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此北京教育考試院專家表示,今年的高考理綜物理題,以2018年第26屆國際計量大會修訂的新國際單位制(SI)爲背景材料,希望考生通過讀題就能瞭解新SI通過基本物理常量定義基本單位這一重大變化及意義。今年高考英語試題在作文一的設計中“英國好友Jim打算暑假期間來北京、天津和上海旅遊,要回復交通出行、必備衣物等相關郵件內容”,實際也引導考生聚焦中國當代高鐵成就,增強文化和制度自信。

原標題:2019年高考昨日結束 不少考生一出場就收到鮮花等各式禮物 高考成績6月23日可查

昨天下午4點40分,隨着結束鈴聲的響起,高考最後一科英語科目考試結束,這也意味着2019年高考正式閉幕。

  考點外響起熱烈掌聲

北京青年報記者從本市多個考點了解到,不少家長早早就手捧鮮花等候在考點門外迎接考生。北青報記者注意到,在迎接考生的隊伍裏,不僅有父母早早守候,還有姥姥姥爺、爺爺奶奶祖輩組團迎接,也有好友捧花等候的。“孩子姥姥姥爺都特意趕來接女兒,還送來了水果蔬菜。”張女士告訴北青報記者,姥姥姥爺特意來接就是爲了給女兒的散場一個驚喜。“我就是想告訴外孫女不管考得怎樣,她都是最棒的。”這位姥姥說。

下午4點43分,陳經綸中學考點中陸續有考生走出,這時考場外掌聲響起,所有家長都不約而同爲考生們鼓勁兒。“好樣的,12年苦讀終於要有結果了。”人羣中一位家長不禁對着校門口爲考生加油。

一位手捧藍色滿天星的大一張同學告訴北青報記者,她是來接自己好友的。高中三年她和好友形影不離。去年高考結束後,好友選擇了復讀。復讀的這一年,好友非常努力,壓力特別大,看着好友的付出自己非常心疼。“終於熬出來了,早上5點我就起牀爲接她做準備,買了她最愛的滿天星,還計劃了考完後的晚餐情況。”她說。不一會兒,張同學的好友從考場出來,兩人奔跑相擁,都流下了激動的眼淚。

向日葵花束等成爲熱門禮物

北青報記者還在各個考點外看到,今年在考點外,家長們送出的禮物也是亮點頻出。不少家長準備了純向日葵花束或夾着一朵大向日葵的花束寓意一舉奪“葵”。

在陳經綸考點外,考生李萱的媽媽則送給女兒的是一束自己親手製作的,包含有草莓、杏兒和棒棒糖的“花束”。李萱媽媽告訴北青報記者,這些都是李萱平時最喜歡喫的水果和零食,爲了給李萱驚喜,下午考試時自己將這些李萱的最愛包成了花束送給她。“孩子的努力我們都看在眼裏,不管成績如何,都是她成長中的一個鍛鍊,希望她能夠一出考場就能收穫最愛。”

由於天氣較爲炎熱,還有不少家長特意在考試結束前“掐點”爲考生買來冰淇淋,希望他們一考完就能夠清涼一下。

  拉橫幅、拍合影留住高考“記憶”

在人大附中的考點外,雖然高考英語科目結束已經半個小時,但仍有好多學生家長久久未散場,圍着人大附中校牌合影。有一羣由學生和家長三十多人組成的團隊,拉出一條寫有“愛永存,心相連,壯哉我飽學大13”的紅色橫幅,引起圍觀。

北青報記者採訪中瞭解到,橫幅上的“13”意思是13班,但卻不是高三(13)班,而是當年人大附中2013屆的初三(13)班。“我們這個初中班關係特別好,雖然上高中後大家不在同一個班了,但平時有什麼活動大家還是老在一起。”其中一位考生爸爸解釋說。其中該班班長甚至手舉鮮花躺在地上。“曾經滄海難爲水,曾哥考試全都對!”在人大附中考點校迎接考生的隊伍中,還有幾位學生拉的一條大紅橫幅格外顯眼,專爲他們的“曾哥”加油。據拉橫幅的一位學生介紹,他們是十一學校的畢業生,爲自己曾經的同班同學“曾哥”加油,曾同學選擇了復讀,今年再赴考場。

“穩住,我們能贏”“左手985、右手211”……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高考期間,北京青年報客戶端“北京頭條”App青流視頻也精心爲高考考生們準備了一套5張的“加油書籤”,爲考生們送上祝福。

文/本報記者  武文娟  林豔

攝影/本報記者  崔峻  郭謙

  相關新聞

25日本科志願開始報名

昨天下午,2019年高考正式結束, 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北京教育考試院獲悉,6月23日,考生可通過登錄北京教育考試院網站或通過“北京通”App在手機端查詢自己的高考成績。

