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月亮外地球的另外一顆衛星


除月亮外地球的另外一顆衛星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前幾天,美國宇航局公佈了一段“深空氣候觀測站”(DSCOVR)探測器拍攝的月球從地球前方經過的錄像,引發全球媒體和公衆的廣泛關注。

  我們知道月球是我們地球的唯一天然衛星,這當然是正確的。不過,事實上在任何時間點上,地球軌道上也總會有那麼幾顆“臨時”的小衛星圍繞着地球運轉。

  現在,一名科學家正在對這些特殊的小天體進行追蹤,希望能夠藉此找到一種未來探測更大小行星的捷徑。

  我們都知道在太陽系中的火星與木星之間存在一個小行星帶,那裏的大部分小行星與地球之間並無什麼交集。但也會有一部分小行星,它們的軌道會讓它們非常接近地球,並受到地球引力場的影響。

  一般認爲這些被地球引力場影響的小天體都不會超過一臺家用洗衣機的大小,它們會圍繞地球運行上一段時間,比如一年,隨後離開。

  然而,這樣的小天體極難追蹤,因此科學家們一般都不得不依靠有關它們軌道的計算機模型來開展研究。

  在8月3日舉行的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會議上,美國夏威夷大學天文研究所的羅伯特·傑迪克(Robert Jedicke)博士表示:“我們目前只掌握其中一顆這類小天體的資料,這並非科幻小說中的情節。”

  這顆“迷你衛星”是在2006年被發現的,它圍繞地球運行了大約一年,隨後離開,返回小行星帶。

  其直徑大約3米左右,儘管聽起來很小,但實際上相比它的同伴們已經算是比較大的了。這也就是爲何這類小天體的追蹤會如此困難的原因。

  羅伯特·傑迪克博士的計算顯示,在任何給定的時間點上,地球軌道上都應當存在超過一顆的這類小天體。利用一臺超級計算機,傑迪克博士模擬了超過1000萬顆小行星通過地球附近的情況。隨後他對其中大約1.8萬顆顯示被地球引力場捕獲的小天體軌道進行了追蹤。

  研究結果顯示,在任意給定的時間點上,在地球軌道上都應該存在至少一顆直徑約1米左右的小天體。

  和我們的天然衛星月球不同,這些“迷你小衛星”並不具備簡單的近圓形軌道,相反,它們的軌道更多的是在月球,地球以及太陽三者的複雜引力場環境下形成的扭曲的不規則軌道。

  儘管這類小天體中的大部分在這場引力的拔河賽中一般只會圍繞地球運行九個月左右的時間,但也有一些可能會被困在地球軌道上運行達到數十年之久。

  現在,傑迪克博士想要捕獲其中的這樣一塊“太空石塊”並對其開展研究,因爲它們或許代表了太陽系早期形成以來未受改造或改變非常小的樣品。

  另外,這類小天體實際上也提供了一種研究小行星帶天體更便捷的途徑,因爲我們不必發射探測器長途跋涉,遠處的小行星會自己來到我們的跟前讓我們仔細端詳。

  美國宇航局的長期計劃是捕獲一顆小行星並將其拖到月球軌道上來。就在去年,美國宇航局還專門公佈了實現這一計劃的兩種不同方案。其中一項方案是前往太空深處捕獲一顆小型太空石塊,而另一項方案則計劃捕獲一顆稍大一些的小行星。

  但無論是哪一種方案,其針對的目標天體直徑都不能超過10米左右,並隨後將其拖入月球軌道。美國宇航局將對小行星開展探測作爲最終將人類宇航員送上火星之前的關鍵步驟。而傑迪克博士表示,如果我們能夠識別更多類似的“迷你小衛星”,那麼我們便有了實現這項目標的一條捷徑。

  在2006年,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的卡特里娜巡天項目發現了一顆“迷你小衛星”,其編號爲2006 RH120。在被發現之後,它圍繞地球運行了約一年不到的時間,隨後離開圍繞地球運行的軌道,再次回到圍繞太陽運行的大軌道上。

  這顆衛星實際上也並非唯一的案例。在1997年,科學家們也曾發現過另外一顆類似的小天體,編號3753 “Cruithne”。科學家們相信,“Cruithne”奇特的軌道將幫助我們理解引力是如何幫助行星體形成的。Cruithne 並非簡單的圍繞地球運行,就像月球那樣,或是真正的人造地球衛星那樣。相反,它的軌道在內太陽系區域內雜亂分佈,沿着一種所謂的“馬蹄形軌道”運行。

  傑迪克博士指出:“這類‘迷你小衛星’在科學上非常重要。一顆這樣的小天體有朝一日可以被帶回到地球上來,從而讓我們擁有低成本獲取大量地外物質的途徑,這些樣品在太陽系形成以來的46億年時間裏沒有經歷過大的改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