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首都航空JD5158昆明至杭州航班從昆明長水機場起飛,飛行20多分鐘後發生機艙失壓,艙內氧氣面罩彈出,飛機急速下降後返航,半個小時後飛機安全降落,9名機組與146名乘客平安下機。

7月13日,愛爾蘭瑞安航空FR7312航班發生機艙高空失壓後緊急迫降,189名乘客中33人受傷並接受住院治療。

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航班飛行途中,駕駛艙右側玻璃突然破裂,座艙嚴重失壓,機組緊急應對,20分鐘後安全備降……

疑問:

機艙高空失壓到底是怎麼回事?它有什麼危害?我們該怎樣避免同類事件發生?

解答:

飛機機艙高空失壓事件時常見諸報端,美國聯邦航空局前高官喬治·多羅烏曾在媒體採訪時表示,“它就像吸血鬼一樣折磨飛機”。

1938年,波音307“平流層”客機實現了人類首次加壓高空飛行,此後人們逐漸意識到加壓對飛行安全的重要性。考慮到成本、機艙壁承受力等因素,機艙內通常不加1個標準大氣壓,而是0.6個大氣壓(相當於海拔3000米左右高度的大氣壓),且人類對0.6個大氣壓具有非常好的適應能力。

一般來說,短航線的飛機在6000米到9600米飛行,而長航線的飛機則是在8000米到12000米之間飛行。

當飛機在10000米左右的高空飛行時,由於此高度的大氣壓力很低,氧氣含量相對不足。因此,需要對機艙進行增壓,保證客艙裏的氣壓與海平面氣壓差異不大。這樣,飛機上的人們就可以正常呼吸,身體不會出現不適。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空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黃俊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理論上,如果機體破損,密封不嚴,導致機艙內無法達到增壓效果時,就會發生高空失壓,機上人員會出現呼吸困難,嚴重者會危及生命。

“飛行中機艙發生高空失壓是比較少見的現象。如果飛機出現機械故障,如機艙增壓系統、引氣系統故障等,也會使機艙增壓效果受損或不足,出現機艙低壓報警。”黃俊說,“因此,需要對事故進行詳細分析,才能得知機艙壓力不足或失去壓力的原因。”

如果機艙發生高空失壓,艙內氣壓突然下降,此時,對人體的傷害極大。耳膜由於瞬間內外巨大的氣壓差變化,極易受損,且長時間暴露在高空低溫環境中,人極易凍傷。高空低氣壓還會對人體多數器官造成傷害,嚴重者導致血管、臟器脹開。

航空專家王亞男介紹說,如果失壓原因不是機體嚴重破裂導致,那麼對飛機不會造成其他損傷。如果機體破裂,那麼失壓會對飛行安全造成很大影響。“增壓的機艙就像一個吹鼓的氣球,如果在氣球上出現一個破洞,那麼嚴重時,這個氣球很有可能爆掉。”

“因此,民航客機的結構設計要求非常嚴格,其中一個重要指標就是,當飛機發生局部破損時,破損的狀況不能迅速擴散到其他結構部分。”王亞男表示,如果飛機發生非嚴重性破損導致機艙高空失壓,且機體各機能正常,只要飛行員處理得當,多數情況可以化險爲夷。

“一旦發生機艙高空失壓,飛行員需要作出快速反應,處置操作就是緊急下降——將飛機從上萬米的高度,下降到3000米以下的安全高度。”軍事評論員、航空科普作家田晨表示,飛機的下降速率和飛機姿態都可保持在飛機結構強度的安全範圍之內,不超出飛機的可承受載荷。

當飛機下降到0.6個大氣壓的安全高度後,機上人員才能夠正常呼吸,接下來飛行員會操作飛機就近找備降機場降落。

機艙高空失壓發生的第一時間,機艙內氧氣面罩會自動或手動落下,乘客須戴上面罩以保證呼吸正常。

“攜帶氧氣瓶存在一定危險性,因此,飛機機艙內的應急氧氣系統是化學制氧,會有讓人感覺不適的味道。但是,這些都是經過嚴密檢測的裝置用品,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田晨說。

王亞男建議,乘客登機時,要在空乘人員的幫助下,瞭解學習安全器械的使用操作指南。發生突發情況時,要聽從機組人員的督導和指揮,在氧氣面罩落下時,按照正確方法戴上,冷靜應對。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