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曹茸

我國是畜產品生產和消費大國,畜禽良種是畜牧業發展的基礎和關鍵。2018年,在農業農村部機構改革中,畜禽種業管理進一步強化、重要性更加突出。作爲國內種業領域首支具有政府背景、實行市場化運作的專項股權投資基金,現代種業發展基金正加快畜禽種業投資步伐,積極拓展畜禽種業投資業務,促進畜禽種業與農作物種業協調發展。爲此,記者近日專訪了現代種業發展基金有限公司董事長何利成。

畜禽種業門檻高、集中趨勢明顯,市場潛力巨大

問:我國畜禽種業的市場價值如何?

答:我國畜禽種業未來發展空間巨大。2017年,全國畜牧業總產值超過3.2萬億元,佔農業總產值比例接近30%,帶動上下游相關產業產值也在3萬億元以上。畜牧業的核心競爭力很大程度體現在畜禽良種上,畜禽良種對畜牧業發展的貢獻率超過40%。畜禽種業產值目前有狹義和廣義之說,狹義的畜禽種業產值與農作物種業產值概念區別很大,僅指對外銷售的種畜禽產值,不包括企業自身用於商品生產的畜禽種苗;廣義的畜禽種業產值包括對外銷售和企業自身用於商品生產的畜禽種苗產值,以生豬種業爲例,按目前仔豬價值計算,總產值接近3000億元。因爲畜禽種業和後端產業鏈的結合很緊密,很多自產自用,因此鮮有全國畜禽種業市場規模的單獨數據。如以畜牧業總產值3.2萬億元和種畜禽產業按10%比例估計,全國畜禽種業市值在3000億元左右,而全國農作物種業產值在1000億元左右。

問:與農作物種業相比,畜禽種業行業有何特點?

答:與農作物種業相比,畜禽種業主要有四個鮮明特點。一是育種週期更長、投入更大。多數農作物1年可以繁殖1代,多則2-3代,如果南繁加代,繁殖代數可以更多。而多數畜禽的性成熟過程和孕期長,繁殖率低,後代性能測定週期也長。因此,畜禽育種週期比農作物更長,投入也更大。如北京首農集團峪口禽業,1975年建廠,1998年着手新品種培育工作,2009年才取得“京紅1號”和“京粉1號”2個配套系證書,逐漸打破國外壟斷。雞的世代培育時間較短,峪口禽業有強大的養殖基礎,培育品種也用了11年的時間。豬和牛育種需要的時間更長、投入更大。二是保種成本更高。品種培育成功後,農作物品種的保種只需將少量的育種種子或親本放入低溫庫中即可,短期的保存只需放入冰箱冰櫃,即使品種退化,提純復壯的工作量也不大。而爲了保持畜禽品種的純度、防止品種退化,需要建立祖代、父母代畜禽的較大羣體,即使可以超低溫保存的精液、胚胎,也需要在液氮下進行保存,需要很高的投入。三是產業鏈連接更緊密。農作物種業已經發展成爲種植業中的一個細分行業,而畜禽種業發展則不同,大部分畜禽種業企業和後端的產業基本鏈接在一起,形成了緊密的產業鏈條。尤其是飼料企業進入生豬養殖環節後,逐步形成了種豬、飼料、獸藥、育肥豬、加工、銷售全產業鏈的生產模式,形成了爲養殖戶提供豬場設計、苗種供應、養殖技術和飼料的一條龍服務。四是壟斷集中趨勢更明顯。畜禽種業的以上特點決定了這個行業具有天然的“壟斷性”。在國外,育種企業不斷重組整合,數量逐年減少,規模越來越大,實力越來越強。以雞爲例,EW集團、漢德克(Hendrix)和泰森(Tyson)集團三大公司佔全球約90%的蛋種雞和肉種雞市場。改革開放之後,我國從國外相繼引進了大量畜禽品種,逐步形成現有的畜禽種業體系,各類種畜禽場數量衆多,但具有品種培育能力的企業不到70家,而且近年來呈現集中化趨勢。

畜禽種業投資政策利好多,風險總體可控

問:我國畜禽種業投資的增值點和風險點在哪裏?

