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江奕君研究員,秉承黃耀祥院士創建的“組羣篩選法”和水稻生態育種理論,開展超高產優質水稻新品種選育研究,育成通過農業部確認的超級稻品種6個。中國稻作研究起源於廣東,丁穎院士、黃耀祥院士、盧永根院士等老一輩育種家對於水稻的鑽研精神被傳承了下來,廣東省現擁有一批國內外一流的水稻育種創新團隊,在全國競爭力強。

粵稻百年英才輩出!丁穎、黃耀祥、盧永根、符福鴻、蔡善信...
  • 粵稻百年,英才輩出。


  • 翻開廣東水稻這部發展史,看到的是丁穎院士遍佈全國的生態考察足跡,是黃耀祥院士利用矮化育種培育的抗倒伏優良品種,是無數育種家追隨前輩的腳步,繼續埋頭田間育種的身影......


  • 他們,用辛勤的汗水、嚴謹的鑽研精神爲廣東培育了一個又一個優良的品種,促進了廣東水稻的發展。他們,是廣東水稻發展的脊樑!

粵稻百年英才輩出!丁穎、黃耀祥、盧永根、符福鴻、蔡善信...

丁穎

創造“三個第一”,奠基中國現代稻作科學

粵稻百年英才輩出!丁穎、黃耀祥、盧永根、符福鴻、蔡善信...

丁穎,廣東高州人,農學家,中國現代稻作科學主要奠基人,農業高等教育先驅,1955年被選聘爲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1921年,丁穎考入東京帝國大學農學部攻讀農藝,期望實現“科學救國”的夙願;1924年,學成回國後的丁穎在廣東大學農科學院(中山大學農學院前身)任教授,開啓了稻作研究的一生。

丁穎開創性的稻作學研究和豐碩成果,創造“三個第一”,對水稻生產和稻作科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成爲我國現代稻作科學的主要奠基人。

創建華南第一個稻作育種試驗場

1927年,丁穎拿出自己的積蓄作補充經費,在茂名縣公館圩籌建了中國第一個稻作專業研究機構——南路稻作育種場。隨後又先後增設了石牌稻作試驗總場和虎門、東江、北江等試驗分場,旨在選育優良稻種,改進栽培技術,對發展華南糧食生產做出貢獻。

粵稻百年英才輩出!丁穎、黃耀祥、盧永根、符福鴻、蔡善信...

丁穎(右三)與中央農業研究所水稻專家柯象寅教授及國立中山大學稻作農業試驗員工合影

選育出世界上第一個水稻千粒穗株系

延伸閱讀:

粵稻有“種”!引領第一次綠色革命,飲得優質育種“頭啖湯”

1926年,丁穎教授在廣州郊區犀牛路末端的一個水塘裏發現了野生水稻—“犀牛尾”,並以此爲材料成功選育出世界上第一個具有野生稻血緣的水稻新品種“中山1號”,這是世界範圍內首次成功將野生稻抵抗惡劣環境的基因轉入栽培稻的嘗試。

1936年,丁穎從華南水稻栽培品種“早銀佔”和印度野生稻人工雜交稻的後代中,選出每穗幾百粒以至千多粒的系統—“千粒穗”,引起了國內外稻作科學界的極大關注。

創建我國第一個水稻生態研究室

“中山一號”“千粒穗”等品系的成功培育,證明了野生稻和栽培稻親緣關係相近。1933年,丁穎發表了《廣東野生稻及由野生稻育成的新種》,論證了我國是栽培稻種的原產地,否定了“中國栽培稻起源於印度”之說。

1957年,進一步發表《中國栽培稻種的起源及其演變》,從歷史學、語言學、古物學、人種學及植物學暨地理分佈學等方面進行深入考察,論證中國栽培稻種起源於華南,糾正了“中國栽培稻起源於印度”的錯誤,以生態學的觀點闡明瞭中國栽培稻種的演變及各類型間的關係,爲稻種分類和我國稻作區域劃分奠定了理論基礎,這一學說成爲當時學界栽培稻種起源的重要學說之一,得到了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重視和認可,1989年日本學者渡部武尊稱丁穎爲“中國稻作學之父”。

粵稻百年英才輩出!丁穎、黃耀祥、盧永根、符福鴻、蔡善信...