據瞭解, 高考成績發佈後,考生在6月25日8時至29日20時填報本科志願,填報志願的方式爲網上填報。今年,本科招生設置本科提前批、本科普通批2個批次,並按順序依次錄取。本科提前批分藝術類和普通類,考生只能選報其中一類,不能兼報。

本科普通批設置爲平行志願,考生可以填報16所平行志願高校。以上每個志願高校設置6個志願專業,考生填報時須註明是否服從院校內專業調劑。 文/本報記者  武文娟

英語試題解析

英語作文重點是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

昨天下午,2019年高考最後一門科目英語考試結束。作爲最後一年“老高考”,今年英語作文仍延續十幾年的老傳統,主人公依舊是紅星中學的李華。英語大作文的主題爲“勞動最光榮”,北京教育考試院專家分析,寫好作文重點是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

總分佔20分的英語大作文,依舊是“假設你是紅星中學高三學生李華……請根據以下四幅圖的先後順序,寫一篇英文週記,記述整個過程”,今年的主題定爲“勞動最光榮”,提示詞爲:西瓜watermelon,四幅圖內容大意分別爲:第一幅圖是老師在黑板上寫下活動主題“勞動最光榮”,第二幅圖便是李華打包行李出發去鄉下,第三幅圖是在地裏摘西瓜的場景,最後一幅圖便是和家長喫飯回憶起這一天摘西瓜的勞動歷程。

頗爲巧合的是,北京英語卷以“勞動最光榮”爲主題,與今年廣東高考的語文作文題恰巧“重題”。而對於這樣的巧合,也令考生們印象深刻。一位人大附中女生走出考場時,甚至激動地和她爸爸說,“老爸你說對了!你考前還讓我去種地呢,你知道我們作文寫什麼嗎?種西瓜!”

如何寫好這一道英語作文題?據北京教育考試院專家分析,重點是要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因爲“抒發家國情懷是英語學習的責任和使命”。今年高考英語試題在作文一的設計中“英國好友Jim打算暑假期間來北京、天津和上海旅遊,要回復交通出行、必備衣物等相關郵件內容”,實際也引導考生聚焦中國當代高鐵成就,增強文化和制度自信。

在2019年北京高考的英語試題中,語法填空是新題型。據北京教育考試院介紹,這一題型的設計滲透了新課程的理念,不以孤立的句子爲單位,而是以語篇爲單位和載體考查語法知識,體現了以語言運用爲導向的“形式-意義-使用”的三維動態語法觀。

今年英語試卷命題,除了仍然堅持考查學生的實際語言運用能力之外,還尤其注意考查大家的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例如,閱讀B篇就需要考生藉助多重資源以及凝萃信息的能力。

閱讀C篇和閱讀還原,則分別探討新興科技成果對人們生活的影響和優秀人才在團隊建設中的作用、地位和分佈比例等,需要考生辯證地思考問題,運用辯證思維模式,堅持兩點論,避免走極端。“這種思維模式能幫助考生意識到新興科技成果對人們生活的影響有好有壞,在團隊建設中優秀人才引進不能簡單地搞‘一刀切’,北京教育考試院分析。

“整體感覺還可以吧,沒什麼難題和怪題”,對於高考最後一個英語科目的難易度,人大附中考生徐同學總結說。據徐同學回憶,除了結合全球氣候變暖的社會熱點話題之外,今年英語考題中也有與生活熱點結合較爲密切的內容,如閱讀理解中有一道題的素材,講述了新型電話詐騙的內容,“講的是有一個機器可以錄製模擬人聲,然後通過電話展開詐騙”。

據該專家分析,今年高考的英語試題十分注意引導考生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試題強調知識性、教育性和人文性的有機結合,並將其作爲一條主線貫穿了全卷。如完形填空講述了一位老人樂於助人的故事。老人雖已退休,但仍堅持發揮餘熱,待人友善,志願搭載、接送大學生,並積極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中遇到的難題。   文/本報記者 林豔

  文綜試題解析

文綜首次使用豎版中國地圖

昨日上午11:30,北京高考文綜考試結束,據瞭解,今年是本市文理分科考試的最後一年,北京青年報記者在現場採訪中瞭解到,多位考生認爲,文綜考試不再是考死記硬背,而是側重“活學活用”。

據北京教育考試院相關專家介紹,此次歷史試題以“教材中的思考題”爲切入點,請考生設計思考題,既考查考生對材料的歸納、提煉能力,又考查考生綜括、思辨與設計能力,旨在引導中學歷史教學重視教材,重視素質教育,提倡真正的探究式學習。