答:我國畜禽種業具有較高的投資價值:一是規模化養殖成爲發展趨勢,將爲畜禽種業發展打下良好產業基礎。在環保壓力和成本約束下,規模化養殖迅速推進。2017年,我國規模化養殖場(年出欄500頭以上)佔國內產能的50%,較5年前提高約10%。未來5-10年,我國規模化養殖還將迅速推進,對畜禽良種的需求將持續增加。二是消費者需求正在轉變,地方特色畜產品開發將持續受到關注。目前,我國蛋類人均佔有量超過發達國家水平,肉類人均佔有量超過世界平均水平。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畜禽產品的需求也將“多元化”,由喫飽到喫好、喫得有特色轉變。地方畜禽品種的開發將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可能成爲下一輪的投資熱點。三是行業兼併重組來臨,優質畜禽種企將實現跨越式發展。目前,我國種畜禽場數量多、規模小、無序競爭問題突出,與2010年前後的農作物種業市場發展情況類似。當時,我國農作物種子企業有8700多家,經過整頓提高,現在全國農作物種子企業數量已減少一半以上。隨着農業農村部將畜禽種業管理納入大種業範圍,行業管理勢必加強,或將加快畜禽種業企業兼併重組和落後產能淘汰,優勢企業有望獲得加速發展。四是現代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應用,將進一步促進行業整合。科技創新是世界各國畜禽種業發展的關鍵。當前,畜禽育種已進入分子育種時代,國外育種企業在全球建立繁育基地,藉助網絡和信息技術,充分利用性能測定信息、系譜信息和基因組信息進行全球聯合育種,提高選育強度,縮短選育週期,提升育種效率。國內優勢畜禽企業已經引入相關技術,技術的成熟和應用將進一步促進行業整合。五是核心畜禽種源自主化,符合國家戰略需要。我國對主要農作物品種基本上採取自主創新的發展道路,而對主要畜禽品種採取引進吸收再創新的策略。經過30多年的發展,農作物和畜禽種業都有了長足的進步,滿足了國內的用種需求,促進了產業升級。但目前我國畜禽種業自主創新能力和地方品種開發利用總體水平較低。國家高度重視畜禽種業核心種源自主化,農業農村部明確提出“培育自主品種、打造民族品牌、提升核心種源自給率和擴大良種覆蓋面”的目標和“自主育種,有序引進”的原則。預計未來還將有更多的支持政策出臺。

“家有萬貫,帶毛的不算”。畜禽種業行業面臨一定的投資風險,最主要的是畜禽產品價格波動風險、畜禽疫病或公共衛生風險等。但隨着我國生豬、雞蛋等期貨產品的不斷豐富、農業保險政策覆蓋面的擴大和疫病防控能力的不斷提升,上述兩類主要風險總體上可控。

投資瞄準行業龍頭,發掘地方特色品種

問:種業基金未來在畜禽種業投資方面將有何動作?

答:種業基金肩負國家使命,經過5年的開拓積累,一期佈局基本完成,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品類的全覆蓋。隨着一期項目逐步退出和二期增資即將到位,優化項目佈局、拓展投資領域成爲我們接下來的工作重點。

下一步,種業基金將加大畜禽種業項目投資開發力度:一是緊盯行業龍頭。鑑於我國畜禽種業發展仍處於起步整合階段,綜合考慮政策導向、市場發育、經濟效益、風險控制及投資影響力等因素,種業基金將密切關注綜合性畜牧和飼料上市公司和新三板掛牌企業,優先佈局我國具有相對優勢的生豬、奶牛、蛋雞、肉雞、肉牛和肉羊等主要畜種。二是發掘地方特色。利用好農財兩部的政策站位優勢、專家人才優勢和農發行的存量項目優勢,探索與地方投資平臺合作,發掘地方特色種畜禽品種,拓寬地方特色畜產品營銷渠道,促進品牌化營銷。三是整合現有資源。利用種業基金前期投資的相關企業的資源優勢和影響力,推進畜禽種業資源整合和合作。研究探討農作物種業與養殖企業的合作方式,謀劃在更大範圍內推動農畜種業協調發展、共同進步。四是加強投資研究。與相關部門或機構密切溝通,關注研究畜禽種業發展規律、發展動態,及時獲取價值信息,爲投資開發、投後管理和服務打牢基礎。

責任編輯:祖禕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