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各地,生物入侵通常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尤其是在沒有天敵的情況下,外來物種更是會瘋狂繁衍。它們不僅對入侵地的其他物種構成威脅,並能破壞當地的生態系統。 野葛、斑馬貽貝和非洲化蜜蜂是其中一些臭名昭著的入侵物種。但一組國際科學家近日表示,這些只是一個開始。在最近發佈的一份報告中,他們警告說,新一波的“生物入侵者”即將襲來。

 

科學家發出警告:爲新一波“生物入侵者”做好準備

  爲新一波“生物入侵者”做好準備!科學家已發出警告

  這份報告發表在《Trends in Ecology & Evolution》雜誌上,是17位全球專家得出的會議結果,他們發現與未來二十年的入侵物種的管理和傳播有關的14個主要問題。加拿大麥吉爾大學教授Anthony Ricciardi表示:“我們已經確定了一些潛在的遊戲規則。”

 

  該報告還提及動植物界入侵物種的傳播,並談論人類活動將如何影響他們。例如,鼓勵使用土壤細菌和真菌的現代農業技術可能會帶來改善作物產量之外的後果。田納西大學教授Daniel Simberloff表示:“‘生長促進型’微生物的種植和分佈可能導致一些作物種植或種植在農田附近的植物物種成爲入侵物種。”

 

  另外實驗室的工作也對入侵物種產生影響,尤其是在遺傳修飾方面。一份報告曾指出,佛羅里達羣島釋放轉基因蚊子的活動將意味着影響攜帶病毒蟲子的生殖生命週期。溫莎大學的Hugh MacIsaac教授表示:“使用轉基因物種來控制入侵物種的做法將持續出現,而且將會引發公衆反對,他們會認爲我們正在打開潘多拉盒子。”

 

  此外,談及人類活動對入侵物種的影響時,這項研究的作者將我們對北極的影響作爲主要因素。史密森尼環境研究中心的Greg Ruiz 博士表示:“北極地區的人類活動已經開始大規模擴張,有大規模外來物種轉移的潛力。”研究人員表示,北極曾經受到人類探索的保護,但是融冰已經影響到了該地區的捕魚業,旅遊業,採礦業和海岸線的發展。隨着人類活動的增加,物種入侵的可能性會增加。

 

  一些入侵物種在未來二十年內還將影響自然界的生物,特別是細菌、水黴菌、真菌和病毒。在傳播方面,報告指出,致病真菌Bsal已經在過去幾年裏造成了歐洲大量本土蠑螈的死亡;一種喜冷真菌致使蝙蝠患上白鼻綜合徵。

 

  報告還提到這樣一個事實,即旨在淡化入侵物種影響的努力已經改變了公衆對其構成威脅的看法,如果要緩和影響力,這種趨勢就需要被扭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