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對需要審慎、平衡而專業的內外決策時,共和黨卻越來越忍受不了特朗普,這纔是《恐懼》揭示出的對特朗普的最大威脅。

特朗普。 圖/新華社

文 | 刁大明

“水門事件”揭發者伍德沃德著書爆料特朗普

現年75歲的鮑伯·伍德沃德在過去46年中始終因揭發“水門事件”而聞名。早在2016年大選塵埃落定之際,外界就期待這位檢視過從尼克松到奧巴馬白宮的資深調查記者將會用怎樣的筆觸來刻畫下一位總統。下週二,即9月11日,伍氏的新書《恐懼:特朗普在白宮》將滿足讀者的全部好奇心。

從目前媒體提前劇透出的隻言片語看,這本新書毫不客氣地揭示了當前白宮的極度混亂,而這一切的始作俑者無疑都是將權力比作某種“恐懼”的特朗普本人。

伍氏在書中形容特朗普經常“衝動地”決定內外政策,常常無視幕僚及官員的意見,令下屬無所適從,行政部門面臨“精神崩潰”。這已足夠吸引眼球,不但讓該書在開售之前就“洛陽紙貴”、登上暢銷書榜首,而且還引起了特朗普本人回擊特別檢察官米勒時,纔會使用到的火力全開。

對特朗普打擊程度有限

事實上,米勒和伍德沃德正在從不同緯度上代表建制派對特朗普發起總攻。前者是政治、司法以及深度國家意義上的建制派,而後者則是被特朗普罵作“人民公敵”的新聞媒體建制派。

不同在於,前者的調查仍在進行,雖然可能渺茫,但仍舊努力挖掘或創造着能夠塑造乃至撼動特朗普執政的新證據;後者則是一本已然殺青付梓的政壇紀實,雖說可能爆出更多令人瞠目結舌、大呼過癮的“段子”,但也應該無法指望其中揭發出某些具有“水門”量級爆炸性的“黑材料”。

或者,身爲《華盛頓郵報》副主編的伍德沃德,如果在過去一段時間的大量採訪時嗅到了顛覆性的線索,可能讀者就不必等待這麼一本長達448頁的特朗普白宮“諷刺幽默故事集”的出版了。

伍德沃德的可信度當然是有歷史檢驗的,更何況他也自稱書中內容所依據的大量與現任或離任白宮要員的採訪皆有錄音。這就意味着,《恐懼》或許只是那本《火與怒》更加可靠的升級版,所以,一切的前提也就成了讀者是否選擇相信。

希拉里朗誦《火與怒》。 視頻來自新京報“我們視頻”

按照特朗普目前的反擊套路,主要還是雙管齊下,一方面將書中內容指責爲虛假,甚至給出了“假書”這麼個有趣的標籤,另一方面反覆將伍氏與民主黨陣營聯繫起來,抨擊該書是又一場黨爭驅動的“政治迫害”。於是,在所謂“後真相”時代裏,原本支持特朗普的固化選民估計只會繼續充耳不聞,而《恐懼》也就成了所有“恐懼”特朗普的人們的一場象徵意義更大的狂歡。

白宮或再面臨人事地震

即便對特朗普的打擊程度會比想象中有限,但與《火與怒》出版後,白宮人事遭遇“大洗牌”、主要涉事者霍普·希克斯等人離職、家庭成員權勢下降相類似,《恐懼》勢必激怒特朗普、加劇矛盾外化,進而誘發出新一輪白宮人事地震。而這一次的出局者,估計會在那些伍德沃德筆下的在任耳語者中出現。

特朗普發推反懟《恐懼:特朗普在白宮》:完全虛構、無聊、不真實!

有趣的是,面對《恐懼》來襲,不甘落後的《紐約時報》也發表了一篇來自不具名白宮圈內人的專欄文章,大尺度地直接承認了白宮內部正在醞釀,援引美國聯邦憲法第二十五條修正案第四款來對特朗普實現罷免。當媒體紛紛猜測爆料者到底是誰的時候,千萬不要忘了這篇匿名專欄的潛臺詞其實是,共和黨建制派正在試探着與特朗普做必要的切割。

換言之,在面對依舊不滿、敏感且怨氣十足的選民時,共和黨的確無法拒絕更有市場的特朗普,這也是所謂共和黨“特朗普化”的由來;但在面對需要審慎、平衡而專業的內外決策時,共和黨卻越來越忍受不了特朗普。這纔是《恐懼》或者匿名文章揭示出的對於特朗普的最大威脅。而這種來自黨內的挑戰,必然在2018年中期選舉所引發的“跛腳狀態”下日益顯現。

□刁大明(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