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pixabay

無人機自動駕駛和汽車自動駕駛不一樣?

“無人機剛形成行業,還沒有形成產業。總體來說,其缺乏標準化,局勢較混亂。”提及無人機發展現狀,中科雲圖總經理潘屹峯直言不諱。

說起無人機,我們似乎很容易被大疆一百多億美元的估值給“矇蔽”——認爲這個行業已經比較成熟。不過在整個無人機生態中,大疆只是其中的微軟、英特爾,是提供一些基礎設施的上游企業,而產業化的爆發需要下游冒出百度、騰訊等服務應用巨頭。目前整個民用無人機的下游應用則分爲消費級和行業級,消費級無人機生態已經日漸成熟,而行業級無人機則是處於朦朧的早期探索階段,主要集中在地理測繪、電網巡檢等領域的應用。

據全球無人機網的相關報告顯示,2020 年,民用無人機規模將達到 465 億元,2025 年將達到 750 億元。這可以直接解釋無人機的市場未來是可期的。可能有人會認爲上游企業和下游的消費級無人機會佔據該市場的半壁江山,留給行業級無人機的生存空間不多。不過,潘屹峯並不覺得。實際上,無人機+對的行業,市場規模也是巨大的,如電力巡檢。據潘屹峯分析:全國 110 千伏以上超過 120 萬公里,每月需巡檢一次,按照每公里 2000 元計算,電網巡檢市場規模每年超過 200 億。

所以,簡單來說,不是沒有市場,而是有沒有找到對的市場。潘屹峯說:“解決行業的剛需也是無人機市場產業化的關鍵,有的行業每年都有對應的費用去做一些事情。”他說的“有的行業”則包括電力、水務等地理測繪、災害救援等政府或者企業有規劃的民生事計。而他帶領的中科雲圖就是一家利用自己研發的無人機智能控制系統及深度影像處理系統,提供“無人機+地理空間”智能產品及行業應用解決方案的企業。

行業級無人機的護城河

中科雲圖把無人機和地理空間拆分爲兩個技術立足點,然後再在上面加應用。無人機只是一個載體平臺,它需要搭載什麼樣的傳感器,採集的數據如何處理,怎麼將數據反饋給用戶,這需要系統化。中科雲圖圍繞着無人機+,主要推出了兩款產品:巡線寶和河長通。

“消費級的無人機拍個漂亮的照片回來,我就可以發朋友圈了,行業級的無人機過程沒有這麼簡單。”潘屹峯表示每個細分行業的要求是完全不同的,隔行如隔山。不過,中科雲圖的創始團隊有地理學專家中科院院士周成虎,以及中科院研究圖像算法的博士,而潘屹峯本人也是在南方電網等企業有十幾年經驗。“我們的最核心的競爭力就是團隊本身,我們對電力和水務兩個行業非常理解。”他說。電力、水務、醫療這些民生領域,其行業本身就是門檻和壁壘,懂行業,有資源的人有絕對的優勢。

作爲電網行業的“老人”,潘屹峯很瞭解傳統電力巡檢的痛點:輸電線路巡檢工作量大,人力成本高、效率低、而且有安全隱患。無人機的加入以後可以有效地緩解這些問題。不過,潘屹峯表示無人機+電網其實有三個發展階段:

第一個階段:人工操控階段。電網企業買了無人機,讓操作人員考證後上崗。這只是降低了巡檢難度,人帶着無人機親自到一線但不用爬塔了,不過數據分析還需人工。

第二個階段:自動化階段。無人機帶有 RTK 高精度定位技術,可以實現自動駕駛,後續也有 AI 輔助分析數據,一定程度上解放了更多的人力。不過,實際上這個階段只是提高了巡檢效率,因無人機通訊和數據樣本不足還不能實現理想中的全自動化,還是需要人的運維輔助。

第三個階段:無人化階段。無人機帶有 5G+RTK,可實現全自動化巡檢。這時候,人不用去現場,只要部署自動停機場就可以。無人機自動巡檢、實時傳回數據、自動回巢、自動充電。可以實現遠程調度無人化。

據悉,中科雲圖的多旋翼無人機架空輸電線路自動化巡檢方案是基於 RTK 高精度定位無人機,目前屬於第二階段,正在往第三階段邁步。其利用輸電線路激光點雲數據,針對架空輸電線路精細巡視、通道巡視等作業特點,制定了一套涵蓋數據獲取、數據處理、數據分析到成果應用的無人機應用方案。簡單來說,這套方案包括瞭如傳感器等硬件以及 AI 分析軟件、無人機自動駕駛動端等軟件。

用戶在終端可以控制無人機做 14 種任務。整個工作流程是:無人機自動採集好數據,將數據傳到系統,AI 再對數據進行分析,最後給人一個可視化的報告。

無人機何以談自動駕駛?

無人機何以談自動駕駛?“和地面上的自動駕駛汽車面對的複雜環境不同,無人機在空中的環境沒有太多變化。自動駕駛是實時建立三維模型,實時做航線規劃。但行業無人機是相反的。”潘屹峯認爲,無人機自動駕駛是指的是:首先系統根據事先掃描好的周邊環境激光點雲,建立三維模型,然後自動化規劃航線,其中無人機的拍攝點也自動規劃在裏面,再向無人機發出任務,無人機去執行。

無人機自動駕駛可以避免人爲駕駛帶來的誤差。“人爲駕駛拍出的照片質量參差不齊,容易出現漏拍多拍,所以後面用 AI 做分析時,就會因數據質量不夠而導致識別率不夠。”潘屹峯介紹道。自動駕駛根據已有的激光三維建模,可以很準確的找準拍照的點和角度,巡檢效率提高了 2 倍。“比如說這是一個塔,無人機拍它的哪些點都是在規則內的。”潘屹峯打開電腦,向記者演示了其作業情況。

除了電力,中科雲圖的無人機+水務解決方案也有強的能力。其讓無人機搭載光譜儀和氣味傳感器,可以去人無法到達的地方進行水質監測,然後同樣是通過 AI 分析將採集的數據轉爲可視化報告傳送到後臺系統,能夠很好的輔助河長進行河道管理。

成立 1 年左右,中科雲圖雖然尚未獲得市場融資,不過已經簽下超過 2000 萬的合同,而且市場份額方面也承包了 95% 的廣東電力巡檢市場。其通過“對電網等企業賣方案產品,對政府做服務”的商業模式快速在“局勢較混亂”的無人機市場建立起自己清晰的市場邏輯。

“做行業無人機有三個方面因素:技術、理解(產品的構建能力)、市場能力。然而,技術和市場中間有一座橋,這座橋有兩條腿,一是產品,二是市場銷售能力。對於潘屹峯來說,做行業應用的成敗核心則是“理解”。

“客戶要的是他想要的產品,而不是你做出來的產品。”潘屹峯說到。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