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最主要的市场风险来自于外汇风险和长期债投资带来的利率风险。

第一项,外汇风险是银监会定义的狭义市场风险范畴的一部分,外汇风险是其中主要的风险来源。2017年末,在使用内模法计量市场风险资本的6家银行中,有五家披露了风险价值的构成。汇率风险价值占总体风险价值的比例平均为67.7%。(参考阅读1)

第二项,长期债投资,按照银监会的监管规范,属于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的一部分。2017年末,10家主要商业银行1年以上重定价总缺口占生息资产的比例平均为13.5%,而投融资业务1年以上重定价总缺口占生息资产的比例平均为16%,表明商业银行的主要利率风险来自于1年以上的投资(主要是债券投资)(参考阅读2)。

对于商业银行最核心的两项市场风险,风险损益往往与市场情绪正好相反。

例如汇率风险,市场情绪以人民币的升贬值为导向,人民币升值时,市场信心增强,情绪转好,人民币贬值时,市场信心动荡,情绪转弱。但是,对于我国的主要商业银行,由于近年来海外募资的增加,外汇敞口总体表现为美元多头,汇率风险损益应当以美元升贬为导向,美元升值时,汇兑盈利增加,美元贬值时,汇兑盈利减少。实际损益与市场情绪明显相反。

再如长期债的投资,市场情绪以债券价格为导向,债券价格下跌时,市场表现为熊市气氛浓厚,债券价格上升时,市场则转为阳光灿烂。但是对于商业银行,大部分债券投资并不盯市,而是按照投资收益率计算当期损益。债券价格下跌时,收益率上升,配置价值才能逐渐显现;债券价格上升时,收益率下降,配置价值萎缩。投资策略的方向与市场情绪明显相反。

市场情绪对于决策者的管理直觉有着重要的影响,市场情绪愁云惨淡时,管理层通常直觉上认为风险上升了,市场情绪高昂向上时,管理层亦会直觉地认为形势一片大好。

当决策者的管理直觉强化为行政意志时,真实的风险信息往往传递受阻。在行政官僚体系中,执行层面往往更愿意表达与领导偏好一致的观点。结果,不出意外的,我们会一再一再地看到,管理行为与实际风险状况的脱节。

处于风险状态时,业务部门倾向于不吭声,风险部门只要不破限额也不说太多,而决策层受良好的市场情绪影响,有可能难以意识到实际的风险状况,甚至错误地扩大风险敞口。

而出现市场机会时,市场情绪惨淡,决策者倾向于在直觉的引导下选择保守的业务策略,倾向于实现短期目标而非长远打算,以致错失业务机会,而这样的机会,在债券市场上,3-4年才会有一次(参考阅读3):

“反直觉”的市场风险,对于习惯于以行政方式实施管理的商业银行而言,存在着管理与风险难以契合的矛盾。只有通过审慎的敞口归集、专业的分析决策等建立制度性的“反直觉”机制,否则,市场风险管理不可避免地会随波逐流。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