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朗讀市南 | 宣講專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傳播好聲音,凝聚正能量。爲慶祝第34個教師節,區委宣傳部聯合區教體局策劃推出市南宣講“進校園”活動,邀請教師、學生、家長代表講述身邊故事,唱響“中國夢.教育夢”的時代旋律。“三寸粉筆,三尺講臺系國運;一顆丹心,一生秉燭鑄民魂”。本期“師德”專場將爲您講述這樣一羣滿懷激情、潛心築夢的美麗教師故事……

王  琪

青島燕兒島路第一小學教師

大家好,我是宣講員王琪,今天我宣講的題目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記我身邊的好教師張文君老師》。

她,走在校園中,一抹淺笑,卻有着讓人敬仰的力量;她,站在講臺上,講解加減乘除,打開一個神奇的數學世界,讓無數雙眼睛綻放出求知的光芒;她,坐在課桌前,勾勾畫畫,寫寫停停,讓對錯呈現,譜寫人民教師的樸實樂章。她就是我身邊的好老師——我的師傅張文君老師,一個真正培育祖國花朵的園丁。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我們學校的學生,外來務工子女佔很大比重,父母都在外打工辛苦,孩子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大部分學生的學習基礎不好,學習習慣較差,經常完不成家庭作業,特別是有幾名男生,更是不愛學習,調皮搗蛋,頑劣成性。作爲班主任的我,都已經對班裏的孩子失去了信心,但是張老師卻對他們一視同仁,用極大的耐心和愛心來教導他們。我跟張老師任教同一級部的不同班級,張老師的耐心常常讓我驚訝,讓我感動,讓我反思良久。張老師用一個專門的筆記本來記錄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在這個筆記本上,完成和未完成作業的學生都一目瞭然,誰在哪一方面完成的欠佳,甚至是在哪次檢測中錯了一道典型題目,她都記得清清楚楚。就是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堅持,從不放棄每一個學生,用無私的愛和強烈的責任心給學生的心靈點上了一盞明燈,讓他們的成績逐漸提高,不讓班級的任何一個學生掉隊。

張老師用自己的行動真正踐行着“一切爲了學生、爲了學生的一切、爲了一切學生”的教育使命。如果說生命如風,她就是撲面而來的微風;如果說微風化雨,她就是潤物無聲的細雨;如果說是細雨成流,她就是潺潺流淌的小溪……

獨闢蹊徑,點石成金

張老師一直從事小學數學教學工作,多年深厚的積累與沉澱,在她談笑間娓娓道來。高年級的學生在數學學習上,方法是關鍵。張老師的課堂總是紮紮實實把教學目標落實好,在講解習題的過程中,張老師一直是以細緻耐心的態度,總是不厭其煩地帶着學生梳理方法提煉策略,並隨身攜帶一個專門的學生錯題本,無論學生是在課堂作業還是在家庭作業上出現了錯題,都一一記錄在錯題本上,每天都抽出時間在課堂上講解學生的錯題,自從張老師工作以來都是如此,從未間斷過。這樣,班級的每一個學生都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當看到學生做出正確答案時,張老師的臉上會露出欣慰的笑容。

張老師始終以這種嚴謹細緻、求實高效的工作作風,來認真完成每一天的工作。無論是課堂教學,還是課外輔導、備課批改等,都是非常繁瑣細緻的工作,但張老師能夠做到數幾十年如一日,始終把每一個學生的健康成長放在第一位,一絲不苟地完成教學工作,獲得老師們的尊敬,更獲得了家長的一致肯定。

一腔熱血,兩袖清風

張老師是從事教學工作近30年的老教師了,但是她在個人的生活中卻非常節儉樸素。她從沒有考慮過自己的得失,只一心裝着班上的幾十名學生,只要學生的學習習慣好了,學習成績上去了,張老師的臉上就會綻開笑容,儘管這張臉已不如往日那般年輕,漸漸有了皺紋,但還是那麼的可親,可敬。

除了在學習上對學生無微不至的關心,張老師還在生活上對學生愛護有加。一次寒假家訪,張老師含着熱淚走出了一個特殊的家庭:殘疾癡呆的哥哥,蒼老無奈的父親,拮据清貧的生活,自卑孤僻的弟弟……這樣一個特殊的家庭,有着這樣一個特殊的學生濤濤,張老師用她的愛心逐漸感化。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教育是人與人心靈中最微妙的相互接觸”。的確,教育不是一種說教,要用心去交流。張老師深深體會一個來自特殊家庭的孩子那來自心底的自卑情緒,她主動跟濤濤交朋友,用自己的課餘時間竭盡全力幫助濤濤,甚至在班上幫他找志同道合的朋友,讓他體會同學們欣賞的目光和發自肺腑的讚揚。一次次堅持,讓一個自卑的孩子漸漸體會到成功的滋味,原來這就是成長的甜美。誰能不說這是一個教師最高尚的師魂所在呢!這些看似很小的小事,真的堅持下來,卻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張老師對教育事業的熱愛。爲了培養一批又一批的學生,張老師所付出的精力、感情、時間、心血都是無法用準確的數字來計算衡量的。

以身作則,爲人師表

新生入學,如何握筆、如何坐姿、如何思考等等,張老師不厭其煩地解釋着;課堂輔導時,她認真傾聽學生的心聲,面對面交流,直至緊繃的小臉兒露出笑容、迷茫的眼神變得清澈;課下,她認真批改學生的作業,對於學生做錯的每一道題目都登記在錯題本上,做好給學生糾錯的準備;對於基礎較好的學生,準備一些奧數題目讓他們開拓思維;對於基礎較差的學生,讓他們多做一些基礎練習,溫故而知新。張老師就是這樣默默地工作着,不追求名利,不計較個人得失,默默地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獻給了教育事業……

這就是我身邊的好教師張文君老師,在平凡的崗位上從事着不平凡的教育事業,以身作則,“即使青絲變白髮,依然講臺蕩笑聲”。我想,身爲人師,無需望洋興嘆的感慨,更無需驚天動地的豪言,只要腳踏實地的幹,只需細微處無私的愛。這種細微處的愛,可以是一個會心的微笑,可以是一句溫存的問候;也可以是一汪感動的淚水,一次傾心的交流;還可以是一番嚴厲的批評,一節激情四射的課堂……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默默無聞的張老師,用她的智慧和堅持點亮了我的教育之路,讓我深深感受到一個優秀的人民教師在杏壇播撒種子,吐露芬芳,這必將是一生所執着追尋的教育夢想。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