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此外,針對揭陽古城內中山路和西馬路等傳統街區的保護問題,考慮到它們條件成熟時可以申報爲歷史文化街區,而這又是下一步揭陽申報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的前提之一,故而《條例》在立法權限內充分發揮主觀能動作用,參照《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的通知》等有關規定,積極創設了“歷史風貌區”這一保護措施,明確賦予並保障揭陽古城內傳統街區的法律地位,並在條文中對如何保護歷史風貌區作出具體規定。爲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遺產的思想理論,更好傳承和弘揚本土優秀歷史文化,揭陽市人大常委會在今年5月出臺該市歷史文化保護領域的首部地方性法規——《揭陽古城保護條例》(下稱《條例》),努力爲延續城市文脈、守住城市根魂提供良好法治保障。

立法護城!揭陽地方立法保護和弘揚古城文化

歷史是根,文化是魂,於國家民族如此,對地方古城亦然。爲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遺產的思想理論,更好傳承和弘揚本土優秀歷史文化,揭陽市人大常委會在今年5月出臺該市歷史文化保護領域的首部地方性法規——《揭陽古城保護條例》(下稱《條例》),努力爲延續城市文脈、守住城市根魂提供良好法治保障。

民有所呼:古城亟需立法加強保護

歷史文化是城市的靈魂,要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產。據瞭解,揭陽之名見諸史載已有2200多年曆史,是粵東古邑和潮汕文化發祥地。今揭陽肇始於宋紹興十年,1991年被省人民政府確定爲首批省歷史文化名城,位於榕城區的揭陽古城,距今已有800多年建城史,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是揭陽曆史城區的核心區域,也是揭陽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

立法護城!揭陽地方立法保護和弘揚古城文化立法護城!揭陽地方立法保護和弘揚古城文化

揭陽古城歷史遺留的城市格局猶存,傳統文化保存實物遺蹟特徵明顯。城內有揭陽學宮、丁日昌故居、城隍廟等多處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還有木雕、青獅、行彩橋等多項具有地方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衆多具有潮汕風格的歷史建築和傳統街區,它們承載和延續着揭陽悠久歷史文化的脈絡與記憶,是一張記載和沉澱着揭陽發展史上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等信息的城市名片。

近年來,隨着城鎮化的加快推進,由於受各種自然和人爲因素的影響,揭陽古城受到不同程度毀損和破壞,因年久失修導致房屋等建築物日漸破敗的現象歷歷可見,與古城整體風貌不相協調的亂修亂建等行爲屢屢發生;此外,政府部門職能劃分不明確、資金保障不到位等問題,也是當前做好揭陽古城保護工作面臨的主要障礙。對此,揭陽市各級人大代表和社會各界強烈呼籲採取更加有效的措施,通過地方立法等形式加強對揭陽古城的保護。

法有所爲:問題導向突出立法特色

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據悉,爲確保制定出來的法規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條例》在制定過程中始終堅持問題導向,緊緊抓住揭陽古城保護和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科學立法。《條例》共分六章五十二條,主要對揭陽古城的管理體制、經費保障、保護規劃、保護名錄、保護職責以及保護措施等重點內容作出規定。

在立法過程中,對於揭陽古城面積的大小問題有過爭議。針對這一問題,市人大常委會嚴謹對待、多方求證,在認真做好聽取意見、實地調研和查閱資料的基礎上,最終確定揭陽古城的面積爲1.13而非5.6平方公里,並在《條例》中將其具體的四至範圍精確到每條道路的內側紅線。此外,針對揭陽古城內中山路和西馬路等傳統街區的保護問題,考慮到它們條件成熟時可以申報爲歷史文化街區,而這又是下一步揭陽申報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的前提之一,故而《條例》在立法權限內充分發揮主觀能動作用,參照《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的通知》等有關規定,積極創設了“歷史風貌區”這一保護措施,明確賦予並保障揭陽古城內傳統街區的法律地位,並在條文中對如何保護歷史風貌區作出具體規定。同時,《條例》還根據揭陽古城保護的實際需要,細化了歷史建築的確定標準、創設了預先保護制度等內容。

城有所護:凝聚合力抓好貫徹實施

立法護城!揭陽地方立法保護和弘揚古城文化

據瞭解,《條例》將於今年8月1日起施行。在此之前,抓好《條例》的學習宣傳和貫徹落實,是推動《條例》有效實施的關鍵和基礎,這需各方凝聚合力、共同發力。

爲營造《條例》施行前的良好氛圍,市人大常委會專門印發學習宣傳貫徹《條例》的工作安排,並召開新聞發佈會,對有關準備工作進行統一部署。各級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要認真按照“誰執法誰普法”原則要求,多措並舉、持續用力抓好《條例》的學習培訓和普法宣傳等工作,推進全民學法、知法、尊法、守法向縱深開展;要認真履行《條例》規定的具體職責,強化對揭陽古城保護情況的行政執法監督以及違法責任追究,實現《條例》宣傳普及和執行實施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要抓緊研究制定《條例》規定的揭陽古城保護規劃、保護名錄以及修繕維護指引等配套制度,做好《條例》全面實施的相關銜接性工作,確保《條例》真正落地並執行到位。此外,要加強人大法律、政協民主以及社會輿論等方面的有效監督,及時發現和推動解決《條例》實施過程中存在問題,督促政府及其部門更好履行職責,共同以實際行動擦亮揭陽古城這張城市名片。

【記者】唐楚生 林捷勇

【通訊員】江潔周

【作者】 唐楚生;林捷勇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