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經E網情深(ID:enet_deepfeeling)授權轉載

作者:E網情深

1983年12月5日,中央軍委下達了收復廣西、雲南地區部分界山的作戰命令,其中雲南方向確定了老山、者陰山兩個目標,選在這裏主要是地處越南的偏遠地區,便於限制戰爭規模,防止蘇越方面的過度反應。

筆者首先介紹老山的情況,老山位於雲南省文山州麻栗坡縣城以南約50公里左右,天保口岸西南側,橫亙於12號到14號界樁之間的山樑。

主峯海拔1422.2米,聳立在盤龍江西岸,主峯腳下的船頭地區海拔僅爲160米,垂直比高1262.6米,山勢爲西高東低,坡度爲北陡南緩,平均坡度40度,接近主峯時,坡度爲60-70度之間,以主峯爲中心,向東北西北正南延伸出三條山樑,成鼎足狀,主峯正北面60度的絕壁無法攀登。

800米以上,多原始森林,800米以下多爲竹林、灌木和飛機草,灌木雜草高達兩米以上,不經砍伐,無法通行,曾有三條獵人踏出的小徑,後經越軍威脅,無人敢走,無法辨別。

整個地區有三條大河,七條小河,一條暗河,最大河流是盤龍江,出境後在越南稱爲瀘江,其兩岸陡峭,水流湍急。山上毒蟲,雨多霧大,氣候多變,自然條件十分惡劣。

廣義上的老山地區又可分爲三塊,西側爲老山,中間爲松毛嶺,主峯叫662.6高地、對面是越南那拉村,東側爲八里河村和東山地區(一般合稱八里河東山),東山主峯海拔1175.4米,有8個山頭。整個區域正面寬約12公里,戰區面積約40平方公里。

老山對面即是越南河江地區,離河江省會河江市大約20多公里。控制老山可以監視雙方邊界各20餘公里的區域,並西連扣林山地區,東接者陰山地區,地理位置相當重要,所以後來成爲雙方反覆爭奪之地。

老山和松毛嶺地區爲越軍主要防禦方向,守軍是313師122團,八里河東山是次要防禦方向,守軍爲313師266團5營7連和4營1連1個排。支援部隊有313師炮兵457團和炮兵168旅(該部79年同14軍交過手)。

12月14日,昆明軍區14軍副軍長王祖訓和步兵40師師長劉昌友到軍區作戰部,接受收復老山的作戰任務,參戰兵力有14軍40師,41師122團,炮4師第5團,昆明軍區工兵第7團,昆明軍區儀器偵察營,邊防第15團,以及14軍高炮團、地炮團,41師炮兵團第2營,42師偵察大隊等部隊,共計18297人(其中40師8862人,加強9435人)。

60毫米以上火炮共508門826管,各種車輛1601臺,軍馬370匹,各種電臺788部,加強民工652人,民馬209匹。於1984年2月16日夜採取晝伏夜進的方式摩托化開進,於2月20日凌晨一時抵達麻栗坡縣城西南20多公里的南溫河一帶,集結完畢即轉入臨戰訓練。

邊民控訴

在正式拔點作戰之前,解放軍第一階段進行了1.4工程(也有叫一四工程),即炮擊作戰階段,從1979年3月到1984年3月,越軍佔領僅在麻栗坡縣境內,就開炮690餘次,發射炮彈2.8萬餘發,打死、打傷中國邊民300餘人,炸燬民房上百幢,使24個村寨內遷,嚴重影響了邊民的生產生活。

4月2日上午10點半,解放軍開始炮擊,約20分鐘後敵人的炮火也開始向我船頭、偏馬、那馬、及三轉彎一帶進行炮擊。15時左右,我軍使用了邊防15團炮一連的83式152加農炮進行炮擊(該炮採用洞窟陣地,平時藏於洞內,炮擊時推出),每炮發射炮彈42發,九門炮共發射378發炮彈。

