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在我們喫的絲苗米已不是以前的絲苗米,以前的絲苗米已被淘汰,現在的絲苗米是經過水稻專家們改良培育的,1966年,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育成了塘竹7號、雙竹佔(後系選出“江西絲苗”)這兩個矮稈、穀粒細長、米粒透明、無腹白的上等優質米品種,佛山科學技術學院育成早晚兼用型優質稻七桂早25。絲苗米,已經成爲廣東優質稻的代名詞。

廣東絲苗米的名字是怎麼來的?

大米,是人間最質樸的美味。

一碗晶瑩潔白的米飯、一份蔥綠蛋嫩的揚州炒飯、一鍋臘味滿滿的煲仔飯,優質的大米彷彿有雙可以翻雲覆雨的手,輕而易舉便搞定了食客們挑剔的味蕾。

廣東優質稻發展時間早,如今亦是如火如荼。絲苗米,已經成爲廣東優質稻的代名詞。那麼,絲苗米究竟是怎麼來的?它有什麼特點?什麼樣的米才能成爲絲苗米?帶着滿頭的問號,聽農財君爲你一一道來。

廣東絲苗米的名字是怎麼來的?

圖片來源丨梅州市建豐糧業發展有限公司

曾經叫做“寺廟米”的絲苗米

“案進來,早熟有棟赤,有上造絲苗,有白谷仔頗佳。”清朝庚辰年(1820)版的《增城縣誌》出現過這樣一句話,說明那時已經有絲苗米種植。

廣東絲苗米的名字是怎麼來的?

追根溯源,翻看史料記載發現,絲苗米是一個叫半葉的和尚培育出來的。半葉和尚原名廖弘,原籍福建,中過舉人,因仕途不得意做了和尚。半路出家的廖弘不僅是個遊方僧人,還是個水稻專家,除了研究佛經,最大的愛好是雲遊化緣時,喫到好的米就把稻穀收集起來。經過多年的五湖四海漂泊,他手上積攢的稻穀種質資源不計其數

廣東絲苗米的名字是怎麼來的?

當他雲遊到增城鳳凰山的萬壽寺時,主持推薦他到朱村鎮(當時叫雲母都)白水山的棲雲寺。棲雲寺下方就是著名的白水帶瀑布,他被這裏的美景吸引,決定定居下來,不再雲遊。

棲雲寺與白水帶之間有一個面積不大的湖,承接羣山流下的無數山溪,湖邊有幾畝由和尚們開荒而成的半坡水田,半葉和尚就在這片田裏做實驗,多年之後,終於培育出非常優質的稻種。因米粒的形狀長而尖細,他就將這種米叫做“絲苗米”,山下的村民又叫“寺廟米”。另外也有人考證絲苗米由智深、半葉一高一矮兩個和尚,分別培育出高腳絲苗和矮腳絲苗,則帶有想象的成分。

廣東絲苗米的名字是怎麼來的?

絲苗米原產地自從日本飛機轟炸、和尚各奔東西之後就基本丟荒了,但山下村民一直在種植。那時生產隊會劃出一部分田種絲苗,每個人口會分到三四十斤絲苗谷做口糧。

那時碾米用生榨,保留了一層米皮,嚼起來特別有韌性。絲苗又叫紅頭絲苗,或者高腳絲苗,禾頭紅色,稻草特別長,收割之後要將稻草挑回家,必須先一捆一捆紮起來,扎稻草的帶子也是稻草,這條帶子如果用其他品種的要連接三段,而用絲苗的只需兩段。只可惜絲苗的產量特別低,畝產才二、三百斤,即使交公糧以一當二,也不划算,所以不可能種很多,也才顯得珍貴。

現在我們喫的絲苗米已不是以前的絲苗米,以前的絲苗米已被淘汰,現在的絲苗米是經過水稻專家們改良培育的,1966年,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育成了塘竹7號、雙竹佔(後系選出“江西絲苗”)這兩個矮稈、穀粒細長、米粒透明、無腹白的上等優質米品種,佛山科學技術學院育成早晚兼用型優質稻七桂早25。

廣東的絲苗型小粒優質稻米深受港澳和歐美等市場歡迎,享有較高的聲譽,是廣東出口的主要優質米品種。廣東絲苗米銷往港澳、新加坡、馬來西亞、西歐、北美、非洲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是當時廣東賺取外匯的主要產品之一。

廣東絲苗米的名字是怎麼來的?

粵晶絲苗2號

廣東絲苗米的名字是怎麼來的?

美香佔2號

絲苗米標準大解密

廣東絲苗米的名字是怎麼來的?

纖絲苗條、晶瑩剔透;油光亮麗、香滑可口”,絲苗米的米粒尖細,表面光滑,透明而有光澤,甜、滑、香集於一身,煮飯時遠遠就可聞到飯香,喫飯時不用菜,慢慢咀嚼更有風味。

廣東絲苗米的名字是怎麼來的?

喫慣了粳米的軟糯,絲苗米煮出來的飯常常會被誤會爲“夾生”,真正能讓它大放異彩該是一鍋滋滋作響的煲仔飯。秈米的吸水性好,久煮也不爛,乾爽有嚼勁,裹上臘味油脂的米飯亮晶晶的,湯汁裏滾上一圈,吸足了精華,喫起來不幹不水。最絕的是鍋底那一層鍋巴,香、脆、焦、酥,粳米也能做,但往往表層太粘,底層又過硬,只有直鏈澱粉含量適中的絲苗米才能煲的這鍋巴脆到牙酥。

廣東絲苗米的名字是怎麼來的?

圖片來源丨梅州市建豐糧業發展有限公司

那麼究竟什麼纔是絲苗米呢?2018年10月31日,廣東絲苗米產業聯盟制定併發布了廣東絲苗米品種標準、產品標準、廣東絲苗米整體標識。

廣東絲苗米的名字是怎麼來的?廣東絲苗米的名字是怎麼來的?廣東絲苗米的名字是怎麼來的?廣東絲苗米的名字是怎麼來的?廣東絲苗米的名字是怎麼來的?廣東絲苗米的名字是怎麼來的?

延伸閱讀

  • 粵稻有“種”!引領第一次綠色革命,飲得優質育種“頭啖湯”

  • 萬年馴化背後!水稻不得不說的故事

  • 中國水稻矮化育種的世界擔當!

  • 他對中國飯碗貢獻巨大——“半矮稈水稻之父”黃耀祥丨矮化育種60年

  • 粵稻百年英才輩出!丁穎、黃耀祥、盧永根、符福鴻、蔡善信...…

廣東絲苗米的名字是怎麼來的?廣東絲苗米的名字是怎麼來的?

記者丨柯悅瑩綜合整理

編輯丨農財君

聯繫農財君丨18565265490

新時代 新種業

南方農村報丨農財寶典

可能你還想了解

KNOW MORE

  • 粵稻百年英才輩出!丁穎、黃耀祥、盧永根、符福鴻、蔡善信...…

  • 那個曾佔全國80%制種量的辣椒老區,沒有了往日熱鬧……

  • 他對中國飯碗貢獻巨大——“半矮稈水稻之父”黃耀祥丨矮化育種60年

  • “七山二水一分田”走出的“高端”產業!

  • 中國水稻矮化育種的世界擔當!

廣東絲苗米的名字是怎麼來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