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雷滚滚,一天三十多个连环爆,“业绩洗澡市”开始了?

1月29日晚间,上市公司业绩开始“加速爆雷”。据统计,共计58家上市公司发布预亏公告,按照预亏上限来看,46家亏损超1个亿,16家亏损超10亿元,6家亏损超20亿元。

2019年来A股最大的雷引爆!今天A股再现跌停潮,南宁糖业、天舟文化、奥维通信等近50股跌停。

就近三天来看,已有90家公司发布预亏公告,同样按照预亏上限来看,68家亏损超1亿,24家亏损超10亿,9家预亏超20亿元。除了大幅预亏,业绩大变脸更牵动着市场的神经。原本盈利几个亿,如今却在突然之间,巨亏十几亿甚至数十亿。

究其原因,商誉减值引发的业绩地雷频繁引爆是主因。数据显示,预亏超过20亿元的9家公司中,8家提及了计提商誉减值。多位业内人士提出3条避雷建议:

1.合理并购价格是避雷的关键

2.警惕有大量收购行为公司

3.少买有大量商誉资产上市公司

爆雷公司一览

1月29日晚间,大洋电机、ST中南等近二十家上市公司大幅下修业绩预期,“业绩大变脸”。

其中,奥马电器、骅威文化、银河电子、麦达数字、天润数娱更是由此前的预盈直接调整为大幅预亏。

天雷滚滚,一天三十多个连环爆,“业绩洗澡市”开始了?

爆的雷主要分三类:业绩预期大幅下修、业绩大幅预减、业绩大幅预亏。

南宁糖业:17亿市值,一年竟巨亏了13亿!

1月28日晚间,南宁糖业披露2018年度业绩预告,预计报告期内净利润亏损超13.1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578-622.6%。

值得注意的是,1月29日早间,南宁糖业股票跌停开盘,经过一番挣扎后锁定在跌停线上。公司目前的市值仅17.7亿元,这次预亏13亿,可以说公司都快要“亏没了”。

2018年继续亏损也意味着连亏两年的南宁糖业被“ST”已成定局。截至到去年三季度,南宁糖业的股东户数有近5万。究其原因,商誉减值引发的业绩地雷频繁引爆是主因。

盾安环境:上市14年赚的钱,一年亏光

盾安环境比南宁糖业更“惨”,上市14年赚的钱,一年亏光。

1月27日晚间,盾安环境发布业绩“变脸”公告,预计2018年净利润将亏损19.5亿-22.5亿元。而此前,预计2018年实现净利6460.11万-9228.73万元。

业绩“变脸”的原因包括4个方面:资产减值、商誉减值、资产处置损失和经营业绩下滑。

业绩大幅预减,白马也爆雷

与此同时,多家公司2018年业绩大幅预减。

中国人寿预计,2018年净利润同比减少约50%-70%。业绩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受权益市场整体震荡下行影响,其公开市场权益类投资收益同比大幅减少。

以此计算,预计2018年国寿净利润为96.76-161.27亿元,对比前三季度198.69亿元的净利润,意味着,四季度净亏损金额或高达37-101.9亿元。

中国人寿解释,受2018年权益市场下行影响,公司公开市场权益类投资收益同比大幅减少。据2018年三季报披露,2018年1-9月份,其投资收益仍高达838.7亿元,较2017年同期仅小幅下降15.54%。

长安汽车预计,2018年全年净利润为5亿元-7.5亿元,同比下降89.49%-92.99%。报告期内,公司整体业绩下滑,主要原因是来源于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减少。

浙江世宝预计,2018年净利润同比下降70%-100%。

什么是商誉?为什么这个时点集中爆雷?

什么是商誉?商誉是指上市公司并购时,支付收购价与被收购企业净资产的差额。

经济日报对此解释道,某新经济公司自诩成长性高,发展前景好,估值10亿元,但是按照行业平均规模和营收计算,这家公司只值5亿元。未来如果该公司被并购,这部分多出来的隐性资产(5亿元)就可以理解为商誉。

标的资产估值虚高,当前很难以更高的估值出售,这种情况下也会导致减值发生,更为常见的方式是计提商誉减值准备。

如果收购的这家公司运营稳健达到预期,商誉就只是账面数字,而如果其不达预期,报告期末就需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减值金额将远大于标的公司盈利不及预期的部分。

商誉减值对市场产生很大的冲击,直接表现就是股价大范围波动!类似黑天鹅事件!

