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天啓元年(1621年),入朝爲光祿寺少卿,後因彈劾宦官魏忠賢,削籍爲民。天啓六年(1626年)因錦衣衛追捕東林黨人,從容赴水而死。

作者簡介:高攀龍,明代文學家、政治家,東林八君子之一。初字雲從,更字存之,別號景逸。南直隸無錫(今屬江蘇)人。萬曆十七年(1589年)進士,因疏論輔臣王錫爵,謫官廣東揭陽縣典史。後卸職歸故里,與顧憲成修復東林書院,講學其中,世稱“高顧”,爲東林學派的代表人物。天啓元年(1621年),入朝爲光祿寺少卿,後因彈劾宦官魏忠賢,削籍爲民。天啓六年(1626年)因錦衣衛追捕東林黨人,從容赴水而死。

明 高攀龍1602年作 行書唐武元衡《奉酬淮南中書相公見寄》手卷

明 高攀龍1602年作 行書唐武元衡《奉酬淮南中書相公見寄》手卷

明 高攀龍1602年作 行書唐武元衡《奉酬淮南中書相公見寄》手卷

明 高攀龍1602年作 行書唐武元衡《奉酬淮南中書相公見寄》手卷

明 高攀龍1602年作 行書唐武元衡《奉酬淮南中書相公見寄》手卷

明 高攀龍1602年作 行書唐武元衡《奉酬淮南中書相公見寄》手卷

明 高攀龍1602年作 行書唐武元衡《奉酬淮南中書相公見寄》手卷

明 高攀龍1602年作 行書唐武元衡《奉酬淮南中書相公見寄》手卷

明 高攀龍1602年作 行書唐武元衡《奉酬淮南中書相公見寄》手卷

明 高攀龍1602年作 行書唐武元衡《奉酬淮南中書相公見寄》手卷

釋文:揚州隋故都,竹使漢名儒。翊聖恩華異,持衡節制殊。朝廷連受脈,臺座接籲謨。金玉裁王度,丹書奉帝俞。九重辭象魏,千萬握兵符。鐵馬秋臨塞,虹旌夜渡瀘。長江梅笛怨,天遠桂輪孤。浩嘆煙霜曉,芳蘭期蕙蕪。雅言書一札,賓海雁東隅。歲月奔波盡,音徽霧雨濡。蜀江分井繆,錦浪入淮湖。獨抱相思恨,關山不可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