據6月8日上午走出考場的考生回憶,地理有一道是以地圖形式呈現。據瞭解,爲增強學生的國家版圖意識,試卷今年首次使用豎版中國地圖。

據北京教育考試院相關專家分析,今年的地理試卷沿用北京地理卷多年來的思路,試卷共繪製地圖6幅,涉及不同區域和尺度。其中,第1、2題將地圖以宮燈燈面的方式展示,學生通過從“手繪宮燈設計圖”當中閱讀和提取信息,增加審美體驗;第3題提供平頂山市輪廓圖,重點表現氣象臺(站)點降水量;第4、5題和第7題分別提供的是學生常見的長江三角洲區域圖和東亞局部海平面氣壓分佈圖,地圖類型和設問內容學生較爲熟悉;第6題展示了中國某機場空調耗能變化模擬示意圖,便於分析日常生活中所蘊含的地理規律;第8題繪製了某城市商業用地和農業用地的地租水平變化簡圖,圖形簡潔、設問新穎。

同時,北青報記者還了解到,此次歷史試題從學科特點出發,從歷史的角度考查考生對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文化的理解。其中,第17題通過考查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引導學生認識中國共產黨在14年抗戰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同時,北青報記者注意到,今年試題北京特色鮮明,“城市綠道”“長城文化帶的保護髮展”“冬奧會”“世園會”等素材,展示了首都歷史文化風貌和經濟社會發展成就。29題通過北京城市綠道建設,感受北京人居環境的改善,體會城市規劃中的人文關懷。32題引用了軌道交通冬奧支線工程環境影響評價的公示,要求考生從綠色發展、公民參與、依法依規、社會發展等角度認識環評公示的價值。  文/本報記者  劉婧

理綜試題解析

“千克重新定義”等熱點入選理綜題

6月8日,高考第二天,上午進行文理綜考試。不少考生表示,理綜試題考得“活”,選材範圍非常廣泛,難度適中,與一模、二模難度相當。北京青年報記者採訪北京教育考試院專家,對物理、化學、生物三科高考試題進行解讀。專家表示,今年的理綜試題,三科都有共同的特點,題目更加註重考生生活並且緊跟科技前沿,讓生硬的“理化生”知識“活”了起來。

此外,記者採訪多位考生均表示,今年理綜中物理題有一道熱點題。“物理最後一道選擇題,考了國際單位制歷史性變革。”二中的一位考生表示,自己前兩天剛看過這個新聞,這道選擇題非常簡單,只要讀懂題目、理解題目就能得分。對此北京教育考試院專家表示,今年的高考理綜物理題,以2018年第26屆國際計量大會修訂的新國際單位制(SI)爲背景材料,希望考生通過讀題就能瞭解新SI通過基本物理常量定義基本單位這一重大變化及意義。

北京教育考試院專家表示,物理考題中還呈現我國新時代科技發展的新成就,以5月17日我國成功發射第四十五顆北斗導航衛星爲背景,考查了萬有引力定律及其應用、第一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等知識。

高考化學試題,也是以生活實際,培養考生愛國情懷。對此,專家表示,考題中以元素週期表發表150週年爲背景,選取我國科學院院士張青蓮教授在元素週期表發展中所做出的重要貢獻,潤物無聲地對我們身邊的科學家作出了宣傳,給考生以民族自信愛國情懷的薰陶。

生物試題也是如此,貼近生活,提升考生社會責任感。專家舉例稱,試題中以流行性感冒防治的研究成果爲試題情境,是考生既熟悉又與自身健康密切相關的素材。“試題引導考生在對流感病毒變異性認識與理解的基礎上,闡明每年接種流感疫苗的原理。”專家認爲,大多數人都有罹患流感的切身經歷,題目中又以當你被確診爲流感患者後應採取的具體措施設問。既考查考生在患病後是否關注自身健康,能在醫生指導下合理治療,還期待考生能夠考慮到作爲社會一員,應具備避免傳染他人的社會責任感。  文/本報記者  蒲長廷

花絮

開考前半小時 民警將文件袋送到考生手中

學生騎共享單車時不慎將裝有準考證和身份證的文件袋丟失,所幸文件袋被熱心羣衆撿到並報警。最終,民警在開考前半小時,將文件袋送到考生手中。

6月8日13時54分,北京海淀警方接羣衆報警,稱撿到一張高考准考證和身份證。海淀公安分局萬壽寺派出所民警劉向輝、肖林立即趕往現場見到報警羣衆拿到證件。

得知准考證的主人孫同學即將要在北京實驗學校海淀校區參加英語科目的筆試,因爲距考試時間不足一小時,事不宜遲,民警以最快的速度帶着證件趕往考點。與此同時,在派出所內值班的副隊長李龍尋找着孫同學的家長。

14點29分,在考場外,孫同學和母親一起接過民警手中的准考證和身份證。原來,孫同學中午考完文科綜合考試後,從魏公村地鐵站騎摩拜單車回家的時候裝准考證和身份證的透明的小文件袋掉了,幸虧遇到好心羣衆和民警的幫助,准考證物歸原主,沒有影響到下午15點的外語科目考試。文/本報記者 葉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