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美國加州舉行的梅肯研究院全球會議上,高盛集團總裁大衛·所羅門透露,關於股票交易,在15年至20年前,高盛有500人在爲股票做市,現在只剩下三個人,其餘的工作已經全部被機器人所取代。

機器人進駐華爾街代替交易員,其實是人工智能發展的必然。而人工智能之所以對金融行業的衝擊如此之大,主要是因爲對比其他領域來說,金融的核心在於數據和金錢,更具有直觀性,也容易通過人工智能來定量的計量、測算,就單單處理數據而言,機器更加得心應手。可以說,機器取代人工是金融、財務行業的大勢所趨。

越來越多的人工智能在金融機構開始應用,但是,它們替代的只是一些相對來說比較簡單而繁瑣的工作。就高盛而言,500名交易員變成3名的背後是公司9000多名工程師的事實,這一數量甚至比一些互聯網公司更高,高盛員工結構的改變,正是說明了科技的發展正在改變着傳統金融業。

簡單重複勞動被機器人替代對整個行業來說是一件好事,尤其是在以人才爲重的21世紀。低端的工作佔有過多的勞動力實際上是一種浪費,更何況當前世界勞動力人口已經在下降,對於發達國家來說,生育率普遍低下、人口結構老齡化一直是困擾他們的問題。在勞動力數量正在逐漸減少時,如何提高勞動力整體質量變成了亟待解決的問題。

基礎的崗位被人工智能替代,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卻是解放了一部分生產力。雖然短期來看的結果是一些員工被迫失業,但是人工智能的興起必然會創造出一些新的崗位,相比之前,這是更加蘊含技術,需要能力的崗位。

短暫的結構性失業勢必會催生更加高質量的勞動力的出現,因爲對於以前失業的人來說,他們必須學習與新技術、新產業相匹配的新技能,才能重新獲得工作。最終的結果,是人力資源的整體技能素質不同程度的提升,同時產業結構也漸漸完成升級。

機器人和人工智能的興起正幫助金融業完成新的升級。人工智能只能替代金融業的基礎性崗位,例如股票市場的交易員、銀行櫃員。就國內銀行而言,相當多數知名高校的本科畢業生、碩士從事櫃員工作,這對金融業乃至整個國家都是巨大的人力資源浪費。

實際上,人工智能替代簡單重複性的基礎性崗位並不是什麼高深莫測的事情,類似於銀行點鈔機的應用,極大提升了銀行櫃員的效率,減少了人工投入。同樣,目前銀行廣泛使用的ATM機在當年也是革命性變革,但在今天看來實在是簡單不過的事情了。人工智能不過是ATM機的升級版罷了。

不過,更高層次的金融從業者仍然是具有不可替代性的,相比機器人,人的綜合分析能力是很難被替代的優勢。人類對於錯綜複雜局勢的把握能力是機器人很難通過枯燥的數據來完成的,特別對於經濟全球化的21世紀來說,國家之間的關係對經濟金融都有着不可預測的影響。對於大國來說,經濟金融政策小小的變動可能都會引發蝴蝶效應,對整個世界經濟產生難以估量的影響。而這些,都是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無法量化分析的。

在互聯網時代,人工智能被看作是工業4.0的驅動力,先進生產力的出現必然會依賴人工智能的發展,所以各國都對人工智能投入了極大的研究熱情,想要在人工智能領域取得突破。可以想象,在可預見的未來,人工智能必然會成爲各行各業發展的主要力量。

(作者系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應用經濟學博士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