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東莞市橋頭鎮逕聯古村落東門右側100米處。基地面積爲208平方米,建築面積爲133平方米,青石牆體,由正房、偏房組成,共3間。門檐有花草灰塑,封檐板上雕有精美的花紋圖案。正房保存完好,偏房曾經修葺。

羅少彥(1897—1934),原名羅惠祖,東莞市橋頭鎮逕背村人,1897年6月出生。

1924年秋,羅少彥北京大學畢業。1925年在廣西梧州培正中學任國文教員。同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先後到梧州《民國日報》和南寧《革命之花》雜誌社任編輯,祕密開展黨的工作,並擔任中共南寧地委書記。1927年5月,被選爲中共廣西地委委員。同年秋,被廣西反動當局逮捕。1929年6月,通過黨組織營救獲釋出獄,隨後被黨組織安排到張雲逸任大隊長的廣西省警備第四大隊第一營任教導員。1929年12月,鄧小平、張雲逸在廣西右江地區領導了著名的百色起義,建立了紅七軍。羅少彥參加了這次起義,被任命爲紅七軍政治部宣傳科長,主編《右江日報》,積極開展政治宣傳工作。

1930年夏,羅少彥任紅七軍第四縱隊政治部主任。同年10月,紅七軍從右江向江西轉移,途中羅少彥改任團政治委員。 1931年2月,紅七軍到達湘贛革命根據地,爲幫助湘贛邊區發展革命武裝,羅少彥留在根據地工作。同年秋,因紅軍內部肅反擴大化,羅少彥遭到誣陷而被捕入獄。但他一直堅信黨,沒有動搖對革命的堅定信念,表現出了一個共產黨員對黨對人民無限忠誠的崇高品德。1934年,羅少彥病逝於獄中。 在1945年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羅少彥被追認爲革命烈士。(橋頭鎮宣傳辦 劉慶華、張暉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