1963年11月,由丁穎直接領導的“中國農業科學院、華南農學院和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生態研究室”在廣州成立,這是我國第一個水稻生態研究室,這深入系統地開展水稻光溫生態特性研究,爲水稻地區間引種、選育種、栽培生態等方面奠定了科學基礎。

黃耀祥

矮化育種,引領第一次綠色革命

粵稻百年英才輩出!丁穎、黃耀祥、盧永根、符福鴻、蔡善信...

黃耀祥,中共黨員,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原院長、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被譽爲“半矮稈水稻之父”。

1935年,黃耀祥考入中山大學,師從丁穎,開始長達60多年的水稻科研。

1955年起,黃耀祥“矮仔佔4號”,與生產上推廣的高稈品種“廣場13”雜交與系選,1959年,他終於培育出第一個經人工雜交育成的矮稈秈稻品種“廣場矮”,克服了生產上倒伏難題。

粵稻百年英才輩出!丁穎、黃耀祥、盧永根、符福鴻、蔡善信...

廣場矮

“廣場矮”的育成,使水稻單產每畝由250公斤提高到400—450公斤,實現了水稻生產第一次質的飛躍。它比後來國際水稻研究所於1966年才育成的“IR8 號”早出世7年。

截至1999年,黃耀祥育成廣場矮、珍珠矮等一大批著名高產優質良種,累計面積達8.4億畝,增產稻穀845億公斤,增加產值845億元。黃耀祥的“水稻矮化育種”因此獲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他是有記載以來第一個培育出大規模實用雜交水稻並推廣的人,爲中國的雜交水稻研究奠定重要的基礎。黃耀祥也被譽爲“半矮杆水稻之父”

延伸閱讀:

他對中國飯碗貢獻巨大——“半矮稈水稻之父”黃耀祥丨矮化育種60年

在水稻矮化育種研究中,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符福鴻研究員爲水稻育種奉獻了40餘年。

1963年,符福鴻從華南農學院農學系畢業,先後在中國農業科學院水稻生態室、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開展水稻育種研究,多個品種通過省和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

粵稻百年英才輩出!丁穎、黃耀祥、盧永根、符福鴻、蔡善信...

據瞭解,符福鴻主持育成的廣恢4480、廣恢128、廣恢122、廣恢998等一系列廣譜恢復系,組配育成不同系列的雜交稻新組合。其中,廣恢128、122系列在省內累計推廣面積突破1000萬畝,998系列突破2600萬畝,在上生產上取得顯著增產和巨大的經濟效益。

盧永根

延續水稻品種光溫生態研究,提出“特異親和基因”新學術觀點

粵稻百年英才輩出!丁穎、黃耀祥、盧永根、符福鴻、蔡善信...

盧永根,中國科學院院士,畢業於華農農學院農學系,曾任華南農業大學校長。

盧永根院士也是丁穎的學生。

1949年8月,中國科學院院士盧永根考入私立嶺南大學醫學院,後轉入農學院,後因院系調整,投入丁穎教授門下,在後來更是成爲丁穎最得力的科研助手之一。

粵稻百年英才輩出!丁穎、黃耀祥、盧永根、符福鴻、蔡善信...

1963年8月,盧永根(左四)隨丁穎(左三)在寧夏引黃灌區考察水稻

盧永根一生專注於水稻遺傳研究,曾協助丁穎院士開展中國水稻品種的光溫生態研究,主持總結該項工作並參加撰寫《中國水稻品種的光溫生態》專著(科學出版社,1978

丁穎去世之後,盧永根回到華南農學院,繼續從事水稻遺傳育種的教學和研究工作。他帶回丁穎院士生前收集的七千多份稻種,成爲華南農學院開展水稻育種最寶貴的資源。後來逐漸擴充到一萬多份水稻種質資源,是我國水稻種質資源收集、保護、研究和利用的重要寶庫之一。

盧永根在水稻遺傳資源、水稻半矮生性、雄性不育性、雜種不育性與親和性等方面的遺傳研究,取得了進展。

盧永根教授和他的學生張桂權教授提出水稻“特異親和基因”的新學術觀點以及應用“特異親和基因”克服秈粳亞種間不育性的設想,被認爲是對栽培稻雜種不育性和親和性比較完整和系統的新認識,在理論上有所創新,對水稻育種實踐具有指導意義。

粵稻百年英才輩出!丁穎、黃耀祥、盧永根、符福鴻、蔡善信...

