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上,我們的餐桌上少不了糉子和酒,按照風俗傳說,端午節這天喝酒,可以辟邪、驅蟲。於是端午節飲酒的習俗一直流傳至今。

千年端午,揭祕賡續不絕的傳統酒文化魅力


舊時,每逢端午節,不少地區都有飲雄黃酒以驅疾除病的習慣,民俗約定要在這一天飲雄黃酒以禳毒除病。“飲了雄黃酒,百病都遠走。”雄黃酒是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黃炮製的白酒或黃酒。《本草綱目》中記載,“雄黃能殺百毒,闢百邪,殺蠱毒。人佩之,鬼神不敢近;入山林,虎狼伏;涉川水,毒物不敢傷。”

唐朝光啓年間,又出現飲“菖蒲酒”的事例。菖蒲酒是我國傳統的時令飲品,色呈黃微翠綠,清亮透明,氣味芳香,藥香協調,飲後令人神氣清爽,歷代帝王也將它列爲御膳時令香醪。唐朝殷堯藩在詩中寫道:“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後逐漸在民間廣泛流傳。菖蒲酒之所以珍貴,主要在於它採用了名貴藥材九節菖蒲,九節菖蒲生長在海拔1994米高的歷山之巔,素有“無志者難以求取”之說。

到了明清,菖蒲酒和雄黃酒合爲一種酒。明朝劉若愚在《明宮史》中記載:“初五日午時,飲硃砂、雄黃、菖蒲酒、喫糉子。”清朝顧鐵卿在《清嘉錄》中也有記載:“研雄黃末、屑蒲根,和酒以飲,謂之雄黃酒。”後因雄黃對人身體有副作用,現在人們不再用雄黃兌制酒飲用了。

如今,人們雖然有着更加科學的方式預防疾病,但是飲酒驅病的美好向往卻長久的流傳了下來。據《黃帝內經》記載,“五穀爲養,五果爲助,五畜爲益,五菜爲充,氣味合則服之,以補精益氣。”五穀釀酒更符合我們膳食思想的指導綱領。

其中,由高粱、大米、糯米、小麥、玉米釀製而成的五糧液所蘊含的“五文化”與端午節“和諧、圓滿”的文化一脈相承,同時五糧液汲取多種糧食精華,恰是五行平衡、和諧相生的直接體現。在仲夏開始的端午飲用,成爲人們過節時不可缺少的一項重要習俗。

千年端午,揭祕賡續不絕的傳統酒文化魅力


今年端午恰逢第八代經典五糧液上市,全國五糧液專賣店正開展“端午端五,迎祥納福”活動,購買指定產品將有機會活動“端·五”專屬禮盒!

活動鏈接:http://u6.gg/sCXNw

端午飲五糧液,不僅有美好的祝願與好禮相伴,同時也是人們千百年來對驅走病魔、健康身體的美好向往,中國傳統文化也在此得到了傳承與發揚,使之附着於五糧液,伴着白酒國際化的步伐,讓中國傳統文化在世界發揚光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