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隆·馬斯克 視覺中國 資料

解放軍報9月7日報道,隨着“獵鷹重型”火箭成功發射與回收,埃隆·馬斯克一度成爲人們關注的焦點。從太陽能城市、特斯拉汽車到火箭回收,一系列技術創新恰恰來自於馬斯克對“第一原理”的思考。這些思考,把那些“不可能”變成了現實。

“第一原理”是哲學和科學方法論中一個重要概念,指能夠從世界上形形色色的原理中加以推導得出的終極原理,由古希臘亞里士多德首先提出。它可以理解爲一個公理化體系中無法進一步剔除的公理。例如,龐大歐幾里德幾何體系由5條不可或缺的公理建構起來,它們構成歐氏幾何的“第一原理”。再如,牛頓力學中的絕對時空理論、愛因斯坦相對論中的光速不變原理和相對性原理等,都是這一領域的“第一原理”。

一般來說,反思“第一原理”存在着兩種不同的結果:一種是否定,一種是肯定。通過反思否定“第一原理”,是顛覆性創新的一條重要途徑。現代物理學革命之前,馬赫對牛頓絕對時空觀的批判,使愛因斯坦意識到,牛頓的絕對時間和絕對空間概念只不過是隱藏在經典力學中的一個理論預設,還不是實證科學的結論,也不具有絕對意義。於是他利用更富有絕對意義的光速不變原理和相對性原理取代牛頓“第一原理”,推演出一套截然不同於經典力學的狹義相對論體系。由於“第一原理”在自然科學領域的決定地位,任何否定都意味着一場革命。

然而,自然科學領域中的顛覆性創新往往可遇而不可求。同否定相比,肯定則十分普遍。遺憾的是,反思卻相當罕見。這裏之所以強調反思,是因爲經過反思之後的肯定中蘊涵着某種同樣強大的否定力量,自然科學領域找不到缺口,就一定會在現代技術領域表現出來。

馬斯克既然沒有像愛因斯坦那樣發現物理學“第一原理”的破綻,他就沒有任何理由不把它全盤接受下來。事實上,馬斯克正是在對物理學“第一原理”的反思中,獲得自信的理念和力量——只要沒有違反物理學原理,技術上就一定能夠開發出來。這樣一種執着也使他從物理學理論中獲得了工程技術紅利。

從反思“第一原理”走向顛覆性技術創新,至少應當正確處理這樣三個相關問題:

第一,堅信現代物理學理論中蘊涵着所有邏輯可能的現代技術,並且隨着現代科技的蓬勃發展和人類知識版圖的擴展與融合,技術開發的週期越來越短,從而確信自己有生之年一定能夠將其開發出來。愛默生說,一個全身心朝着自己目標前進的人,全世界都會給他讓路。這一點說來容易,做起來相當困難。沒有反思過物理學“第一原理”的人,絕不可能做到。

第二,切實把握目標技術的社會需求。如果說顛覆性技術的可能性取決於開發途徑的話,顛覆性技術的現實性則隱藏於社會需求中。當然,這種需求首先是一種理論需求,還需要同目標技術一同開發出來。換句話說,顛覆性技術取決於未來的可能需求,而不是當前的現實需求。顯然,它還需要一種理想主義情懷。

第三,分析從抽象的物理學原理通往具體的目標技術的現實途徑。這是成功組織衆多科技人員協同攻關的思想前提和基礎。馬斯克建議把人類的科技知識理解爲語義樹,應確保在看到樹葉與細節之前首先梳理出主幹與大的分支,深入並透徹理解物理學的基本原理,把握從科學理論到技術產品的總體脈絡。因爲所有細節問題都可以由不同學科專業的科技人員攻關解決。

在馬斯克看來,只要遵循科學的技術開發路線圖,理論上應當能夠創造各種各樣的人間奇蹟。

(原題爲《“馬斯克思維方式”帶給我們哪些啓示》)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