張桂權(左三)在田間

現在,身爲華南農業大學植物分子育種重點實驗室主任張桂權終於成功實現了這個設想,他所領導的分子育種團隊通過分子設計育種技術成功地克服了秈粳亞種間的不育性,使秈粳亞種間雜交水稻的創制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2016年,張桂權和他團隊利用培育出的秈型廣親和恢復系和各地粳型不育系成功組配秈梗雜交水稻組合86個。“秈梗雜交水稻產量可普遍增產20%,而且因爲是兩個亞種間雜交,因此適應性更廣。”張桂權介紹,“這項成果一旦得到廣泛推廣應用,水稻育種研究將再上一個新的高峯。”

蔡善信

攻關三系育種,育成廣東省首個原創性不育系

粵稻百年英才輩出!丁穎、黃耀祥、盧永根、符福鴻、蔡善信...

蔡善信,廣東饒平人,華南農業大學農學院研究員,水稻三系遺傳育種專家

提交廣東三系育種,我們不得不提到華南農業大學蔡善信研究員。

1962年,蔡善信研究員從華南農業大學農學院農學專業畢業,後留校任職,1970年曾先後任“廣東省農作物雜種優勢利用研究協作組”水稻組、水稻三系組副組長,華南農業大學作物遺傳育種研究室副主任,長期從事水稻三系遺傳育種研究。

1962年,蔡善信參加中國科學院院士丁穎主持的“中國水稻品種對光溫反應特性的研究”,這對他後來的科學研究工作具有深遠的影響。

1970年,蔡善信開始從普通野生稻與栽培稻品種、秈粳亞種間雜交、地理生態遠緣秈稻品種間雜交創建雄性細胞質不育系,進行水稻三系研究。

1973年,蔡善信水稻三系配套研究獲得突破。他在惠來點親自測得“野敗型”強恢復系“IR661”、“水田穀6號”等,總結了“野敗型”恢復系的地理、熟期性分佈規律,以丁穎院士的稻種起源演變規律,論證了低緯度秈稻的遲熟品種是“野敗型”恢復系額重要來源,爲首批實現水稻“野敗型”三系配套做出了重要貢獻。

1980年,蔡善信回到華南農學院,繼續致力新質型雄性不育系的研究。經過不懈努力,蔡善信終於選出不育細胞質遺傳效應優於野敗的“夜公”(Yegong)不育細胞質,並育成了“Y型不育系”11個。

其中,優良的不育系“Y華農A”通過廣東省科技成果鑑定,而這個“在同類研究中屬國內領先水平”的不育系成爲了廣東省水稻三系育種中第一個原創性並獲得國家新品種權的不育系。

粵稻百年英才輩出!丁穎、黃耀祥、盧永根、符福鴻、蔡善信...

華優組合

據統計,利用不育系“Y華農A”配組,蔡善信共育成“Y型雜交稻”華優組合23個,共35次通過省級以上品種審定,華優組合成爲廣東省至今爲止唯一自主創新並在生產上推廣應用的新質型雜交水稻。

截止2008年,華優組合在華南地區推廣面積超過1500萬畝,增產稻穀約6億公斤,社會經濟效益達38億元。

人才濟濟

廣東衆多育種創新團隊煥發新活力

中國稻作研究起源於廣東,丁穎院士、黃耀祥院士、盧永根院士等老一輩育種家對於水稻的鑽研精神被傳承了下來,廣東省現擁有一批國內外一流的水稻育種創新團隊,在全國競爭力強。

在這些育種創新團隊中,一位位擁有務實、創新的育種科研人員不斷突破,爲廣東育種成果不斷添磚加瓦。

其中的傑出代表有華南農業大學農學院陳雄輝研究員,主持選育了9個水稻不育系通過省級技術鑑定,9個水稻新恢復系、18個水稻新品種20次通過省級品種審定。

粵稻百年英才輩出!丁穎、黃耀祥、盧永根、符福鴻、蔡善信...

華南農業大學農學院陳雄輝研究員在田間

華南農業大學農學院作物育種系陳志強教授,在廣東率先開展水稻航天育種研究,選育一批航天育種新品種並在生產上大面積應用推廣。

粵稻百年英才輩出!丁穎、黃耀祥、盧永根、符福鴻、蔡善信...

