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金融海嘯十週年 危機未除風險增

全球央行加快收水復加貿易戰持續升級,環球股匯市場震盪加劇,其中新興市場貨幣危機有從土耳其、阿根廷、南非蔓延至亞洲的跡象,印尼盾匯價昨日跌至二十年低位,令人憂心新一波金融危機正在加速形成。

圖爲悉尼商業中心區/法新社

事實上,當前全球政經局勢風起雲湧,美國貿易政策、中東地緣政治等不確定因素有增無減,加速資金從風險資產撤退,造成近月環球股匯市場波動性加劇。在新興市場貨幣危機擴散疑慮下,港股昨日變作“提款機”,成爲機構性投資者減磅套現、規避風險對象,恒生指數單日重挫逾七百點,險守二萬七千二百點。

值得留意的是,當前環球金融市場疾風暴雨,美股老牛也面臨重大考驗,下行風險更不下於新興市場。當心美股轉勢向下,隨時拖冧全球股市,引發更大危機。此時正值〇八年金融海嘯十週年與一九九八年亞洲金融風暴二十週年,這對投資者而言具有重要的警示作用。在潛在危機未除、風險增加之下,投資者須嚴防金融海嘯悲劇重演。

事實上,導致華爾街百年老店雷曼一夜之間倒閉、觸發金融海嘯的高槓杆等風險隱患迄今尚未消除,甚至是變本加厲,加上美國挑起貿易戰,削弱了全球共同協力應對與抵禦危機的能力。因此,現時環球金融體系可能比十年前更加脆弱,由此產生市場衝擊波,殺傷力將更加厲害。

首先,美國債務仍在不斷膨脹之中,迭創歷史新高,早已超出金融海嘯爆發前的水平。華爾街高槓杆、高風險投資活動又再盛行起來,未有認真汲取〇八年金融海嘯教訓,可說是置風險於不顧。更甚者的是,特朗普政府正在推動放寬金融監管,如此下去,恐怕雷曼倒閉事件勢必歷史重演。

其次,聯儲局推行多年量化寬鬆貨幣措施,衍生資產泡沫等後遺症浮現。美國大舉印鈔、增加市場流動性,推高股市、債市、樓市等資產價格,產生財富增值效應,從而刺激私人消費,總算令經濟從低谷走出來,但同時卻帶來嚴重後遺症,引致資產泡沫急速膨脹。估值直逼二千年科網熱潮的美股,若然不幸泡沫爆破的話,美國可能引爆禍延全球的新一波金融危機。

第三,特朗普政府貿易與利率政策不明朗,構成美國以至全球經濟最大風險來源,令環球金融更加混亂。有分析家預期美國經濟逾百分之四增長勢頭難以持續,況且動輒揮動貿易關稅大棒,已招致全球多國向美國商品加徵報復性關稅。國際貿易面臨收縮危機,包括美國以至全球經濟將一同受累,環球金融將亂上加亂,隨時飛出意料不到的黑天鵝。

中國等亞洲新興市場抗逆風能力普遍比二十年前爲強,預期股匯不會出現大面積失控情況,反而推行貿易保護主義而陷入自我孤立的美國,在全球加速去美元化之下,股匯債衍生危機的風險確實不容低估。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