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六坑村之窮,窮在生產經營方式落後,扶貧隊實施精準扶貧,通過產業項目助推全村振興,多舉措深挖“窮根”,千方百計發展經濟。曾經貧困落後的麻章區太平鎮六坑村,隨着扶貧工作隊進村強力幫扶後,如今村風村貌煥然一新。

變身“六好”村!麻章六坑村大變樣,原來是因爲

曾經貧困落後的麻章區太平鎮六坑村,隨着扶貧工作隊進村強力幫扶後,如今村風村貌煥然一新。六坑村變身“六好”村,展現出勃勃生機,彰顯精準扶貧的精準施策和強力脫貧。

省定貧困村“坑”多

六坑村是革命老區村,下轄上六坑、下六坑、烏塘仔、下店、恆太、角塘南、角塘北等7條自然村,有3000多人,耕地2000多畝,生活貧窮落後,成爲省定扶貧村。

佛山市委宣傳部和湛江市委宣傳部等幫扶單位進村扶貧三年,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村道鋪成嶄新的水泥硬底路,路兩邊是路燈和一畦畦碧綠的種植田地,村中一棟棟小洋樓崛起,一派生機勃勃的鄉村圖畫。

村支書盧進興向筆者介紹,一切都在變,以前七條村都是坑坑窪窪的泥土路,有的地方甚至無路可行,所以外人稱六坑村就是坑多;7條村的村民長期靠手壓井喝水,水質差病患多,又成爲該村另一個“坑”。

據悉,該村589戶人家普遍貧窮,貧困戶達79戶326人,村集體長期零收入。由於發展落後,問題多,村風每況愈下。

然而,實施精準扶貧後,現在時過境遷,過去的一個個“坑”都填平變順了,經濟發展了,一切都在悄然變化。

建路打井解決民生難題

2016年,來自佛山市委宣傳部的張國樑率隊進駐六坑村。經過深入調研排查,扶貧工作隊覺得當務之急是解決7條村嚴重的“行路難”和“飲水難”問題。“路通才能談發展;讓羣衆飲上清潔的自來水,纔不會因病返貧,扶貧纔有希望。”張國樑這樣對筆者說道。

於是,扶貧工作隊努力爭取到國家扶貧資金120多萬元,再加上村民自籌部分,企業幫扶一點,2016年開始,7條自然村逐步建成了水泥村道、村巷,總長達28公里,實現了“村村通”水泥路。同時多方籌集資金253萬元開展健康飲水工程,在7條村中間地帶打下210米深水井和建起50米高的水塔,2018年實現通水入戶,讓6.5平方公里上的7條自然村3000多名村民都喝上潔淨的自來水,解決了太平鎮最後一條長期懸而未決的“村村通”自來水問題。

建路通水,六坑村民生問題上最大的“兩難”揮手告別,村民精神爲之一振,農產品也可以運送出去,生產生活都起了很大的變化。

產業項目助推全村摘“窮帽”

六坑村之窮,窮在生產經營方式落後,扶貧隊實施精準扶貧,通過產業項目助推全村振興,多舉措深挖“窮根”,千方百計發展經濟。

扶貧工作隊實施一戶一策的幫扶後,在各村推行“合作社+貧困戶+產業基地”模式。首個項目是“教授+扶貧基地”,請來廣東海洋大學朱宏波教授傳授技術,在下六坑租地種植雞蛋黃番薯71畝,打造綠色番薯基地。2018年第一季種植獲得4萬元的利潤,全部分給了貧困戶。

投資180多萬元,分二期在小學教學樓頂、文化樓頂分別建設96.7千瓦和76.7千瓦的光伏發電項目,2018年2月併網,目前已給每個貧困戶家庭平均分紅2000多元。

2018年12月入股廣東恆興集團有限公司150多萬元,恆興集團每年12月10日前返還10%的投資收益,合作期滿後一次性返還本金。每年可獲得15萬元左右的收益,爲每個貧困戶家庭平均增收約2700元。

邀請六坑籍優秀青年徐陳活成立湛江發興養殖專業合作社,將59戶有勞動能力貧困戶加入合作社,投入專項扶貧資金60.896萬元,從2018年起每個貧困戶家庭年平均可收入3000元,村集體經濟年增收近2萬元。

另外,還有幾個產業項目正在實施,有效帶動花卉等高效產業興起,貧困戶收入水漲船高。盧進興說,全村經濟發展出現新勢頭,全村脫貧率已達到9成,村集體收入也實現“零”的突破,相信幾年後,貧困戶和村集體將雙雙“脫貧”。

貧困村舊貌換新顏

近期,太平鎮下六坑村的鄉賢徐志德致富不忘鄉親,爲感恩故鄉,回報農村,他帶頭捐款20萬元,有力地推動了“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工作的開展。

據悉,被列入今年湛江市《政府工作報告》中的“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即清理村巷道及生產工具、建築材料亂堆亂放,清理房前屋後和村巷道雜草雜物、積存垃圾,清理溝渠池塘溪河淤泥、漂浮物和障礙物;拆除危舊房、廢棄豬牛欄、廢廁所工棚茅房,拆除亂搭亂建、違章建築,拆除非法違規商業廣告、招牌等;整治生活垃圾,整治生活污水,整治水體污染。

今年1月下旬,麻章區“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工作現場交流推進會在太平鎮六坑村召開。徐志德得知後,便有了捐款的念頭並很快付諸實際行動,有力地推動了該項工作開展。村幹部領導班子想方設法積極與村民溝通,通過老黨員、村民代表以及外出經商等人士回村給羣衆做工作,多方與羣衆交流使大家團結一致,放長遠目光共同建設社會主義美麗新農村,讓該村按照麻章區規劃逐一完成村裏的公益設施,使羣衆得到實惠、享受生活、造福後人。

如今,六坑村各自然村在下六坑村的帶動下,人人踊躍參與,紛紛出資出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示範村的熱情高漲,省級貧困村正在舊貌換新顏。

【全媒體記者】劉穩

【通訊員】賴寒霜 顏榮生

【作者】 劉穩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