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劉彤傑透露,中國計劃於2018年5月底或6月初將嫦娥四號的中繼衛星發射至地月拉格朗日L2點的Halo軌道上,並在約半年後發射嫦娥四號的着陸器和巡視器,對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開展着陸巡視探測。由於嫦娥四號在月球背面登陸,地面測控站無法直接測控着陸過程和月面就位和巡視探測,只能依靠中繼星。

  這裏既無風也無雨,除了不時飛落的大大小小的隕石,已經寂靜了40多億年。2018年,月球永遠背向地球的那一面將首次迎來人類的着陸探測器——嫦娥四號。

 

  中國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劉彤傑透露,中國計劃於2018年5月底或6月初將嫦娥四號的中繼衛星發射至地月拉格朗日L2點的Halo軌道上,並在約半年後發射嫦娥四號的着陸器和巡視器,對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開展着陸巡視探測。

 

沉寂40億年的月球背面,即將迎來稀客“嫦娥”

  沉寂40億年的月球背面,即將迎來稀客“嫦娥”

  “我們選擇月球背面接近南極的艾特肯盆地着陸,因爲這裏是國際關注的熱點,被科學家認爲最有可能出科研成果的地方。”劉彤傑在近日舉行的國家“十二五”科技創新成就展上對記者說。

 

  據介紹,月球背面獨特的環境條件和複雜的地質歷史,一直是學術界和工程界探測與研究的難點、熱點以及未來規劃開展探測的重點。隨着航天技術的不斷發展,開展對月球背面的着陸與巡視探測越來越受到航天大國的重視。目前美國航空航天局和歐洲空間局等都已制定了未來月球背面探測計劃,特別是歐洲空間局提出了系統的月球背面探測任務建議書,並計劃於2025年實施該計劃的發射任務。

 

  由於嫦娥四號在月球背面登陸,地面測控站無法直接測控着陸過程和月面就位和巡視探測,只能依靠中繼星。中繼星的傳輸鏈路通道資源有限,着陸的區域又是靠近南極,那裏地形崎嶇起伏,變化多樣,而且後續的遙科學、遙操作都是通過中繼星實施,這使得嫦娥四號比嫦娥三號任務更爲複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