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德州建立職工長期護理保險 籌資暫定每人每年110元

全市開展職工長期護理保險工作新聞發佈會現場

大衆網德州·海報新聞1月28日訊(記者 祁小麗)1月28日,德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邀請德州市醫療保障局,召開全市開展職工長期護理保險工作新聞發佈會。大衆網記者從發佈會獲悉,2019年在德州市建立職工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籌資暫按每人每年110元標準,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在職職工和退休人員爲職工長期護理保險的保障對象。

職工長期護理保險是以解決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參保職工長期護理保障問題爲重點,以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和老年護理機構爲依託,建立起的新的保險制度,旨在減輕參保患者家庭的事務性和經濟性負擔,增進人民羣衆在共建共享發展中的獲得感,促進社會和諧安定。長期護理保險資金通過職工醫保統籌基金、單位補充醫保資金、個人繳費及財政補助、福彩公益金等渠道解決,按年度籌資。制度建立初期單位暫不繳費,籌資暫按每人每年110元標準,分別從以下渠道劃撥籌集: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每人每年45元,個人繳費每人每年45元(從醫保個人賬戶中一次性劃撥,不足部分順延劃撥。未建立個人賬戶的由個人繳納),財政補助每人每年20元,年初一次性劃撥。籌資標準將根據資金運行情況和經濟發展狀況適時調整。此外,職工長期護理保險資金還接受企業、單位、慈善機構等社會團體和個人的捐助。

長期護理形式主要包括醫療專護、機構護理、居家護理這三種長期護理形式。長年臥牀6個月或預期6個月以上,生活無法自理,病情穩定的參保職工均可申請,其中醫療專護的申報條件還需要滿足保留醫用管道、依靠呼吸機等醫用設備維持生命體徵、昏迷等一種或多種情況。具體執行由醫保經辦機構組織醫護專家對申請護理保險待遇人員按有關標準進行資格認定,對符合規定條件的納入長期護理保險範圍。享受護理待遇的人員發生的符合基本醫療保險藥品目錄、診療項目目錄和醫療服務設施範圍(以下簡稱“三大目錄”)的醫療護理費用,納入長期護理保險支付範圍。不在“三大目錄”的費用,長期護理保險基金不予支付。

制度建立初期,醫療專護和機構護理兩種長期護理保險形式的參保人員發生的符合規定的長期醫療護理費不設起付線,暫取消首先自負。醫療專護暫由二、三級定點醫療機構承辦,牀位每日費用分別爲120元、180元,支付比例分別爲80%、75%;機構護理牀位每日費用爲60元,支付比例爲85%,上述統籌基金支付後剩下的錢由個人負擔。居家護理形式採取定額直補方式,長期護理保險資金補償標準爲每天30元。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啓動以前已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並在啓動後連續繳費的參保人員不受繳費年限限制;制度建立之後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和長期護理保險的,享受基本醫療保險待遇的同時享受長期護理保險待遇。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未參保、中斷參保或自行終止參保繳費的,不得享受長期護理保險的相關待遇。中斷參保後重新參保的,應按規定補繳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費和長期護理保險費,自享受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統籌支付待遇起,同時享受職工長期護理保險待遇。

此外,符合條件的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及具備相應醫療資質的養老護理機構,可申請定點醫護機構。醫療保險經辦機構通過與定點醫護機構簽訂服務協議,明確雙方權利義務,並加強對醫療護理服務過程的監督。參保人員在享受長期護理保險待遇期間,不再重複享受住院、門診慢性病等應由職工醫療保險統籌基金支付的相關待遇;應由工傷保險、生育保險支付或第三方支付的醫療護理費用,不納入長期護理保險待遇。制度建立初期,實行縣級統籌,今後逐步過渡到市級統籌。護理保險經辦機構與定點醫護機構結算實行預留保證金制度。護理保險經辦機構應嚴格按規定審覈醫療護理費用,不符合長期護理保險支付規定的不予支付;符合支付規定的先支付95%,其餘5%作爲保證金,年底按照考覈標準對定點醫護機構考覈後,分別予以兌付。

據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2.4億,其中有4800萬是生活不能自理的失能老人,從德州來看,60歲以上老年人也已經超過了百萬,部分老人常年臥病在牀,需要專職長期護理,給子女、家庭帶來很大生活壓力和精神壓力。2018年,德州市充分吸收借鑑前期試點地區的經驗,並結合德州市實際,在臨邑縣、武城縣、慶雲縣等三個縣開展了職工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工作,有155人享受待遇,支付金額82.4萬元。

爲了保障長期護理保險工作的順利實施,德州市醫療保障部門將進一步發揮統籌協調作用,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實施細則和配套辦法,經辦機構將做好資金籌集、支付等日常經辦服務工作,探索建立委託第三方經辦的管理模式,通過委託商業保險公司參與護理保險的經辦服務等工作,提高基金使用效益和工作效能,會同德州市財政局、市衛健委、市民政局等部門一道,共同推動德州市職工長期護理保險工作順利開展、平穩運行,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