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對傳統武術的實戰能力表示懷疑的人,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既然武術很厲害,爲什麼不去擂臺上證明呢?這種話其實非常可笑,好像上擂臺成了練武術的終極目標,在擂臺上奪魁就是練武人的至高追求了。說這種話的人可以肯定,他們不僅從來沒練過武術,而且一點常識都不懂。因爲他們壓根就不明白人們爲什麼練武,不知道擂臺賽是怎麼回事。
首先,在現代的職業擂臺賽中取勝,意味着豐厚的獎金,和更多的出名機會,參加這樣的比賽目的性很明確。這就要求選手根據比賽規則制定最有效的訓練方法,以及最直接的取勝技術。如我國的散打比賽,說白了就是拳擊加腿加抱摔。泰拳的話,在加上肘和膝。這可以說是在拳臺上經過不斷總結,提煉出來的最直接有效的搏鬥技法了,但是這種搏擊技法只是爲擂臺比賽而生,在真正的實戰中當然也很實用,但根本代表不了實戰的最高水平。
中國武術,其本質就是在冷兵器時代,爲在實戰中高效地解決對手而產生和發展起來的。而現代的擂臺拳賽,只是以對抗爲特點的競技項目,它所帶來的強烈視覺衝擊,滿足了人們尋求刺激的同時,也不過是替博彩業提供賺錢的渠道而已。當年泰森入獄時,監獄裏的好鬥分子對他如此評價:他不過是在法律和規則保護下產生的幸運兒而已。每天面對着這些伺機挑釁的街鬥惡徒,連泰森都不得不爲自己僱了保鏢。
真正的實戰不可能像擂臺賽一樣,在相同的體重級別下,再加上規則限制和現場監督,公平地進行搏鬥。現實中很多都是突發事件,在猝不及防的情況下突然動手,對手的身高體重你沒法選擇,擅長哪種攻擊手段,是下死手還是僅僅想傷害你,身上有沒有傢伙,旁邊有沒有幫手,都難以預料。
我有一次制止一個小偷時,旁邊突然閃出一人,掄拳就照我面門砸來。我本能地側身進步抬右手格擋,拳是擋住了,但兩臂相交的一瞬間,我的胳膊如同觸電一樣一麻,登時就垂了下來,身子都栽歪了一下。我心說,這人功夫咋這麼厲害?低頭一看,原來是一把鋼製小刀正插在我的右手腕上,幾乎就挨着動脈了。這件事說明,現實中的實戰,不是僅僅運用平時訓練的搏鬥技法,放心去打那麼簡單,而是心都要提到嗓子眼上,腦袋後頭都要長眼睛,因爲你的對手不可預知,所處的環境同樣不可預知。
在這種情況下,和人動手,就要求迅速判斷對方的意圖和實力,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製服對手。如果是在你死我活的戰鬥中,則要求更高,不動則已,一動就必須直奔要害,痛下死手。誰和你一拳一腳地打點數,摟腰抱腿摔跟頭啊。而是必須像鷹一樣,一擊不中,要立即脫離接觸,凝神提氣,做下一次出擊,絕對避免纏鬥,因爲一旦形成纏鬥,你很可能你的一半空檔就露出來了,旁邊的人就有可乘之機。像職業拳擊那樣,有時要打滿十五回合,打到最後就是比誰更抗揍的情況,在實戰中是很少出現的。拳臺上的搏擊和現實中的實戰根本就是兩碼事。
在冷兵器時代,中國的傳統武術就是在比這更殘酷的戰鬥中,不斷地完善和總結出來的。各門各派的產生,也是人們根據自己身體特質,以及地域特點,揚長避短,提煉出的適合自己的最有效的攻防技法。各個武術門派核心的東西都是祕而不宣的,就如同國之利器,不可輕示於人的道理一樣。那時候武師們是要靠這個喫飯甚至保命的,慢說不可能公開傳授,就是收徒也要對弟子的人品再三考察。楊露禪偷拳的故事大家都應該聽說過,拳家們保守是有原因的,那時候保鏢護院,維護地方治安,保衛身家性命,靠的就是獨門的手段,一出手就要性命相搏,讓歹人瞭解了你的訓練方法和攻防特點,將來交手就有可能多費一些周折。
至於如今爲人所詬病,被指爲花架子的武術套路,它本身就是表演給人看的。在過去的民間賽會上,或是傳統節日裏,單練的,對練的,空手入白刃,單刀破雙槍等等的武術套路表演,是必不可少的助興項目。表演的一般都是當地有名武師的弟子們,一來給自己掙些彩頭外快,二來也能替師父揚揚名,報答師恩。那些把套路演練當成武術的全部,想當然地認爲人家動手時,也會像套路演練那樣有板有眼地進招喂招的人,那不是逗逼麼?
隨着國門打開,冷兵器時代的結束,許多武術高手終其一生練就的武功,在洋槍面前變得不堪一擊。子彈破了義和團的金鐘罩,八卦掌的宗師程廷華據說也中了八國聯軍的排槍。老舍早期的小說《斷魂槍》裏,就可以充分感受到在時代變革下,傳統武師的那份落寞。曾經開鏢局,靠一身功夫可以掙飯喫,掙臉面的沙子龍和他的徒弟們,在火車、通商和快槍的衝擊下,鏢局關門大吉,改成了客店,沙子龍不再和人動手,腰上都養了贅肉。而最能打的大徒弟,只能靠編排些套路,在民間賽會上演練,掙點活泛錢。小說的最後,沙子龍又使了一趟曾經給他帶來榮耀的槍法,嘆道:不傳,不傳!這句話,也預示着許多傳統武術絕技失傳的必然性。
雖然傳統武術裏那些一招斃敵的殺招,如今已無所用之。但是中國武術不僅是殺人技、制敵術那麼簡單,它有取法天地自然之道,平衡身體陰陽之功,包含着深邃的東方哲學思想,和厚重的文化積澱。養於內,能改變人的精神氣質;施於外,能把有限的力量發揮到極致。所以功夫越高,越有涵養,越是內斂。郭雲深的肖像,土木形胲,敦厚似長者;孫祿堂相貌清雋,循循若儒士。你能說他們不能打嗎?
中國武術的練習者,隨着功夫程度的深入,勢必會有更高層次的追求和探索,擂臺上爭強賭勝的拳腳之能,對高手來說,已視爲形而下的末技,非不能也,實不爲也。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