我们看到商誉并不是今天才有,那为什么在这个时间点爆发呢?

2015年前后A股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达到高潮,签订了大量的业绩对赌协议,业绩承诺的期限通常为3年,在这期间,很多被并购企业都会想方设法完成业绩承诺,而一旦过了承诺期,业绩下滑则是常见情形,这也是2018年年报商誉减值问题比较突出的原因所在。

另外,根据监管要求,上市公司可以在季报、半年报、年报中披露商誉减值,上市公司一般都在最后的年报中披露,而季报和半年报中较少。

同时,上市公司业绩波动超过50%的要在1月31日前披露业绩预告,且创业板均必须在1月31日前进行业绩预告,因此,1月份就成了商誉减值爆雷集中期,特别是月底。1月份还有两个交易日,仍然需要提防爆雷风险。

从前述上市公司业绩变脸的原因看,商誉减值成为最重要的因素。

从整个市场来看,据证监会披露,截止2018年三季报,A股商誉规模已经高达1.45万亿,虽然近几年增长有所放缓;但商誉绝对规模的不断扩大,仍然是悬在上市公司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旦落下,受伤的就不仅仅是上市公司,众多投资者恐怕也难逃脱。

从行业来看,拥有最多商誉的前三五大行业分别是医药生物、信息技术、交运设备、互联网和金融,其商誉规模均超过千亿,占整个A股的商誉比重也在7%以上。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以2018年三季报为准,A股共有2080只个股存在商誉,商誉占比超过40%的共有64只(如下表所示)。

天雷滚滚,一天三十多个连环爆,“业绩洗澡市”开始了?

国金证券筛选出截至2018年三季报商誉占净资产比重大于70%的公司,供投资者参考:

天雷滚滚,一天三十多个连环爆,“业绩洗澡市”开始了?

在经济形势好时,生意好做,给出高溢价固然有一定合理性,一旦碰到经济稍差,之前的溢价势将被证明可能是过高的,不得计提商誉减值,业绩变脸随之而来。

从个股的角度衡量,光看商誉的绝对规模是不够的,以商誉占总资产的比重来比较,或许更能评估其风险,因为高商誉占比的企业一旦发生商誉减值,往往对企业业绩的冲击更大。

上海金融研究所专家认为,近年来山东墨龙“业绩变脸+精准减持”等案例的出现,要慎防业绩“变脸”成股价操控陷阱。他建议,可以从严查黑箱操作,加大处罚力度,规范公司治理等方式,增加上市公司业绩变脸的成本。

投资者如何趟过业绩“地雷阵”?

上市公司爆雷多数与商誉减值有关。对于投资者如何“避雷”这一问题,每日经济新闻援引多位私募给出建议。

建议1:合理并购价格是避雷的关键

弄玉投资总经理何上溯指出,投资人要避免商誉减值的“雷”,还是要从上市公司并购的“源头”开始检验:看看并购报告书的详细内容、资产标的的盈利能力如何、行业发展前景和行业中竞争优势如何,这和分析一家上市公司的方式是一样的。

在考察并购案例时,应当重视并购价格,合理的并购价格是“避雷”的关键。如果上市公司能够以合理的价格并购一些盈利能力强的资产,那说不定多年以后这类资产不会变“雷”,也不存在商誉减值问题,而是一项“隐蔽资产”。

建议2:少买有大量商誉资产上市公司

上海千波资产束其全表示,规避商誉减值这种“雷”,最好的办法还是少购买具有大量商誉资产的上市公司,尤其是最近大幅度并购、账面上记载着巨量商誉的公司。上市公司购买资产不能只看评估价值,还要从长远评估这块资产在若干年后的预期价值,否则很容易出现高价购买资产“后遗症”,业绩承诺期一过就“变脸”,投资者必然面临巨大的投资风险。

