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午是端午節的別稱。五月又可稱“午月”,初五日又爲午日,兩午相疊,故稱重午。也稱“重五”。五首著名七言律詩!吟端午詩詞,感古人情懷。

一、《端午雨飲伯英池館》

[宋]韋驤

山城重午遭陰晦,謝氏池亭亦自堪。

野色映來歌舞好,炎威消去酒餚甘。

手中菖屑隨杯泛,頭上榴花帶雨簪。

且盡主人留客興,明年誰北復誰南。

五首著名七言律詩!吟端午詩詞,感古人情懷

本詩描繪了雨中的端午節景象。詩人做客他人池館,與友朋宴飲。臨水當風,在四周自然景色的映襯下,席間的歌舞助興更顯美好。端午時節天已漸炎熱,而此時恰有雨至,“炎威消去”,一洗溽熱,詩人的心情也隨之爽朗,由“遭陰晦”的灰暗一下子變爲“酒餚甘”的暢快。然後詩人又用端午時節的特有物象,向讀者提示時令。

二、《端午日懷古》

[元]謝應芳

五月五日追前賢,九歌九章鳴素弦。

蛟人應泣魚腹葬,龍伯合贈龜毛氈。

招魂感舊痛梁壞,反騷媚新圖瓦全。

楚天盡處臥遊去,艤舟酹月羅江邊。

五首著名七言律詩!吟端午詩詞,感古人情懷

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都城。屈原於這一年的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品《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而死。詩人痛惜屈原離奇之死,痛恨楚國奸臣誤國,並表達了對屈原的敬慕之情。“蛟人”、“龍伯”兩個典故的運用,頗有新意。

三、《五月五日淮陰》

[元]陳基

五月五日淮陰郡,半雨半晴城上樓。

菖蒲泛酒我無分,楊柳系船君且留。

西日照人生別思,南風吹笛帶邊愁。

明朝必上洪河去,欲採芙蓉不自由。

五首著名七言律詩!吟端午詩詞,感古人情懷

客中過節往往是令人傷感的,那份寂寞與孤獨無人可訴。詩人在時雨時晴的端午節獨自一人登樓遠眺,節日是熱鬧的,但與詩人無關,似乎唯有水邊用來系船的楊柳理解詩人心意,依依可人。以無情之物寫情,更顯內心寂寞之效果。情之所鍾,一切景物皆著“我”之色彩:落日戀戀不捨地西下,風中笛聲滿含鄉愁之思。本詩重點寫節日裏的孤寂心情,沒有過多地沉湎在端午節的“人文歷史”典故之中,清新可喜。

四、《端陽寫懷》

[明]高啓

去歲端陽直禁闈,新題帖子進彤扉。

大官供饌分蒲醑,中使傳宣賜葛衣。

黃傘迴廊朝旭淡,玉爐當殿午燻微。

今朝寂寞江邊臥,閒看遊船競渡歸。

五首著名七言律詩!吟端午詩詞,感古人情懷

此詩追憶一年前在宮中值班所目睹的端午節俗,應作於洪武四年。那天清晨,宮中大大小小的門壁上都貼上了嶄新的端午帖子。負責向大臣分送菖蒲酒和夏衣的使者穿梭於宮禁內外。這種無與倫比的節日排場令詩人難以忘懷,那映得朝陽都顯暗的明黃色儀仗和殿爐散發的溫潤薰香,牢牢佔據着他的記憶,揮之不去。他甚至不再能融入民間的端午氛圍,衆聲喧騰的競渡表演已提不起他絲毫的興趣。讀至此,不禁要嘆息,告別官場後的高啓如果能做到徹底忘卻,或許尚可逃過被朱元璋腰斬之劫。

五、《五日》

[明]何景明

五月五日天氣鮮,艾葉榴花堆眼前。

鄉土歲時殊不惡,閭閻風俗自堪憐。

鄰人角黍能相送,野老蒲觴得共傳。

回首十年車馬地,每逢佳節淚潸然。

五首著名七言律詩!吟端午詩詞,感古人情懷

都說“每逢佳節倍思親”,回到家鄉真的就安心了嗎?這首詩給出了否定的答案。並非鄉間端午不如人意,恰恰相反,這兒氣候適宜、物產豐富,鄰里互贈酒食、關係友好。一切都妥妥帖帖,足以讓遊子魂牽夢繞。身處其間的詩人也不得不承認“閭閻風俗自堪憐”,但他卻很傷感,並傷感到落淚。這回他思念的是曾經居住過的異鄉,在那裏自己奮鬥過,受過挫折,也得到過榮耀,往事歷歷,一旦歸於平淡,總有不甘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