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中國保險中介市場的發展速度,根據2017年中國保險年鑑,2016年保險專業中介渠道保費收入達到了2232.5億元。

同比增速30.5%,佔全國總保費收入7.2%,同比下降0.6個百分點。

其中,保險代理和保險經紀分別實現保費收入1540.4億元和692.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了33.8%和23.8%,佔全國總保費分別是4.9%和2.3%。

這一數據提醒我們,儘管保險專業中介渠道在過去發展較快,但同比有所下降,說明保險專業中介渠道在過去一些年的發展落後於整個中國保費增長的增速。

從保險專業中介渠道區域發展情況看,中國銀保監會統計資料顯示,2016年保險代理機構1544家,保險經紀機構472家,保險公估機構291家。

從保險代理公司在全國各個省份分佈情況以及各個省份保險經紀公司數量情況看,有的省份數量多,有的省份則寥寥無幾。

此外,保險專業中介渠道營業收入也存在明顯的地區不平衡。

從保險專業中介渠道經營水平看,以新三板保險中介公司爲例,比較欣喜的是,過去幾年越來越多保險中介機構開始登陸中國保險新三板市場。

現在中國有30家保險中介機構在新三板掛牌上市,包括14家來自於北上廣,12家來自於東南沿海地區,以及4家來自雲南、安徽、河北和湖南。

這些保險中介機構在2018年8月發佈的2018年中報顯示有喜有憂。

目前,掛牌新三板的保險中介機構流動性良好,流動比率佔到5.55%(流動負債/流動資產),報表所體現的現金和現金等價物等貨幣資金佔到43.44%。

說明流動性非常充足;償付能力也比較好;資產負債率30家的平均值24.95%,說明在負債對資產的佔比中,負債量較低。

當然,也存在明顯的缺點,一是和全國範圍內的保險中介數量一樣存在着地區發展不平衡,目前掛牌機構的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

二是與保險公司尤其上市保險公司年度報表比,年度費用率高,營業成本、銷售費用、管理費用佔營業收入平均值98%;投資收益佔營業收入平均值只有0.6%。

人才也是十分重要的指標,掛牌新三板的保險中介機構中,每4個高管裏有一個學歷是大專及以下,這和保險公司高管結構存在一定差別。

在融資情況上,過去一年裏,其中只有5家保險中介機構實現了交易和定向增資,其餘公司均爲零交易,多家保險中介機構將籌集的資金用於購買理財產品。

股權結構比較單一,大部分是家族經營,單一股東壟斷,有29家機構至少存在單一股東壟斷或家族經營的情況。

對於保險中介發展的未來,第一,行業巨頭可能會搶灘保險中介市場,不僅僅包括所熟悉的大的數據公司,也來自於汽車行業、建築行業、零售行業等行業的巨頭,因爲未來會有用戶爲王或流量爲王的態勢。

第二,隨着我國自貿區、“一帶一路”、中國金融業進一步開放,可能首先開放的是金融業,金融業首先開放的是保險業。

保險業首先試水的是中介行業,如果這種趨勢能成立的話,未來對外開放政策加大,國家對中介給予政策關注力度也會進一步加大。

第三,未來會有業內外高素質人才逐漸湧入保險中介行業,不僅僅是應屆學生,也包括從互聯網公司、其他行業,以及傳統保險公司,未來流向保險中介人才也會進一步增加。

第四,未來特色中介也會進一步崛起,保險中介未來細分市場會進一步明顯。隨着細分市場進一步明顯,未來中介在整個保險產業鏈的角色也會逐漸地發生變化。

專業保險中介機構不僅僅是未來保險公司銷售的一個通道,會在產品設計、產品定價發揮更多主導權。

第五,未來會服務於產銷分離的超級平臺會進一步誕生。未來保險公司會慢慢地把銷售進一步分離出來,目前中小保險公司面臨的挑戰也是中小保險公司以及中介專業機構轉型的契機。

(作者系復旦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系主任,以上內容根據作者在“2019慧保天下保險大會”講話整理)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