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部電影結束後,放映員都會用幻燈片加口播的方式播放:“通知政治部的家屬孩子週一去衛生所打預防針,後勤部家屬院週二停水,注意貯水。只要我軍大反攻,臺下掌聲跺腳聲口中更是槍炮齊鳴,我們已不是單純的觀衆,我們已成爲銀幕上的士兵和將軍,與電影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運。

●屠小文

“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初夏北京的夜晚,屏幕裏傳來了郭蘭英老師深情優美的歌聲。我手機裏某部隊大院的微信羣立即沸騰了。

“快看央六,在播《上甘嶺》!”“今天播的是《英雄兒女》!”如同士兵聽到了集結號,羣裏的小夥伴們立即進入當年的觀影模式。隨着劇情的推進,影片裏的人物說上句臺詞,大家紛紛對下句臺詞,此起彼伏,不亦樂乎。在那一瞬間,衆人好像不再是部隊政委、國企領導、媒體主編、孩子們的爺爺奶奶,都回到了從前的大毛、二孩、胖紅、丫頭……

(一)

記得上世紀60年代末期,每週六都有電影看,這是整個大院幹部戰士和家屬孩子們最期待的歡樂派對。任何影片的觀影指數都是五顆星。觀影方式或坐或站或蹲,或爬樹上房頂,甚至銀幕背後還有一堆觀衆。

每週六的夜晚,只要不下雨雪,一律大操場上露天放電影,若遇天氣不好,改在禮堂放。說實話,我們更喜歡露天電影。因爲空曠,我們更可以撒歡,關鍵在銀幕後面觀影還別有一番趣味。

天剛擦黑,我們已丟下飯碗,早早搬上小板凳,拉上小竹椅,夏天甚至扛上竹蓆,劃地爲王去佔位置。銀幕前正中央永遠是留給戰士們的。戰士們列隊入場坐好,開始拉歌,連與連PK,排與排叫陣,我們從旁鼓掌助陣,有時也會加入其中。最愛唱的是《打靶歸來》和《志願軍戰歌》,歌聲響徹夜空,歡樂指數爆棚。這也是爲影片的精彩暖場,天黑下來電影開演了。

原本沸騰的操場剎那間只有銀幕上的對白、音樂伴隨着放映機咔嚓嚓的聲響。

當銀幕上的王成對着步話機高喊:“爲了勝利,向我開炮!”銀幕下的我們也在同步高聲吶喊:“爲了勝利,向我開炮!”

當王成手握爆破筒躍入敵陣英勇犧牲時,孩子們的臉上早已掛滿了淚花,大人們的眼角也溼潤了。

當王芳唱起“風煙滾滾唱英雄,兩面青山側耳聽……”時,銀幕下的我們也隨聲附和。

(二)

那會兒,一部電影上映之後,話題能夠持續整整一週,直到下週的另一場電影上映。話題之一是比帥,也就是當今流行的偶像崇拜。女孩子們喜歡《奇襲》裏的偵查連長方勇(張勇手扮演),不僅因爲他在影片中體現出志願軍的足智多謀、沉着果敢,還因爲他長得帥。我們那個年月公認的帥,除了濃眉大眼,還要有挺拔偉岸的身軀,更要有浩然正氣。所以我們當年對偶像的界定更比現在的年輕人來得苛刻,不僅具有外表,更要有內在。《上甘嶺》中的張連長、《奇襲》裏的方勇、《平原游擊隊》裏的李向陽、《英雄兒女》裏的王成,都是當時女孩子心中的男神。

男孩子們公認《英雄兒女》中劉尚嫺老師扮演的王芳和《上甘嶺》中劉玉茹老師扮演的衛生員王蘭,還有《鐵道游擊隊》中秦怡老師扮演的芳林嫂,是他們心中最美的女神。那時的電影無論放多少遍,怎麼看也不會生厭。電影中的人物已融入了我們的生活,影片裏的故事和情節每一天都在身邊上演。

倒背如流的臺詞是我們的起手式。《奇襲》裏的方勇智鬥韓僞軍汽車隊長的一段對白:“哪部分的?”“美八軍五師的!”已成爲我們日常打招呼的用語。如果家裏停電了,我們也會喊《奇襲》的臺詞“探照燈!探照燈!”。男孩子們還用牛皮紙折美軍的船形帽,再用紙折個大鼻子,扮演美國大兵,任由其他孩子們槍炮齊鳴地追打,然後跪地求饒,舉手投降。

背熟臺詞只是初級入門,對於我們這些鐵桿影迷,惟妙惟肖地扮演劇中角色,纔是觀影的高級階段。原則是在學校表現積極的、學習好的、長得帥的才能扮演英雄,調皮搗蛋的孩子只能扮演美國大兵、日本鬼子或漢奸。有時爲了扮一個角色,還得真練一身功夫。

(三)

那些有電影的晚上喲,我們真的好歡樂。因爲志願軍炸掉了美軍的康明橋,因爲志願軍打了一場場漂亮的殲滅戰。因爲我們的游擊隊炸燬了日本鬼子的運糧車,又炸燬了鬼子的鐵路橋。

我們悲憤,因爲我們失去了許許多多最可愛的人。

銀幕上只要有敵人出現,銀幕下的我們或者往銀幕上丟石子或者發出噓聲。只要我軍大反攻,臺下掌聲跺腳聲口中更是槍炮齊鳴,我們已不是單純的觀衆,我們已成爲銀幕上的士兵和將軍,與電影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運。

回想當年在銀幕前如醉如癡的那些孩子們,他們有的成長爲率領方隊在國慶閱兵中接受黨和人民檢閱的領隊;有的後來成了部隊領導和科研部門帶頭人,還有人成爲飛行大隊的功勳飛行員、國企幹部……

鐵桿影迷之一的胖紅,最愛看反特片,立志長大做一名女偵探。她特別崇拜《祕密圖紙》影片裏田華老師扮演的女公安,日常處處模仿田華老師,從神態到語氣簡直惟妙惟肖。幾十年過去了,她現在是武警某院校的教研室主任,對刑偵研究頗有見地。

鐵桿影迷寶文,打小喜歡舞文弄墨,她寫的電影觀後感,都會作爲範文在班上朗讀或學校廣播。現在她是一檔知名影評節目的製片人,她製作的節目在影迷中有不錯的口碑。更有趣的是,她另闢蹊徑用幻燈片加口播的方式推出節目的下期預告,別有一番風味。而與她一同長大的我們看了她的節目總是會心一笑,這不正是當年放電影的情景嗎?每部電影結束後,放映員都會用幻燈片加口播的方式播放:“通知政治部的家屬孩子週一去衛生所打預防針,後勤部家屬院週二停水,注意貯水……”

正是銀幕上那些王成、李向陽,那些抗日將領、游擊隊員、志願軍勇士們的英雄形象,在我們心中烙下的深深印記,使得“長大後我要成爲你”,成爲了那個時代我們一代人的共同心聲!兒時週六夜晚的那道放映機射出的光束,是我們這些孩子們心中的聖光,她啓蒙了我們愛黨愛國愛人民子弟兵的情懷,也讓我們受益終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