陳志強教授在田間進行科研工作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王豐研究員,利用常規育種和分子育種技術開展優質、高產、抗病雜交稻親本及新組合選育,先後育成廣恢3550、廣恢998、廣恢122、廣恢308、榮豐A和泰豐A等系列組合在生產商大面積推廣應用。

粵稻百年英才輩出!丁穎、黃耀祥、盧永根、符福鴻、蔡善信...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所長、王豐研究員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周少川研究員主要從事常規優質稻育種,育成的黃華佔爲目前我國種植面積最大的優質稻品種。

粵稻百年英才輩出!丁穎、黃耀祥、盧永根、符福鴻、蔡善信...

周少川研究員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江奕君研究員,秉承黃耀祥院士創建的“組羣篩選法”和水稻生態育種理論,開展超高產優質水稻新品種選育研究,育成通過農業部確認的超級稻品種6個。

粵稻百年英才輩出!丁穎、黃耀祥、盧永根、符福鴻、蔡善信...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江奕君研究員

粵稻百年英才輩出!丁穎、黃耀祥、盧永根、符福鴻、蔡善信...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陳友訂研究員

粵稻百年英才輩出!丁穎、黃耀祥、盧永根、符福鴻、蔡善信...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何秀英研究員

粵稻百年英才輩出!丁穎、黃耀祥、盧永根、符福鴻、蔡善信...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黃慶研究員

粵稻百年英才輩出!丁穎、黃耀祥、盧永根、符福鴻、蔡善信...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梁世胡研究員

粵稻百年英才輩出!丁穎、黃耀祥、盧永根、符福鴻、蔡善信...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劉斌研究員

粵稻百年英才輩出!丁穎、黃耀祥、盧永根、符福鴻、蔡善信...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潘大建研究員

粵稻百年英才輩出!丁穎、黃耀祥、盧永根、符福鴻、蔡善信...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鍾旭華研究員

粵稻百年英才輩出!丁穎、黃耀祥、盧永根、符福鴻、蔡善信...

華南農業大學王慧教授

粵稻百年英才輩出!丁穎、黃耀祥、盧永根、符福鴻、蔡善信...

華南農業大學劉向東教授(左)、傅雪琳教授(右)

粵稻百年英才輩出!丁穎、黃耀祥、盧永根、符福鴻、蔡善信...

華南農業大學譚志遠教授(左)、陳勇教授(右)

粵稻百年英才輩出!丁穎、黃耀祥、盧永根、符福鴻、蔡善信...

華南農業大學王少奎教授(左)、張澤民研究員(右)

粵稻百年英才輩出!丁穎、黃耀祥、盧永根、符福鴻、蔡善信...

華南農業大學謝慶軍首聘教授(左)、郭濤教授(右)

. . . . . .

當然,還有更多的水稻育種人,躬身稻田,胸懷對糧食安全有着責任感和使命感,爲選育出更優良的品種而貢獻自己的智慧和汗水。

粵稻百年,英才輩出,無數科學家爲廣東水稻育種事業默默奉獻一生。本文向以前以及現在奮戰在水稻育種一線的工作者致敬!

本文還有不盡之處,望廣大讀者在讀完此文之後,留言指正!

粵稻百年英才輩出!丁穎、黃耀祥、盧永根、符福鴻、蔡善信...粵稻百年英才輩出!丁穎、黃耀祥、盧永根、符福鴻、蔡善信...

記者丨農財君參考丁穎院士紀念館、農財寶典、南方日報等綜合撰寫

編輯丨農財君

聯繫農財君丨18565265490

新時代 新種業

南方農村報丨農財寶典

可能你還想了解

KNOW MORE

  • 那個曾佔全國80%制種量的辣椒老區,沒有了往日熱鬧……

  • 他對中國飯碗貢獻巨大——“半矮稈水稻之父”黃耀祥丨矮化育種60年

  • “七山二水一分田”走出的“高端”產業!

  • 中國水稻矮化育種的世界擔當!

  • 雨水同比增加!大水漫灌過後,玉米爛種、莖腐病大概率發生!

粵稻百年英才輩出!丁穎、黃耀祥、盧永根、符福鴻、蔡善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