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報道,近日,一份發表在美國心臟病學會期刊的研究報告指出,即便是隻吸了一次含有尼古丁的電子煙的健康非吸菸者也能在其體內找到一種會增加香菸吸食者患上心臟病風險的生物標誌物。文章稱,正如許多人所想的那樣,尼古丁並不是無害的,它不僅只是讓人上癮這樣一種危害同時還伴隨有其他會影響到吸菸者健康的危害。

 

含尼古丁的電子煙

 

含尼古丁的電子煙

研究論文聯合作者、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心臟病專家Holly Middlekauff稱:“有這樣一句老話,人們吸菸是爲了尼古丁,因爲它很容易上癮,但他們卻死於焦油。”這一說法使得上世紀70年代異常流行尼古丁貼片、咀嚼口香糖等戒菸方法。現在,電子煙變得異常流行,因爲吸食者認爲它比傳統香菸要健康。

 

然而由於電子煙是一種新興事物所以還無法從長期的角度判斷其真實的影響。而科學界對電子煙的安全問題也存在分歧。去年,英國一個著名的醫學組織建議傳統香菸吸食者可以通過使用電子煙的方式來達到戒菸的目的,但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卻認爲目前還沒有證據證明電子煙是一種戒菸工具。不過現在,關於電子煙對人體影響的研究已經在慢慢發展:2015年的一項調查發現,電子煙蒸汽會對老鼠的免疫系統造成損害;去年,另一項研究發現,電子煙產生了31種有害的化學物質,包括一些致癌化學物質。

 

而Middlekauff在今年上半年的另外一項研究顯示,幾乎每天都要用電子煙的人其體內擁有被認爲是會增加吸菸者患上心臟病風險的生物標誌物,諸如會增加心臟腎上腺素水平、氧化壓力等。

 

然而該項研究並未指明造成這些變化的具體原因,因爲畢竟電子煙有許多種香精、溶劑以及尼古丁。爲了確定真正的罪魁禍首,Middlekauff讓33名非吸菸者和非電子煙吸食者參與了研究。他們需在1個月內的3個不同日子裏吸食30分鐘不同的電子煙:一種含尼古丁、一種不含尼古丁、另一種則是沒有裝溶液的電子煙。

 

研究人員對參與者的血液和心率進行了監測,結果他們發現,吸食了帶有尼古丁的電子煙的人其體內腎上腺素水平很高,而另外兩組人則沒有出現這樣的情況。不過研究人員並未在3組人員中發現氧化壓力的不同。Middlekauff表示,他們目前只對一種生物標誌物進行了監測,接下來他們將需要更多的測試來證實他們的發現。

 

由此可以看到這項研究的一個侷限性,那就是它的涉及面較窄,也就是說,它的研究結果並不完全可靠,它只是表明了吸食電子煙會影響存有健康風險的標誌物,但它並沒有證明其跟實際的心臟病之間存有關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