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藝域

隨着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城市雕塑、主題性雕塑以及建築類的裝飾性雕塑越來越多,真正人文藝術雕塑仍屬於小衆,但是它對於一個民族的審美啓蒙有着重要的現實意義。生存之重,藝術之輕,這也是藝術家與城市之間的尷尬距離,他們要麼選擇合謀,要麼選擇邊緣。

在執着、堅韌、自省的漫長藝術旅程中,蔡玉水找到了獨屬於自己的雕塑語言。他將雕塑帶進田野鄉村,還在很多大型商場進行公益展出,目的只有一個,讓人們認識雕塑,讓雕塑走進生活。他的雕塑作品或是對親情或故土的表達,或是女性唯美的描繪,安靜但銳利,一把揪住了有痛感但難以言傳的集體心靈史,使大時代的家庭和社會變遷具有了永恆的雕塑感,微妙、深刻而完整。

雕塑與民衆、雕塑與公共空間的關係在當下仍需要時間來慢慢培養,而我們也需要閒暇、需要心靈的視野、需要慢下來,讓藝術滲透在生活的每一個角落裏。

▲蔡玉水雕塑藝術讓老戲臺重新復活。

▲山路彎彎。

▲蔡玉水創作中。

▲流浪流浪。

▲曠野裏的父親。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