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爲轉自“鎂客網”的報道。

2017年12月20日,地平線在北京召開主題爲“AI芯·時代”發佈會,正式發佈兩款計算機視覺嵌入式AI芯片——征程和旭日,分別面向智能駕駛和智能攝像頭。

進入2018,隨着軟件技術和硬件芯片的不斷成熟,國內市場在不斷髮生變化,自動駕駛也正式迎來了商業化的元年。

餘凱接受鎂客網採訪

元年意味着爆發的開始,而地平線作爲一家軟硬結合的公司,準備好擁抱大潮了嗎?近日,我們約到了地平線創始人、CEO餘凱,一起聊聊這個話題。

如果自動駕駛10年後才成熟

地平線能“撐”到嗎?

這其實是一個很刁鑽的問題,甚至可以說,這麼問有點“不厚道”。不過,對於一家年輕的創業公司來說,這也正是他們每時每刻都在想的問題。

畢竟,我們見過太多如流星般一閃而過的公司、項目和人。

不過,在餘凱看來,作爲自動駕駛產業的“賦能者”,地平線其實從一開始就在全面的切入這個市場並一直在爲行業做事。

“地平線作爲整個產業的‘賦能者’,意味着我們會隨着整個產業的升級而不斷發展,我們並不是一定要等到自動駕駛4級、5級實現的時候纔會進入市場。”餘凱說,“實際上,地平線從2級的輔助駕駛,到3級的半自動駕駛和4級的自動駕駛,我們在每一階段都會給行業、企業提供處理器。

基於地平線BPU 2.0架構的處理效果

“現在是2級輔助駕駛的階段,我們的系統正在大規模上車,所以說我們不會等到10年以後無人駕駛完全實現了,才進入市場、進行商業化。”

“另外我想強調的是,就像iPhone從2007年第一代出來,之後每一年更新一代。還有咱們以前PC時代的操作系統286、386、486、586之間的升級迭代一樣,不是說只有等到最後一代纔有價值,而是隨着每一代的發展,每一代都會有自己的商業價值。”

“當然我也同意這個觀點,真正的無人駕駛即5級自動駕駛是不會那麼快實現的,就算到了2025年也不一定能完全實現,時間恐怕還會更久一點。”

做安防的海康/大華也要做芯片了

地平線緊張嗎?

衆所周知的是,國內的安防市場一直由海康和大華把持,這兩家已經喫掉了七八成的市場份額。

那麼問題就來了:既然地平線的“旭日”是一款智能攝像頭芯片,安防絕對就是最大的目標市場,那也就幾乎繞不開以上兩大巨頭。

如果地平線不跟他們合作,則市場開拓難度會極大;如果給他們供貨,人家隨時有可能會自己研發芯片。如何解決這個兩難的局面?

作爲一個供應商,會永遠存在這個問題,任何產業都是一樣的情況。就像汽車供應商給主機廠供貨一樣,很多供應商也會想:“這個主機廠是不是會自己研發生產配件呢,那樣的話我們怎麼生存下去?”

所以,在餘凱看來,幾乎可以不用太過解讀。

(企業)必須要有自己的獨特優勢,既然選擇了一個點,就要有在這個點上的獨有的、領先的優勢。我們爲什麼要做芯片呢?你看,別人給海康大華提供諸如人臉識別算法的技術解決方案,時間很快,可能兩三個月就出來了,就可以供貨了。但是芯片呢?芯片一做就至少需要兩年嘛!”

“如果海康大華他們也要做芯片,不光是需要兩年時間,而且由於技術積累等方面的限制,兩年後做出來的產品不一定就比我們的好,所以又何必費這個勁呢?”

“從時間長短和成本來看,他們是跳不開這個週期的,更別說技術難度了。所以說,還是要選擇一個壁壘比較高、技術含量比較大的、不容易被替代的領域來做。”

如果兩年之內研發出來了?

“他們兩年研發出來,那只是第一代嘛。那我們的第二代啊,第三代啊,都可能會出來了,始終會處在領跑位置。跟商業夥伴的合作模式,是靠實力來奠定的,而不是說‘你好我好大家好’就行了。”

“一個企業做的東西,如果分分鐘被別人超過的話,這個企業本身也就沒有什麼存在價值了。”

追求芯片能效比

是我們的長期目標

我們要不斷的去追求芯片的能效比,在單位功耗的情況下能夠處理更多更強大的神經網絡計算。這個目標,我們在今後20年的時間裏都會去不斷的追求。同時這也是一個競賽,業內所有人、所有企業都會參與的競賽。”餘凱說到。

追求能效比的意義在於,如果之前一款芯片只能做簡單的。少量的任務。現在,在同樣的功耗下,第二代芯片可以跑100個任務,第三代會在此基礎上實現更大突破和進步。

“這個是一個比喻,但其實真實的情況也基本上就是這樣子的,基本是真實的反映。”

