勢較好。

138歲古樹青楊枯死後……

鹽湖巷十字路口,古樹青楊雖已枯死,但作爲歷史的見證,它依然挺立着。

6月6日,記者在鹽湖巷十字路口看到,這棵青楊由鐵保護架圍起,樹幹上貼有其身份介紹。2015年這棵當時已經138歲的青楊因病蟲害嚴重等原因死亡乾枯。由於它位於繁華街市,乾枯的樹枝風一吹就掉落下來,對來往頻繁的行人和車輛造成嚴重威脅,爲了消除隱患,城西區有關部門申請對古樹進行清理。市綠委辦覈實後,將有關情況上報到省綠委辦,經批准後準備對這棵青楊進行清理。但是一些市民卻捨不得它,期待有一天能枯木逢春。爲了消除安全隱患,就只砍伐掉了樹頭、樹枝,把其高大樹幹保留了下來。

時間已過去四年,這棵青楊用它獨特的枝幹美裝扮着我們的城市。市綠委辦負責人說,乾枯古樹是活着的紀念碑,不但寄託了人們的許多情感,成爲歷史的“化石”,還是人類保護樹木、與樹木相伴的見證。

古樹的年齡是怎樣判斷出來的

那麼,古樹的年齡是怎樣鑑定的?市綠委辦負責人說,可以根據文獻、史料及傳說資料等來推算。凡是有文獻、史料及傳說依據的可視作“真實年齡”,有傳說無據可依的視作“傳說年齡”;“估測年齡”在估測前要認真走訪,並根據各地制定的參照數據類推估測,以此方式所得樹齡均可作爲定級依據。

數年輪,知樹齡,是人盡皆知的常識。然而,爲了得到古樹的樹齡而將其砍掉,便失去了保護的初衷,得不償失。有一種方法是鑽木取芯測定年輪,就是從樹幹上取樣實驗,但這樣會對古樹造成損傷。所以,在鑑定時西寧市極少採用過這種辦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