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对于苹果来说,这些都不是重点。苹果最重要的任务在于:让人们别太关注大中华区的低迷,更多关注最近飞速增长的服务业务。让服务业务给自己带来第二春。

这样的意图已经很明显的显示在它对财报的一系列处理上:

按照常理,既然你已经在财报公布前多次将问题归结在大中华区市场,那么人们自然期待你在财报真正发布后谈一谈你在中国市场的应对计划,但财报电话会议里并没有提及。

仅有的几句是库克像许愿一样说的:“宏观经济的问题终究会过去的。”

另外众所周知的一个操作是,从这次季报开始,苹果不再公布硬件销售数据。甚至在第一时间发布的新闻稿中,也去掉了以往一直有的(也是大部分公司都会有的)最主要数据的总结表,人们需要钻进冗长的正式财报里自己找寻,并且自己算出来一些重要的增长/下跌百分比数据。

比如,大中华区的净销售额数据。经过计算,这一数据同比从179.6亿美元跌到了131.7亿美元。同比下跌了27%。

而在它想要强调的业务上,苹果给你呈现的就很清楚了:苹果首次开始单独公布服务业务的盈利数据,本季服务业务收入为109亿美元,同比增长了约20%。同时,苹果也首次单独罗列了可穿戴设备、家用产品和配件产品的净销售额,此季度增长33%,达到73.1亿美元。Maestri熟悉的话术再次出现:“我们的可穿戴业务正逼近一个财富200强公司的水平。”

尽管苹果没有多说,但一些市场人士已经开始讨论:随着服务业务的增长,苹果的股价是否应当按照一个软件服务类的公司来估值?比如Netflix。要知道,苹果当前的估值水平是按照硬件公司来的,市值往往在营收的3、4倍左右,而Netflix的市值则一直在营收的12倍上下活动。分析师们对苹果股价回升的迫切度可见一斑。

但看似不断增长的服务业务,也并不是一片欣欣向荣:

首先,这些服务业务并不能摆脱硬件业务的束缚,毕竟苹果是一个自成一体的生态系统。比如占了服务业务营收40%的Apple Care和应用商店App销售业务,它们跟iPhone销售的关系不言而喻。如果iPhone继续疲软下去,这些业务怎么可能不受影响。

其次,尽管已经以20%的速度增长,但这依然比此前库克多次对外宣称的增长幅度要低,并且还出现同比下跌,去年同期的增速为22%。对此,Maestri只是强调他们正在逼近营收500亿的目标。“一些减速不算什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