在2015年前后,有很多公司在被收购过程中,其价值被高估至净资产的十倍甚至百倍之多。这些被高估出的部分被会计以商誉的形式沉淀在总资产中,从而造成了上市公司净资产大大虚高。如此一来,一旦被收购企业业绩不达标甚至发生巨额的亏损(尤其是被收购企业往往在业绩最辉煌的阶段被收购),上市公司就不得不对并购中形成的商誉进行减计甚至计提归零,从而造成上市公司业绩的巨幅波动甚至大幅度亏损,给上市公司股价造成重大影响,严重影响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另据国金证券指出,7点迹象表明可能发生商誉减值:

1)被收购企业业绩和现金流恶化,特别是业绩承诺未实现;

2)企业外部经营环境发生明显不利变化;

3)技术壁垒低或更技术更新换代较快;

4)核心团队发生不利变化;

5)特许经营权、相关资质等发生变化;

6)市场报酬率提升导致折现模型中的折现率上升;

7)子公司面临来自海外的风险。

建议3:警惕有大量收购行为公司

万霁资产董事长牛春宝表示,因为2018年市场环境不好,估计很多公司会就商誉做大手笔计提。规避这种“地雷”最好的办法,就是不碰有大量收购行为的公司。因为90%左右的收购,尤其是跨行业收购,都是不成功的。

也有不愿具名的私募人士透露,目前股市处于低位,上市公司会有主动或被动做低2018年业绩的预期,为的是2019年“轻装上阵”,有个好的业绩预期,这就是业内认为的“业绩洗澡”。上市公司业绩“洗澡”主要涉及固定资产、长期投资、应收账款、存货等方面,这些都是上市公司可以计提减值、进行业绩调整的“点”。

业绩大洗澡?A股还有春节红包行情吗?

据中证报报道,有业内人士表示,十年一遇的“业绩洗澡市”开始了!

21世纪经济报道援引并购人士称,今年一季度,商誉无疑是市场最大的雷。过去几年的并购高峰,2018年是承诺集中到期的一年。从行业分布看,PPP、半导体、游戏、营销、光伏、汽车、影视等成为商誉减值的七大重灾行业。

根据沪深交易所规则,1月31日是年报业绩变动超50%的上市公司发布预告的截止日期。选股宝认为,最大的“风暴”可能将在1月31日上演;有业内人士表示,由于2018年诸多内外因素影响,今年雷只会更多。

据中证报,有权威人士表示,鉴于目前商誉减值和业绩补偿分别通过资产减值和营业外收入科目影响当期损益,导致商誉减值金额大于上市公司实际损失,建议监管层结合业绩承诺补偿机制,进一步研究商誉减值和业绩补偿的会计处理,并强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

相关人士解释称,部分公司因当年扭亏无望,或者存在商誉的问题。为此,有些上市公司会做个业绩“大洗澡”,将商誉减值、资产减值等所有可以减值的部分全部计提,为2019年的业绩改善做准备。此外,目前股市处于低位,上市公司会有主动或被动做低业绩的预期,轻装上阵。

上市公司业绩“大洗澡”主要可通过固定资产、长期投资、应收账款、存货等方面,都是上市公司可以提及减值,进行业绩调整的“点”。如果按照这个逻辑,这波商誉爆雷行情结束后,应该是抄底时机。

新时代证券研究所所长孙金钜指出:

展望2019年,政令的放松有望加速并购重组回暖趋势,叠加2018年商誉减值风险的集中释放,整体中小创业绩预计2018年见底。

另外,A股历来有春节效应。中信建投策略研究表示:

从平均收益率来看,无论是指数还是行业,春节前四个交易日都获得了相对于其他交易日的超额收益。从节后情况来看,春节后两个交易日各行业也大部分能够获得正的相对收益率。相比于节前效应,节后效应相对滞后,稳健超额收益出现在节后第三个和第五个交易日的概率较大。

另一方面,2月A股有望面临较好的市场环境。民生证券策略分析师杨柳表示:

2月中旬将公布1月的社融、新增银行信贷等数据,在宽信用、基数效应、1月信贷占全年比重提升等影响下,1月中长期信贷数据有望较好。2月MSCI将宣布提高A股纳入比例至20%的提案结果,若通过,则MSCI提升纳入比例有望在5月与8月总计带来约3600亿元增量资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