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著名朗誦藝術家瞿弦和:“詩詞大會對西安來說,絕對是好事”。談到關於詩歌守護者和傳承者的討論,瞿弦和說:“我肯定是一個詩歌的愛好者,詩詞是我們民族的瑰寶,而朗誦藝術本身又起到傳播經典的作用。

中國最會朗誦的藝術家這樣說中國最會朗誦的藝術家這樣說

著名朗誦藝術家瞿弦和:“詩詞大會對西安來說,絕對是好事”

瞿弦和的名字、面孔和聲音,大家都熟悉。在本次詩詞大會上,他朗誦的是王羲之的《蘭亭序》。

他對這次活動給予了肯定,“流觴曲水·詩意長安,第三屆禧福祥6年西鳳長安詩詞大會的這個主題非常好,和西安這個古城很契合。”他表示這次的詩詞大會氛圍很濃,影視界,戲劇界等領域都有人來參與,朗誦的題材也很廣泛,“我曾經在這裏朗誦過雷抒雁的《小草在歌唱》,對這座城市很有感情。”瞿弦和說。

談到關於詩歌守護者和傳承者的討論,瞿弦和說:“我肯定是一個詩歌的愛好者,詩詞是我們民族的瑰寶,而朗誦藝術本身又起到傳播經典的作用。”說到近年來詩詞活動的蓬勃,他認爲過去侷限於專業院團專業演員來參與詩詞活動,如今更普及,大衆參與度也更廣。對於詩詞大會未來的發展,他認爲:“詩詞活動是抒發對生活的熱愛,對事業的熱愛。弘揚民族精神的活動怎麼做都是有意義的。詩詞大會每年都可以有一個新的切入點,對西安來說,絕對是好事。”

著名朗誦藝術家徐濤:“與其說是演出,不如說是心靈的交流”

徐濤在這次詩詞大會上朗誦的是《生死交響》。他認爲詩詞大會能夠集合社會的力量促成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是非常有益的事。而作爲陝西人,接到家鄉的邀請,他說非常的高興,一定要來。

談到詩詞的傳播和守護,他說:“無論守護者還是傳播者,最重要的是每個人要有這份心。”他認爲現代人對內心的關照減少了,“迴歸自己的傳統,關照自己的文化,喚醒內心的意識,我覺得應該是一個尋找的過程。你得知道從哪裏來,要到哪裏去,特別是在我們對詩詞的學習和傳承的過程當中,會明白原來我們今天所說的話,寫的文章,字裏行間每一句都是有出處的,都是有來源的,都是有歷史的,同時也是有深刻的內涵的,這個意義很大。”

他表示:“現代人對生活的認識,對生命的感悟,平時很多都被遮蔽起來了,而通過這些詩文重新把它煥發出來。其實在詩詞大會的這個交流過程當中,每個人都會發現新鮮的東西和深刻的東西。與其說是演出,不如說是心靈的交流,一點也不誇張。”

國家一級演員、表演藝術家吳京安:“來西安演出,是一種情感上的追憶”

說起吳京安,咱陝西鄉黨都熟悉,在這次詩詞大會上,他朗誦的是《我的中國》。

他說自己小時候在西安第一次聽到的朗誦,就是老師讀的賀敬之的《西去列車的窗口》,印象深刻。他說:“來西安演出,對我而言,是生於斯長於斯的一種情感上的追憶。”

吳京安來西安參加過多次詩詞活動,“我覺得西安不論是樣式還是氣勢,都是最應該把詩詞大會做的更精、更深、更恢弘的地方。”

吳京安說自己和同臺演出的老師們會互相交流,因爲彼此每次演出的篇目有所不同,有時候沒有刻意的去尋找,就會有很好的詩歌出現在眼前,記憶力反而很深。“有時候我自己讀到一個作品,非常有美感,就會產生想把內心的情感表達給觀衆的想法。比如我讀過了穆旦的《讚美》,中間很多年沒讀,後來找來了再讀,寫得特別棒!很多詩都值得挖掘,只要是給大家能帶來美感,帶來情感上共鳴的,形形色色的詩都可以展現給大家。” 華商報記者 劉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