地平線的芯片

第一個用戶就是自己

從時間上來看,距離地平線推出“旭日”和“征程”這兩款芯片只過去了一個多月,這麼短的時間似乎並不足以讓他們拿下太多的市場份額。

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地平線進入自動駕駛市場的號角已經吹響。

餘凱說:“地平線目前還沒有大規模的商業應用,因爲我們的芯片畢竟纔剛剛出來,從芯片產品到具體的應用場景,這個過程還挺漫長的,我們會加快步伐。另外,我們的一個好處是,地平線是一家軟硬結合的公司,這一點很重要。或者可以這樣說,我們芯片的第一個用戶其實是我們自己。”

“這樣的話,技術更新迭代的速度就會更快。否則的話,不同廠家之間的溝通協調合作等會很繁瑣,也比較費時費力。”

自家的產品,自家先拿來用,不僅可以更好的檢測產品性能,更重要的是能給市場提供使用場景導向。就像亞馬遜在做Alexa的時候先是做的Echo,然後才把平臺開放給其他夥伴。

如果是先做平臺,而不做產品的話,市場就不免會感到困惑:你的東西怎麼用呢,場景在哪裏?

這樣的話,整個推進市場的速度勢必就會減慢。

不求現在盈利

優先投資未來

業內大多都知道的是,從成立以來,地平線並未實現盈利,不過,這家軟硬一體的芯片公司早就已經開始賺錢了。

事實上,在未推出芯片產品以前,地平線已經通過賣軟件實現了數千萬元的營收,當時的芯片則來自英偉達。

“說到賺錢,我們已經開始賺錢了。但至於整體盈利,那肯定不可能的,你看連滴滴到現在都沒有整體盈利。”餘凱直言不諱。

“如果我們已經盈利了的話,那這個企業就沒有未來。這說明你把自己掙的錢,完全沒有投資到未來,你只是在做現有的事情,目光非常短淺。”

“創業公司沒有這麼做的。”

後裝市場只是暫時的

最終都會被前裝喫掉

“其實我們前裝和後裝都在做。我認爲後裝市場的生意,只是暫時的,最終都會被前裝給喫掉。”

“我們現在大概幾千萬的收入吧,主要就是一些賣軟件的收入。因爲我們是軟硬結合的嘛,當初我們自己的芯片沒有出來之前先做軟件,也可以跟客戶有一些早期的接觸。”

在12月20日的發佈會上,地平線也宣佈了正式跟奧迪合作。奧迪在中國只挑選了兩家合作伙伴,聯合開發自動駕駛技術。這兩家公司一個是百度,另一個就是地平線。

而奧迪的背後是大衆集團,大衆的自動駕駛技術研發又主要由奧迪負責。再聯想一下大衆在中國的市場佈局,僅僅是上海大衆、一汽大衆、長春奧迪等三家主機廠,就已經是國內車市霸主。

英特爾不可能收購地平線

我們也不會賣

去年10月20日,地平線宣佈在年底前完成由英特爾領投的近億美元A+輪融資。一時間,關於英特爾是否會“得寸進尺”的收地平線,把這家中國唯一的自動駕駛芯片公司納入麾下的傳言就一直沒斷過。

畢竟,英特爾近年來在全球的AI芯片領域攻城略地,拿下了不少公司,這裏面最著名的就有Nervana、Movidius和Mobileye。

目前來看沒有可能,我們想都沒想過。”之前從未明確對此表態的餘凱,這次回答的非常乾脆,也非常堅決。

“現在要是賣掉呢,那就是Easylife,我們就套現了,掙的錢肯定比在百度掙的多的多。但是,我們首先想的是要做一些事情。”

可問題是:既然英特爾來勢洶洶,地平線爲什麼可以“獨善其身”?

“你有沒有注意到,以上提到的,我們是唯一一家中國公司。畢竟背靠着中國這麼大的市場,我們爲什麼這麼沒追求,這麼早就把自己賣掉呢?”餘凱的語氣,嚴肅中透着輕鬆,似乎自信滿滿。

起碼兩年內

我們不會有競爭對手

近幾年,伴隨着AI的火爆,各類或專注、或標榜的AI公司層出不窮。但是我們也不難發現,那些技術要求越高的領域,越少有人涉足。

中國做人臉識別的公司,能找出50家,恐怕都不止;做自動駕駛的,能找出30家,估計也不低於這個數。但是做自動駕駛技術+芯片的公司,目前國內只有1家,就是地平線。

“地平線發展到現在,從這兩年來看,可以說,我們的競爭對手連影子都沒有。”

“核心原因是我們找到了一個最難的、技術含量最高的點來做,而這個並不是所有人都敢做的。我的預判是之後的兩年都不會有競爭對手。”

“但是如果今後國內同類型的公司只有我們一家,那肯定不行,我覺得今後應該有2到3家吧,算是比較合理,就像英特爾和AMD的關係一樣。就算我們將來一家獨大,我們變也要變出一個競爭對手來,決不能搞壟斷。”

不過,目前談這個顯然爲時尚早。對於地平線來說,現在要做的,就是先讓自己跑得足夠快。

打造萬物智能,讓生活更安全、更便捷、更美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