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孝惠皇帝认为曹参不治理政事,就有点不高兴,他就对曹窋说:你回去的话就私下里问你的父亲,高祖刚离去,现在我作为皇帝,你作为丞相,却只知道饮酒不理政事,这样怎么能够为天下人考虑呢。等到上朝的时候,孝惠帝就对曹参说:你为什么要打曹窋呢。

曹参,他也是沛县人,和高祖是老乡。在秦朝时期,他是沛县的狱掾,萧何作为主吏,他俩经常在县里边搭档,曹参就是豪吏了。

作为打天下的高手,平定天下之后曹参为何不理政事?

等到高祖起义,他就跟随在高祖的身边攻城掠地,这种事他干的最多,秦朝的那些守将都和他交过手,一路向西,直取咸阳,最后灭亡了秦朝,曹参功劳比较大,他攻下了两个国家,122个县,得到了王两个,相三个,将军六个,其他的一些官吏也都有记录。

孝惠帝的时候,废除了各个诸侯国的一些法律,就把曹参作为齐国的丞相,曹参到了齐国采用了黄老之术,用了盖公的话,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他在齐国当相国有九年,上下都非常安定,齐国的人都认为他很贤能。等到萧何去世之后,曹参就做了汉朝的丞相,而萧何当初指定的继承人就是曹参,当了丞相之后,一些制度还有约定都没有变化,就像萧何当丞相的那样。

曹参非常敬重那些长者,把他们作为丞相史,而一些管理比较刻薄的想要获得名利的人,他都把他们免官职了。而曹参自己日夜饮酒,一些卿大夫还有下面的官员知道他不理政事,就想来劝说他,这些人到了曹参那里,曹参就把酒拿出来,让他们喝,喝了一会儿这些人就想要说话,曹参就再次斟酒一直到喝醉,那些人也没有把话说出口,渐渐的官员们也都习以为常了。

作为打天下的高手,平定天下之后曹参为何不理政事?

曹参的儿子曹窋,做中大夫。孝惠皇帝认为曹参不治理政事,就有点不高兴,他就对曹窋说:你回去的话就私下里问你的父亲,高祖刚离去,现在我作为皇帝,你作为丞相,却只知道饮酒不理政事,这样怎么能够为天下人考虑呢?但是你不要说这是我让你说的。

曹窋回去之后就找到了机会,把这些话说给了他的父亲曹参,曹参就非常生气,拿出了鞭子,把曹窋打了200下。并说道:天下的事,并不是你所能够议论的。

等到上朝的时候,孝惠帝就对曹参说:你为什么要打曹窋呢?那是我让他给你说的。

曹参脱下了帽子,问孝惠帝:陛下,你觉得你和高祖谁更圣明英武?

孝惠帝:我怎么能够跟高祖比呢?

曹参:陛下觉得我和萧何谁更贤能呢?

孝惠帝:你比不上他。

曹参:陛下说的是。当年高祖和萧何平定天下的时候,法令非常完善,现在陛下遵守,曹参我守着这些指责,不容有所缺失,这样不也是可以的吗?

孝惠帝:好,你下去吧!

作为打天下的高手,平定天下之后曹参为何不理政事?

曹参这个人在打天下的时候立下了很多的功劳,经常冲锋在前线,他也可以说是武将出身了,你让他从事政务,他也不一定有什么特殊的才能,所以他按照萧何之前的约束,也不错了,并没有什么乱子发生。

太史公评论说:曹相国曹参的战功之所以如此之多,是因为他跟淮阴侯韩信一起共事的缘故。等到韩信被消灭,列侯成就的战功,唯独曹参据有其名。曹参作为汉朝相国,极力主张清净无为,这完全合于道家的学说。百姓遭受秦朝的酷政统治以后,曹参给予他们休养生息的时机,所以天下的人都称颂他的美德。

曹参这个人你让他打天下没有问题。而有的人善于打天下,有的人善于守天下。每个时期所采用的策略都是不一样的,有积极的,也有保守的。后来天下平定之后,打天下的那一套东西也不一定适用了,所以说他就采用萧何留下来的策略,这也未必就是不好的选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