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怎麼樣讓農民住得好過得好?泗陽縣委書記徐勤忠如是說......

9月4日,江蘇省委、省政府在寧召開加快改善蘇北地區農民羣衆住房條件工作會議。9月5日,《新華日報》以“努力讓農民住得好過得好”爲題進行報道。

9月4日,在江蘇省委、省政府召開的加快改善蘇北地區農民羣衆住房條件工作會議上,省委書記婁勤儉強調,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按照省委十三屆四次全會的部署,圍繞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從經濟社會發展規律、人民羣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四化同步”發展出發,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爲引領,尊重羣衆意願,推進蘇北地區農民羣衆按城鎮化規律集中居住,顯著提升羣衆的住房條件、人居環境、公共服務和文明程度,真正讓農民過上與時代同步的現代城鎮生活。

會議現場

省委書記婁勤儉出席會議並講話

婁勤儉就如何抓好改善蘇北地區農民羣衆住房條件工作提出明確要求。一要搞清楚“哪些人要搬”。把包括建檔立卡貧困戶在內的4類重點對象,房屋質量較差的農戶,遠離集鎮和交通幹線、零散居住的自然村組和單莊獨戶,長期無人居住、年久失修的空關房和靠近污染源、靠近水源地、靠近生態紅線的農房等作爲優先推進對象,其他有住房改善意願、願意集中居住的農戶也可以納入,做到以戶定建、以人定房。二要想明白“人往哪裏去”。順應農民普遍意願和城鎮化規律,在布點上注意與土地利用、城鄉建設、產業佈局等規劃有機銜接,以此爲契機優化城鄉空間佈局,科學論證哪些村保留、哪些村縮減、哪些村提升,統籌考慮各地經濟發展水平、產業發展狀況、吸納就業容量和環境承載能力,系統謀劃、分步實施。三要解決好“錢從哪裏來”。創新思路、激發活力,做好各級財政專項資金和相關涉農資金整合的文章、城鄉建設用地指標增減掛鉤和耕地佔補平衡的文章、金融支持的文章,通過制度保障收支平衡,不增加政府債務。四要研究好“房子怎麼建”。房屋設計要經濟適用、美觀大方,把挖掘原生態村居風貌和引入現代元素結合起來,確定合理的人均基準面積,做到既保障基本居住又兼顧改善需要,安排好水電路氣網、學校醫院、菜場超市、休閒廣場、垃圾處理、雨污分流等設施配套。五要考慮好“穩得住、能致富”。落實好保障政策,發展好特色產業,拓寬增收渠道,確保搬遷農戶有穩定的保障、充分的就業和持續的增收。

泗陽縣委書記徐勤忠在會議上作交流發言

泗陽縣在此次會議上作了交流發言。縣委書記徐勤忠說,住房改善最終目的是讓農民羣衆過上與時代同步的現代城鎮生活。泗陽優先選擇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的地方布點,確立衛生室、幼兒園、電商點等“十位一體”建設模式,配建垃圾收運、污水處理和燃氣通信等功能設施,既讓羣衆享受“觸手可及”的優質服務,又節約公共服務建設維護成本。

改善蘇北農民住房條件,不僅要能“搬得出”,還得“穩得住、能致富”。泗陽開拓農民“就地就近就業”門路,激發農村發展內生動力。“我們在集中居住區配建‘家門口’就業工程,帶動就業約9000人、其中低收入人口4100人,人均年增收1.4萬元。”徐勤忠介紹,泗陽還設立環境衛生、道路維護、治安巡邏等公益性崗位,直接吸納低收入戶就業約7200人,基本實現“一人就業、全家脫貧”。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