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智慧:“五福六極”延長天年

“五福六極”是養生目標

"五福"是中國人幾千年來的傳統觀念,在《尚書·洪範》中,周武王代替殷商後,想把國家治理好,就問叔叔箕子:"怎樣使天下人安定呢?"箕子說:"向用五福,威用六極。"

五福:

一曰壽(百姓健康長壽),二曰富(百姓富起來),三曰康寧(健康安寧),四曰行好德(道德),五曰考終命終(自然老死)。其中有三樣涉及健康。

六極:

一曰夭短折("夭"就是夭折,"短"是短命,"折"是意外死亡),二曰疾(疾病),三曰憂(憂慮),四曰貧(貧窮),五曰惡(惡事),六曰弱(弱小)。這六樣也和生命健康有關。

可以說我們國家自古以來就提倡健康是人幸福重要的指標之一,養生也要針對這些指標。

《黃帝內經》智慧:“五福六極”延長天年

想長壽,生活習慣最重要

《黃帝內經》把養生放在最重要的篇幅,衡量養生效果,首先要看壽命。

七十古來稀,而古代要求更高。《黃帝內經》說的"活百歲"是120歲,按照《左傳》來說,上壽是120歲,中壽是100歲,下壽是80歲,人們長壽的最低標準是80歲。按照五運六氣的理論,人應該活120歲。

在壽命長短的決定性因素中,生命遺傳佔15%;氣候因素佔7%;醫療條件好壞決定了8%;經濟條件佔10%;另外60%取決於生活習慣。

所以說,想長壽,最好、最聰明的辦法就是抓好這60%。所以,各國的養生家也都研究怎樣管理好這60%,中醫養生基本上也是着手這60%。例如抽菸、喝酒都是傷害健康的,過飽、過飢也不好,應該保證白天晚上睡眠有規律,心態好等等。

儒家養生講究慈、節、和、順、合

中國有很多養生學派,儒家、道家、佛家,這三大派各有各的養生理論,也有很多共性。儒家講究五個字:慈、節、和、順、合。

慈:

指多做善事,心態平衡。

節:

指生活要有規律。不能白天干晚上的事兒,晚上乾白天的事兒。另外,還有節慾的意思,指性生活要有節制。

和:

指要合羣,要和大衆一致起來,要平和。

順:

指要順應自然的規律。現代人夏天熱到北方去避暑、冬天冷去海南溫暖,這種生活方式是中醫不主張的。中醫認爲,接受本地的氣候,有益身體的適應力。

合:

指天人合一。人要與天的節奏一樣,甚至喫的東西也要和天地間的物產一樣。儘量少喫反季節蔬果。因爲反季節蔬果從某種意義上說,有點顛倒陰陽,比如冬天喫西瓜,會對陽氣有損傷。

而道家主張"以自然之道養自然之生",強調無爲,更強調靜,靜和動是相對的,它不提倡過強的運動和經常性的強化運動。佛家講究坐禪,講究出世,出世也是爲了靜,坐禪也是靜。另外,它強調修,即修養、修煉。中國的養生三大派都是爲了增強人的體能,不傷害人,在這方面是一致的。

《黃帝內經》智慧:“五福六極”延長天年

最經典的中醫養生主張

以《黃帝內經》爲代表的中醫學的養生主張認爲,要保命全形、天人合一,固護正氣、強筋健骨,防治一體、修身養性,寓養於樂、與傳統文化相通。

1.保命全形,天人合一。"保命全形論"意思是人來到世上很不簡單,應該臨死前一點傷疤都沒有,整個形體都是完整的,有一點疤痕都不好。人的最高目標就是保命全形。

另外還要求天人合一,人的生命、生活節奏和天地之間的節奏是一樣的,從這一點來說,夜班就很損傷身體,長期上夜班應該適當調整。

2.固護正氣,強筋健骨。強調增強正氣,也就是免疫力、適應能力、體力。這纔是養生最關鍵的地方。

中國人講究練筋骨,中醫理論肝主筋骨,肝主生機,生命是由肝決定的,所以說抻筋能增強身體機能。

3.防治一體,修身養性。防和治是一體的。養生不光是練身體,還得講究道德,和養性配合在一起,不能性格粗暴。

4.寓養於樂,與傳統文化相通。把養生作爲一種樂趣,而不是當成一件苦差事,平常就要養成好習慣。

作爲一種生活習慣,要把養生完全融入到生活和文化中,比如喫飯要有講究,不喫過鹽、過刺激的東西;比如把書法、畫畫、唱歌當成養生,閒適,心情愉快。另外,散步也是一種養生手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