炮4師5團3營七八連和1營二連也奉命對老山地區執行炮擊,14:40左右,二連偵察兵發現了三號觀察區域內的越軍炮兵陣地,由三營進行炮火壓制,14:58發射完畢,全殲越軍313師457團加農炮12營,斃越軍20餘人,擊毀加農炮11門、汽車11輛、衝鋒槍11支、引爆炮彈1060發,中央軍委授予八連“老山神炮連”的榮譽稱號。

這次中越邊境炮擊作戰範圍很大,包括與廣西接壤的廣寧省芒街、嶺陽,高平省的谷穩、朔江、斜農地區,諒山省的本涿、三農、巴山等地,和雲南接壤的河江省同文、渭川、清水三岔口,努拔等地區,萊州省的西羅樓,巴南棍等地區同時進行起到聲東擊西,使敵人摸不清我軍的真實企圖主攻方向的作用,同時爲了開宗明義,表明我軍作戰的正義性,解放軍還廣泛使用了宣傳單。

比如4月25日13點,40師炮團六連,發射20餘發宣傳單,宣傳越南當局窮兵黷武,把無私援助過他們的中國當作敵國對待,呼籲越軍官兵不要再爲越南當局賣命。

炮戰一直進行到正式進攻之前,在26天時間內,14軍所屬炮兵對414個目標進行了打擊,發射炮彈數萬發,共斃敵925人(這個數字還存疑),擊毀火炮31門、汽車32臺、火力點72個、掩蔽部54個、觀察所23個和營房144棟,沉重打擊了敵人的堅守士氣。炮擊期間越軍也進行了還擊,向我方陣地發射炮彈5000餘發。

在1.4工程進行的同時,拔點作戰(也叫1.7工程)正在緊張準備,計劃由40師118團主攻老山地區,其步兵第3營爲主攻營,沿老山東側白沙樑子向58、56、54、1214、57、50、老山主峯在內的老山主峯羣進行主要攻擊,二營擔任助攻,沿老山西側,向17、19、21、52高地向老山主峯實施攻擊,一營爲團穿插營。

原計劃由老山西側向1072號高地穿插,後根據軍指示沿南嘎西側向77、76號高地進攻,然後奪取1072高地,切斷敵人的退路和阻斷增援,路線的改變給一營的失利埋下了伏筆。119團,作爲師左翼攻擊羣,攻佔松毛嶺662.6高地和附屬高地。所有部隊由三個炮兵羣和兩個高炮羣進行支援。

118團戰前宣誓

4月25日晚,部隊開始從麻栗坡集結地域祕密向待機地域開進。27日入夜,第一梯隊各攻擊部隊先後利用夜暗開始祕密接敵,向預定進攻出發位置推進

28日零時30分,1營因爲距離遠,路途複雜,提前2小時開始穿插,2點30分,其它部隊開始行動。一營的線路要翻越四條山背,過四個清溝,圖上1.5公里,實際距離就變成5公里了。

從地圖上看,這段距離一小時足夠了,而實際距離多十倍也不止,要上一個六十度陡坡,當晚下雨,在泥漿中往上爬,一步一滑,上去後又是密密的竹子,藤條,荊棘叢,然而下崖,崖下是萬丈深淵,只能抓住藤條一步步往下蹭,上陡坡邊爬邊挖坑,腳上都帶鐵碼子,碼齒摳住坑再往上爬,林子裏尖兵先用刀子割竹,再擠過去,等幾百人都過去時,這條擠出來的路就成了兩米寬的泥漿溝。

溝裏是尖角石,竹根籤,前面的人兩手全是血,後面的人不知有多少膠鞋底被扎穿,有的連鞋子都被泥漿拔掉,只好光腳走,戰士的平均負重都在35公斤,每走一步都要付出喫奶的勁兒,這時他們只有一個信念,準時到達位置,發起攻擊。

(免責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均來自網絡,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並不對文章觀點負責。版權屬於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會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 全文完 -

我們建羣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