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採用實物獎補,目的無非是避免幼兒園沒將資金用於升級園區硬件上,但給幼兒園配發大量閒置劣質物品,無疑扭曲了政策本意。退一步講,哪怕採購流程沒有問題,教育部門將獎補資金都花在了購買物資上,也應該是幼兒園缺什麼補什麼,至少對其具體需求統一摸底,然後針對性採購,而不是盲目拉採購清單,導致大量物資重複或閒置造成資源浪費。

(原標題:教育局實物補貼質次價高,採購清單爲何不敢公開?)

採用實物獎補,目的無非是避免幼兒園沒將資金用於升級園區硬件上,但給幼兒園配發大量閒置劣質物品,無疑扭曲了政策本意。

據媒體報道,廣西鹿寨縣的多家多元普惠幼兒園反映,該縣教育局從2013年至2017年,施行實物獎補政策,將一批批教具等實物配送入幼兒園。其中,不少物品並非他們必需之物,有的還出現了重複、“三無”、價高質次的產品。這些物品成爲“雞肋”,被幼兒園或束之高閣或乾脆丟棄,造成了不少鋪張浪費。

既然是採用實物獎補,而非直接給錢,目的無非是避免幼兒園挪用甚至私吞,沒將資金用於升級園區軟硬件上。可教育部門給幼兒園配發大量閒置物品,又無疑扭曲了政策本意。

更爲詭異的是,實物獎補處在高度不透明的狀態。因爲送貨人沒有留下物品清單,配發物品的價格和數量,接收的幼兒園都不知道,售後服務不知道找誰,甚至還出現過商家渾水摸魚想讓園方簽收未配送物品的情形。結合這些信息來看,利益腐敗嫌疑很難打消,否則爲什麼對採購明細清單遮遮掩掩?

退一步講,哪怕採購流程沒有問題,教育部門將獎補資金都花在了購買物資上,也應該是幼兒園缺什麼補什麼,至少對其具體需求統一摸底,然後針對性採購,而不是盲目拉採購清單,導致大量物資重複或閒置造成資源浪費。

對於沒有送貨清單,當地教育部門解釋稱,是工作疏漏,可這種說法明顯站不住腳,《政府採購項目合同驗收單》一直都有,但並沒有給園長公開或留存,採購的明細、價格只有教育部門掌握,這到底是工作疏忽還是刻意隱瞞?

其實在《政府採購法》中,已明確了政府採購應當遵循公開透明原則,同時規定,採購信息要在監管部門指定媒體向社會公開,採購活動完成後,還“應當將採購結果予以公佈。”對採購透明的要求,正是爲了避免公款採購出現中飽私囊的腐敗漏洞。

對記者在鹿寨縣發現的問題,柳州市教育局有關負責人也認爲“很嚴重”,將向該縣瞭解情況再作定論。

根據當地的政策,補助標準是生均每學年200元,乘以學生數量,這筆錢對一個普通的縣級教育部門來說不算多,但也不少了。如今補助資金大量浪費,項目的採購價格和清單,必須得面向社會公開,接受監督和審視;其中到底有沒有利用價格差進行腐敗的貓膩,也得調查清楚。

李杭 本文來源:新京報 作者:熊志 責任編輯:李杭_BJS464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