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浙江外國語學院啓動西溪學者招聘:傑出人才可獲安置費五百萬

人才競爭從來是高校發展的重要着力點之一,國內不少高校近年來都推出了各自的“人才計劃”“學者計劃”。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發現,位於浙江杭州的浙江外國語學院近期就發佈了一份“西溪學者”招聘公告。

“浙江外國語學院”微信公衆號6月2日發佈的《浙江外國語學院“西溪學者”招聘公告》提到,“功以才成,業由才廣,浙江外國語學院求賢若渴,築巢引鳳,制定實施了‘西溪學者’人才計劃,以優厚的薪酬待遇、大有作爲的事業發展空間,竭誠歡迎海內外優秀學者加盟!”

公開資料顯示,浙江外國語學院坐落於浙江省杭州市,是一所以外國語言文學爲基礎,文學、經濟學、管理學、教育學、理學、藝術學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公立省屬普通本科高校。學校前身爲創建於1955年的浙江教育學院,1994年開始普通本科教育,2010年經國家教育部批准改制並更名。

上述《公告》透露,浙江外國語學院設置了“西溪學者(傑出人才)”崗、“西溪學者(領軍人才)”崗、“西溪學者(青年人才)”崗,表示將“優先在外國語言文學、應用經濟學、工商管理、中國語言文學等省級一流學科,外國語言文學、翻譯、漢語國際教育、國際商務、旅遊管理、教育碩士學位培育點,和優勢、特色專業、重點研究領域中設崗招募人才”。

對於“西溪學者”崗位申報條件,上述《公告》表示,西溪學者(傑出人才),國家級人才,或與此相當學術地位和成就的人才,首聘者年齡一般不超過55週歲;西溪學者(領軍人才),省部級及以上人才,或具有與此相當學術地位和成就的人才,首聘者,A崗年齡一般不超過50週歲,B崗年齡一般不超過45週歲;西溪學者(青年人才),廳級及以上人才,或具有與此相當學術地位與成就的人才,首聘者,A崗年齡一般不超過40週歲,B崗年齡一般不超過35週歲。

至於浙江外國語學院爲“西溪學者”崗位開出的年薪及引進待遇,上述《公告》透露,西溪學者(傑出人才)A崗年薪爲“一人一議”,購房安置費500萬元;B崗年薪70至110萬元,購房安置費300至400萬元。A和B崗科研啓動費則根據實際需要提供科研平臺和科研啓動經費。

西溪學者(領軍人才)A崗年薪爲50至60萬元,購房安置費150至200萬元,科研啓動費人文社科領域爲25萬元,理工領域爲35萬元;B崗年薪爲35至50萬元,購房安置費爲80至100萬元,科研啓動費人文社科領域爲20萬元,理工領域也爲20萬元。

西溪學者(青年人才)A崗年薪爲30至35萬元,購房安置費爲70至80萬元,科研啓動費人文社科領域爲15萬元,理工領域爲25萬元;B崗年薪爲25至30萬元,購房安置費爲60至70萬元,科研啓動費人文社科領域爲10萬元,理工領域爲20萬元。

公告還特別註明,上述薪資金額含稅。

澎湃新聞記者查詢發現,根據浙江外國語學院官網顯示,已有首位“西溪學者”正式入職該校。

據該校官網消息披露,5月31日,知名國際問題專家、阿拉伯語教授馬曉霖受聘爲該校首位“西溪學者(傑出人才)”。浙江外國語學院副校長李安主持儀式,並代表學校與馬曉霖教授簽約。這標誌着又一位外語及區域國別研究重量級人才正式加盟浙江外國語學院。

浙江外國語學院方面表示,馬曉霖教授的入職,標誌着學校“西溪學者”計劃正式啓動。此項人才計劃的實施,將有力地推動學校“三地”建設,在學校人才培養、學科建設、資政服務等方面更好地彰顯“浙外力量”、貢獻“浙外智慧”、體現“浙外擔當”。

澎湃新聞記者此前盤點發現,隨着各地對高端人才爭奪的重視,除了由教育部牽頭評選的“長江學者”之外,國內不少地方也都推出了自己的學者人才計劃,成爲延攬人才的重要方式。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各地推出的省級學者人才計劃至少已有24個,包括八桂學者(廣西)、巴渝學者和兩江學者(重慶)、楚天學者(湖北)、東方學者(上海)、芙蓉學者(湖南)、井岡學者(江西)、崑崙學者(青海)、龍江學者(黑龍江)、閩江學者(福建)、攀登學者(遼寧)、錢江學者(浙江)、黔靈學者(貴州)、三晉學者(山西)、三秦學者(陝西)、泰山學者(山東)、天山學者(新疆)、皖江學者(安徽)、燕趙學者(河北)、雲嶺學者(雲南)、長白山學者(吉林)、中原學者(河南)、珠江學者(廣東)、卓越學者(廣西)等。

此外,一些地市也推出了有各自地域特色的人才計劃。例如,廣西桂林的“灕江學者”、福建泉州的“桐江學者”和浙江杭州的“西湖學者”。

除此以外,國內不少高校也紛紛推出了校級學者人才計劃。澎湃新聞記者查詢發現,2017年9月入選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名單的部分大學就有自己的學者計劃。

例如,西北工業大學的“翱翔學者”、天津大學的“北洋學者”、華東師範大學的“晨暉學者”、蘭州大學的“翠英學者”、武漢大學的“珞珈傑出/青年學者”、山東大學的“齊魯青年學者”、浙江大學的“求是特聘學者”、中南大學的“昇華學者”、大連理工大學的“星海學者”、湖南大學的“嶽麓學者”、東南大學的“至善青年學者”等等。

對於衆多未入選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名單的高校來說,推出有自身學校特色的學者人才計劃,同樣是一種吸引人才的方式。

比如,中國傳媒大學就的“白楊學者”、湖北師範大學的“磁湖學者”、東北師範大學的“東師學者”、西安科技大學的“胡楊學者”、河南大學的“黃河學者”、合肥工業大學的“黃山學者”、陝西師範大學的“曲江學者”、浙江師範大學的“雙龍學者”、華東交通大學的“天佑學者”、西藏大學的“珠峯學者”、南京理工大學的“紫金學者”、南京農業大學的“鐘山學者”、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的“三江學者”等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