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清華大學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佈了《傳媒藍皮書:中國傳媒產業發展報告(2018)》(以下簡稱“報告”)。報告稱,傳媒業未來五年預計還將保持兩位數增長,預計2020年有望突破3萬億。

課題組指出,隨着經濟的穩定發展,人們的消費需求也在日益增長。預計2018年中國居民消費增長仍將加快,文化傳媒消費繼續穩步提升,從而帶動傳媒產業持續增長。另外,互聯網重構了傳媒產業,使產業邊界不斷延展,產業規模快速增長。

報告稱,未來幾年,傳媒的整體格局將趨於穩定,內部結構調整帶來的產業競爭將愈來愈激烈。從發展趨勢看,未來傳媒將向“媒介智能化、傳播大衆化、內容精品化、服務個性化、廣告程序化、產業泛娛化、行業跨界化、市場集中化、運營國際化、監管自律化”的方向發展。產業增長的重點在於三個方面:一是內容付費模式;二是內容和服務的競爭;三是規模效應帶動利潤增長。

課題組認爲,傳媒產業融合交叉使未來傳媒業的去中心化特徵愈發顯著,互聯網產業,特別是移動互聯網收入的增長已經完全彌補了傳統媒體的萎縮,進而帶動產業整體發展向好。

然而,報告也指出,中國互聯網的人口紅利正逐漸消失,網民規模的年增長率從10年前的53.28%逐年遞減到2017年的5.6%,用戶單月使用移動設備的時長增長停滯,單日使用時長有小幅下降,可見人們使用移動終端的時間已經達到上限,移動應用必須要通過優質內容和服務從競爭對手中贏得更多用戶使用時長。互聯網以及移動互聯網的產業發展速度都將放緩,產業整體將走向以內部結構調整和優化促發展的階段。

報告還指出,數字經濟浪潮席捲全球,互聯網在重構傳媒產業結構,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技術正在把媒體帶到一個智能化時代,用戶體驗與技術革新成爲傳媒產業關注的焦點。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聞傳播領域,人工智能已經開始實質性地進入新聞採編流程,國外頂尖新聞機構已經開始人工智能方面的投入和佈局,國內新聞機構也應儘快跟上步伐。在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新聞採編重新定義新聞法則與新聞從業者的生存方式,數據和算法等技術手段也成爲媒體演進的重要推手。機器的實時學習、音視頻內容識別與搜索、計算機攝影、閱讀理解、事實覈查技術以及視覺預測、語音交互等技術及應用將深刻影響媒體的未來發展,甚至形成新的學科——“計算新聞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