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方志四川•纪实小说】田闻一 ‖ 血战——川军出征:一枪毙敌酋。【方志四川•纪实小说】田闻一 ‖ 血战——川军出征:激动人心的时刻。

点击上面蓝字“方志四川”添加关注!

【方志四川•纪实小说】田闻一 ‖ 血战——川军出征:十七、川军多儒将

田闻一著《血战——川军出征》2019年3月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经中国文史出版社同意并由作者授权,“方志四川”微信公众号及“四川地方志”网自5月22日起择其部分内容发布,以飨读者。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1937年深秋

数十万川军身着单衣短裤,打绑腿,穿草鞋,身背斗笠和大刀,手持劣质步枪,迅速出川,奔赴全国战场。川军作战之骁勇,战绩之辉煌,伤亡之惨重,可谓惊天地泣鬼神。

【方志四川•纪实小说】田闻一 ‖ 血战——川军出征:十七、川军多儒将【方志四川•纪实小说】田闻一 ‖ 血战——川军出征:十七、川军多儒将

田闻一著《血战——川军出征》,2019年3月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

十七、川军多儒将

湖南常(德)桃(源)一线,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它控引巴蜀、襟带洞庭。如果这一线被日军拿下,要害有三:一是切断中国军队川黔一线的陆路交通;二是威胁陪都重庆;三是日军顺手牵羊,夺取洞庭湖区粮食等资源,达到“以战养战”的目的。镇守这一线要点陬市的是川军150师,在月前武汉会战中,这个师一战成名。

【方志四川•纪实小说】田闻一 ‖ 血战——川军出征:十七、川军多儒将

这天一早,第二十九集团军总司令王缵绪和他的儿子――150师师长许国璋的顶头上司,44军军长王泽浚来陬市视察。

【方志四川•纪实小说】田闻一 ‖ 血战——川军出征:十七、川军多儒将

王缵绪(图片来自网络)

王缵绪是刘湘最早的起家部队,21军中的五大师长之一;另外四个是王陵基、唐仕遵、潘文华、樊绍增,这时也都是威镇一方的抗日名将。王缵绪是个儒将,是清末最后一批科举考试中的秀才。

王缵绪已年过半百,看起来外表很儒雅,好咬文嚼字。而他的儿子,44军军长王泽浚,年过不惑,典型的职业军人形象,中将,很严肃。

【方志四川•纪实小说】田闻一 ‖ 血战——川军出征:十七、川军多儒将

王泽浚(图片来自网络)

在师部,大战在即,许师长以为两位顶头上司要给他交待什么,不意总司令问他,最近截获,并转发各师他要各师长看的新任日军侵华总司令冈村宁次发给横山勇的电报看了吗,有何感想?横山勇是日军精锐部队11军军长,这次是川军对手。

许师长也是一个儒将,站起报告,说看了,而且印象深刻。他比军长还要大5岁,瘦瘦的中等个,成都人,军校毕业生,久经战阵。许师长知道,总司令喜欢卖弄学问,他话说到这里,又不说看下去,剩下的留给总司令。果然,总司令很和气地招招手,要他坐下,总司令看着师长边背电文边点评:“在这封电报中,中国通冈村宁次引经据典,对横山勇的名字进行了破析、讽刺。谓,‘汉朝建立,齐破,田横誓死不从,率500壮士流亡海上,最后全部自杀身亡,如樱花飘零般壮烈。田横等人的所作所为,让人平生敬意。你的名字,横,让人想起田横,横与山和勇这两个字再连在一起,平添威风,但是,做到了吗?’显然,这里,冈村宁次指责横山勇根本不配有这样的名字!”

【方志四川•纪实小说】田闻一 ‖ 血战——川军出征:十七、川军多儒将

许国璋(图片来自网络)

许师长注意到总司令说到这里不说下去了,将关注的目光投向自己,霍地站起,在两位上司面前把胸一挺,就像学生回答老师的提问似的,略为沉吟,“看来,日本军中的人际关系也复杂。也许横山勇有后台,因此,他在回冈村宁次的电报中软顶了一句,‘匕部太重,压日无光。欲知深浅,自己尝尝。’这里,横山勇把四川的‘川’的第一个挑首比喻成匕首,将日军比喻成太阳。说是他屡遇川军,是川军把他压住了。至于‘欲知深浅,自己尝尝。’他这是说冈村宁次新官上任三把火,没有领教过川军的厉害,站着说话不腰疼。可以这样理解吧,总司令、军长?”

王缵绪点点头,“横山勇在武汉会战中领教了我们川军的厉害。”说着调头看着坐在自己身边儿子、44军军长王泽浚。王泽浚又有他的解读。他说,“这封电报可以看出来,冈村宁次给横山勇的机会已经不多了。当然,这也是冈村宁次的激将法,他希望横山勇能在这决战中打得好一些。”

(未完待续)

【方志四川•纪实小说】田闻一 ‖ 血战——川军出征:十七、川军多儒将

【方志四川•纪实小说】田闻一 ‖ 血战——川军出征:一枪毙敌酋

【方志四川•纪实小说】田闻一 ‖ 血战——川军出征:慷慨激昂,生离死别【方志四川•纪实小说】田闻一 ‖ 血战——川军出征:神勇的副官和神奇的战马

【方志四川•纪实小说】田闻一 ‖ 血战——川军出征:激动人心的时刻

【方志四川•纪实小说】田闻一 ‖ 血战——川军出征:悲壮的滕县之战换来台儿庄大捷

来源:《血战——川军出征》(田闻一著),2019年3月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

作者:田闻一

配图:方志四川

方志四川部分图片、音视频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图片、音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

温馨提示

如喜欢本文,请分享至朋友圈。

转载请注明:来自“方志四川”,ID:scsdfz。

投稿邮箱:地情文章:[email protected];工作信息:[email protected];《巴蜀史志》杂志:[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