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線有個“小目標”:預計到2020年,地平線BPU賦能上億物聯網智能感知終端,而到2025年,三千萬輛汽車內置地平線自動駕駛BPU。

這一“小目標”隨着美國彭博社文章《China Wants Its Own Brains Behind 30 Million Self-Driving Cars》的刊發,受到多方媒體的轉載關注。

文章稱,中國計劃在十年內部署3000萬輛自動駕駛汽車,這在中國催生了一個新興的芯片行業,湧現出地平線(Horizon Robotics)等致力於爲這些汽車打造自動駕駛“大腦”的公司。

騰訊就這篇文章進行了編譯,隨後、鳳凰網、財經網、中國經濟網、車雲網等中文媒體紛紛轉載,颳起一股“中國芯”的熱潮——中國計劃10年內部署3000萬輛自動駕駛汽車,採用自主芯片。

香港《南華早報》在文章《This Intel-backed China start-up is building ‘brains’ for self-driving cars, powering surveillance cams》中如是介紹地平線:“你在北京搭乘地鐵或者在百麗精品店試鞋的時候,都有機會進入由地平線人工智能芯片賦能的監控攝像頭的視野。”

是的,沒錯,地平線於2017年12月發佈的旭日1.0處理器,面向智能攝像頭,能夠在本地進行大規模人臉抓拍與識別、視頻結構化處理等,可廣泛用於商業、安防等多個實際應用場景。

正如文章中指出,地平線的智能商業解決方案,可以幫助商家記錄並分析消費者羣體分佈及其消費傾向,進而提升消費者的購物體驗,將生意變得簡單易懂。

面向自動駕駛,地平線同期發佈的征程1.0處理器,可以實時探測多達200個目標(包括行人、車輛和車道標記),幫助無人駕駛汽車避免碰撞。正如彭博社文章中所描述的,“地平線公司研發的征程1.0處理器,其尺寸比一枚郵票還要小。”

在今年1月舉行的拉斯維加斯消費電子展上,這款處理器在通用汽車的Yukon XL車型中進行了展示。奧迪駐北京發言人約翰娜·巴斯(Johanna Barth)也已表示,奧迪已經選擇地平線作爲中國項目的合作伙伴。

在汽車行業,爲了減少油耗,汽車剎車燈中的LED燈數量都會受到嚴格的審查。而如何在不消耗大量電力的情況下,處理來自激光、雷達和攝像頭傳感器的大量複雜數據,更是芯片製造商所面臨的挑戰。

餘凱在接受彭博社採訪時說:“這就像我們在尋找一匹馬,能夠跑得又快又遠,但又要喫得少。如果自動駕駛汽車芯片要消耗太多的電力,它將導致汽車續航能力減弱,難以跑遠。”

餘凱相信,嵌入式人工智能將引領未來,因爲它速度更快,能耗更低。

當前人工智能處理器是全球科技競爭的熱點,也是國家科技戰略的制高點,更事關國家安全。“十九大”提出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的結合,爲人工智能的發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據《南華早報》報道稱,中國政府計劃,截至2030年,投資1萬億元於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扶持本土芯片製造商。

據彭博社報道,努力在芯片領域實現自給自足是新一屆中國政府的優先任務——中國政府已經設立2000億元人民幣的基金,來投資本土芯片廠商。

“在個人計算機飛速發展的時代,中國錯失了參與這場遊戲的機會。而如今人工智能時代已然到來,這正是我們迎頭趕上,爲人工智能‘大腦’賦能的絕佳機遇,”餘凱博士在接受採訪時表示。

“中國公司已經從中國製造發展到中國創造,現在我們正在走向中國發明(invented-in-China)。”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