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017年春季環球資源電子展成功接棒剛剛結束的第五屆電子信息博覽會(CITE 2017),在香港亞洲國際博覽館正式開幕。環球資源電子展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電子產品採購展,但其初衷並不是向業界展示各種酷炫的黑科技,而是給以中國大陸地區爲主的賣家和遠道而來的海外買家建立一個交易的平臺。

 

石墨烯電池

  國產石墨烯電池亮相:15分鐘充滿5000mAh

  不過讓人大跌眼鏡的是,展會的第一天,雷鋒網就在現場親眼目睹了一款“黑科技產品”的發佈,也就是下面這款號稱爲石墨烯移動電源的產品。

 

石墨烯電池

  國產石墨烯電池亮相:15分鐘充滿5000mAh

  現場正在測試該移動電源充滿電所需的時間

 

  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這款產品由東旭光電和倍斯特兩家公司聯合研發,容量爲5000mAh,充滿時間爲15分鐘。其中,東旭光電提供石墨烯材料,倍斯特做的是電路配合。更匪夷所思的是,倍斯特負責人還向雷鋒網透露,東旭光電已經出貨了幾萬顆石墨烯電芯給倍斯特。

 

  言下之意,三星、松下、LG都沒解決的問題,東旭光電已經實現了小規模量產。

 

  但是,鑑於過去幾年石墨烯概念已被過度炒作,雷鋒網也特意向倍斯特工作人員和電池領域的業內人士求證,看看這款石墨烯電池的含金量到底如何?

 

  究竟是不是石墨烯電池?

 

  石墨烯被業內人士比作“黑黃金”,也是最近被炒得最熱的概念之一。過去幾年業界已經爆出了多個“石墨烯電池”版本,例如有些只是在鋰離子電池上摻雜了石墨烯粉,去年華爲還曾用石墨烯材料來用作鋰離子電池的散熱,這些與大家心目中的石墨烯電池相比相差甚遠。

 

  東旭光電在石墨烯的研究上一直很活躍,它是國內最早研發石墨烯材料的企業之一,去年7月,這家公司還曾發佈了石墨烯基鋰離子移動電源“烯王”,不過當時,東旭光電副總經理王忠輝就給大家交了個底,“烯王”並不是石墨烯電池,而石墨烯基鋰離子電池。

 

  但遺憾的是,這次他們和倍斯特聯手發佈的新品同樣不是石墨烯電池。倍斯特工作人員告訴雷鋒網,“這款移動電源其正負極材料依舊是鋰材料,他們只是把石墨烯被摻雜在電池中間的隔膜。”顯然,在傳統的鋰離子電池裏面加上石墨烯也只能被稱作石墨烯基鋰離子電池。

 

  他還表示,石墨烯材料用在電池隔膜可增強電池的導電性,所以充電速度會更快,而且低溫性能會更好,其官方數據是可在-30~80℃的環境下可自由工作。

 

  所以,即便真正的石墨烯電池沒到來,但這也算得上是一款不錯的電池方案了。

 

  但是,15分鐘5000mAh是石墨烯的功勞嗎?

 

  在上面的測試中,雷鋒網見證了這款移動電源可以在15分鐘之內充滿電的事實,但這是否就是石墨烯起了作用呢?對此業界是有爭議的。

 

  根據倍斯特給出的官方資料,這款移動電源的尺寸爲158×65×24.5mm。問題也就出現在這個尺寸上了,有業內人士認爲,常規鋰電池在這個尺寸下本可以達到20000mAh的容量,而這款移動電源的容量卻只有5000mAh,所以其能量密度是大幅降低了的,這也被認爲是實現快充的一個手段。

 

  能量密度代表單位體積或重量可以存儲的能量多少,它與電池壽命成正比。和充電速度一樣,能量密度也是電池從業者一直在致力提高的指標,不過現實是殘酷的,這兩項指標往往不可兼得。

 

  該業內人士還認爲,常規磷酸鐵鋰電池在這樣的尺寸規格之下也能做到和東旭光電和倍斯特推出的石墨烯基鋰電池接近的水平。這樣的對比似乎還得出了一個結論:東旭光電和倍斯特在隔膜上摻雜石墨烯與否似乎並沒有帶來明顯的性能變化,但在成本方面卻增加了幾倍(這套產品售價達到了70美元)。如果真是這樣,那豈不是空歡喜一場!

 

  當然,這只是業界的一個猜測,畢竟東旭光電和倍斯特還沒有公佈更多的細節。

 

  這款產品還有什麼祕密?

 

  細心的朋友可能還察覺到,這款移動電源的適配器體積也是偏大的(雷鋒網目測和MacBook的適配器體積相當),其實這也是它能實現快充的一個關鍵。

 

  根據官方介紹,這款移動電源配備的是80瓦的適配器,與高通QC 3.0不足30W的充電功率不在一個量級上。但如果要保證15分鐘充滿5000mAh的速度則必須要使用這款適配器,否則充電速度會有所下降。另一方面,這也能解釋這款產品爲何採用的是Type-C接口配套PD快充協議,這一協議最高可以支持20V/5A,也就是100瓦的功率。

 

  石墨烯被認爲是未來最具潛力的材料之一,但就目前而言,它的泡沫大於實際應用價值,阻礙這種材料普及的因素很多,可量產性和成本是最主要的原因,現在已知的是,東旭光電和貝特推出的這款產品實際上還處於測試階段,何時上市還是個問號!

 

  原標題:直擊環球資源電子展:15分鐘充滿5000mAh,“石墨烯電池”又來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