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拿5米竹竿講PPT:師生關係好只需3步!

【白開水專欄】

校長拿5米竹竿講PPT:師生關係好只需3步!

原創作者|白開水

現代數學之父華羅庚說:我願做人梯讓年輕人踏着我的肩膀攀登科學高峯。

近日校長拿5米竹竿演講PPT的視頻走紅網絡。校長稱此舉是爲了提高吸引力,調動課堂氣氛。

校長肩扛5米長杆負重累累的講解和悠然自得相比大相徑庭。所有的心血都是爲了學生們能對課題感興趣,繼而達到專心的目的。

教學質量與學生成績好壞存在着必要的聯繫。記得上初中的時候英語老師去外地,找了高年級的英語老師代課,她的聲音特別小坐在後排的我根本聽不到老師在講什麼。不止我一個人所有的同學都提出兩位老師的教學水平,有着翻天覆地的差別。

最大的差別在於我們的英語老師,會把以前小學學過的單詞但凡從書本中出現,都會重學一遍給以前基礎功沒打紮實的學生補課。

政治家斯大林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作爲一名教師該怎麼正確拿捏跟學生的關係?

1.人格的力量

著名教育家張伯苓,有天他看到學生的手指被煙燻黑了,便嚴厲的告訴他:“抽菸對身體有害要戒掉它!”

想不到的是那個學生不服氣反問他:“難道你抽菸對身體就沒有害嗎?”面對學生的不滿,張伯苓立刻喚來同事,將所有的煙全部取來當場銷燬。

他折斷了心愛的菸袋杆,誠懇的說:“從此以後我與同學們共同戒菸。”果然從那以後張伯苓再也不吸菸了。

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說:使學生對老師尊敬的唯一源泉在於老師的德和才。

責罰只會看到學生表面上的服氣,實際內心裏一點都沒有改變。當然老師無論是從閱歷上還是知識方面,都比學生知道的遙遙領先。

老師說的話沒有錯,但沒有嘗過苦頭的人生是不知深淺的。假如站在學生的角度去看待問題,老師阻擋了從壞到好的成長過程,面對缺少驗證性的結果,他會繼續走下去因爲年齡尚小分析能力還沒有發育好,所以遇到問題都會有錯誤的分析。

只有首先告訴他你所做的事情不對的同時嚴苛自己本身,當學生看到連老師都改過來的時候,纔會發現這件事真的是錯的。

佈置作業是每個班級裏的日常,個別的教師會給學生留許多課後作業,當年我爲了完成語文老師佈置的作業,用複印紙寫作業,作業中間落下一段,爲了寫作業忙的不喫午飯留下了終身胃病。

老師身爲教書育人的偉大職業,要設身處地的爲學生着想纔會贏得真心的愛戴。倘若自己所佈置的作業連老師都完不成,又怎能讓學生們秉服呢?

蘇聯教育實踐家蘇霍姆林斯基說:任何人如果不能教育自己,就不能教育別人。

2.獎勵的力量

2019年1月23日河南省長豐小學一位英語老師利用2天時間,爲學生們準備了一份別出心裁的禮物:紅包+作業免寫+成長幣。

英語老師說:“春節是傳統的節日,所以準備了特殊的紅包。紅包裏有德育成長幣和作業免寫券,成長幣可以讓學生們兌換想要的文具,作業免寫券激勵後進生對英語產生興趣。”

一位領到紅包的學生說:“我下次還要考100分!”

春秋教育家鬼谷子說:用賞貴信,用刑貴正。

電視劇《學校2013》中,因學生偷考試題目不知悔改班主任打學生手心的同時也是在打着自己,當整個手面全部紅腫了以後,學生們才意識到了老師的良苦用心。

賞罰分明的教育究竟好在哪裏呢?只付出沒有回報的事,別說放在學生們的身上不認,就連成年人也是一樣啊!努力工作是爲了賺錢買想要的東西,駕車比坐公交舒服每年便要掏保險費汽油費。

要讓學生意識到付出和收穫是成正比的,他們就會更加熱愛學習因爲她們有了前進的動力。

當老師怎麼勸阻學生都不聽繼續不知悔改的時候,體罰就比愛的教育更有效了。在遙遠的記憶中,傷痛是最難忘記的。如今的我已爲人母爲人妻,說到初中的時候還記得因爲生日喫了難消化的奶油蛋糕和涼性的大米,轉天痛的死去活來去打針的經歷。

對於屢教不改的學生體罰是最好的教育。

科學家達·芬奇說:不懲罰犯罪的人就是下令犯罪。

3.寬容的力量

中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當校長的時候,有天看到一位學生用磚頭砸同學,便將其攔住把打架學生叫到了校長辦公室。

當他來到辦公室的時候,那名學生已經在辦公室裏等了。陶校長掏出一顆糖,給學生:“這是獎勵你的,因爲你比我先到辦公室。”

接着陶行知又拿出了一顆糖給學生:“這顆糖也是給你的,我不讓你打同學你立刻收手了,說明你尊重老師。”

男孩半信半疑的接過第二顆糖,緊接着陶行知先生說:“據我所知你打同學是因爲他欺負女同學說明你很有正義感,再獎勵你一顆糖。”

說罷男孩感動的哭了,說:“校長我錯了,同學再不對也不能用打的方式去回擊。”

陶校長又掏出了一顆糖,說:“你已經認錯了我再獎勵你一顆。我的糖發完了我們的談話也結束了。”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培養教育人和種花木一樣,首先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別不同情況給以施肥、澆水和培養教育,這叫因材施教。

身爲孩子,犯錯是常有的事知錯能改就好了。怕小偷從窗戶外爬進來用釘子和木板把窗戶完全封死的教育,同樣也看不到溫暖的陽光。

大多數學生都懷揣着一顆尊敬的心面對老師的,所以做錯事被老師批評會感到羞愧,倘若教師放入叫做“寬容”的調味品,這份叫做教育的湯更加鮮美。

所有教師和校長的心願都是想教出來的學生能學習好品德好,就比如新聞中的“校長拿5米長杆給學生講PPT”,一切的努力和辛勞,都是爲了對得起自己肩扛的這份教育。

出任過教育部副部長的葉聖陶表示,學校的理想是:不要讓任何一個在智力方面沒有受過訓練的人進入生活,愚蠢的人對社會來說是危險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