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谈公考(ID:tangongkao801)
作者:元月

一名拥有事业编制的教师,但整日面对的是风气散漫的学校、桀骜难管的学生,缺乏老师应有的成就感。想到以后可能一辈子要远离家乡委身县城,一辈子蜷缩学校将就糊弄,一辈子收起理想糊涂度日,想想就非常绝望。

要不要再考一次?这个想法时常闪现在他的脑海,盘旋起伏。

专业冷门、年龄偏大、好不容易捞到个编制,轻易放弃是不是有些任性?但公考是实力加运气的比拼,再来一次还能不能考上,谁也不敢保证。何况还与学校有五年的最低服务期,如果非要坚持,难度系数翻倍,无异于戴着脚镣跳舞。但如果已经开始指望退休,日子何时是个头?与其闷闷不乐,还不如尝试一番,哪怕让梦想灼伤了自己,也不要平庸的喘息。

李文大学的专业是心理学,一个冷门专业。专业不好,再挑挑拣拣,这注定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

从2013年“下河试水”,再到2015年考上老师编,先后参加过五次考试,有国考、省考、收费站、事业单位,种类多样,地域广布,李文只考上了高速收费站的收费员…

因为没能考警成功,考教师已是第六次公考的战果了。李文的高中老师就曾抱怨,这辈子认识的最大领导就是校长。所以,李文对教师职业有误解,想着要放弃。

朋友劝他,“要不先试试,说不定你不喜欢只是因为还不太了解,以后说不定还会来个‘相见恨晚’呢”。他觉得朋友说的有道理,教师工作如何,并没有深入了解过。

直到报道之后,李文才发现他上班的职高又刷新了他的三观!中国原来还存在这样一批学生:打架斗殴、目无师长、叛逆偏激、不思进取、自以为是……每次上课前后,都要压抑怒火、调节情绪。课堂上睁只眼闭只眼根本不够,学生恨不得把你就是个“睁眼瞎”,有年长老师传授李文经验,“你就当自己是个播音员,闭上眼睛说完上句说下句,管他有没有人在听”,这该有多无奈,才会这么应对,他悲哀地想。

在最短的时间内,这所职业学校打破了李文对他职业的所有侥幸和希冀,喜欢上教师职业是不太可能了。

晚上李文躺在床上想,命运当时想告诉我什么?是“自己选的路,跪着也要走完”,还是“那些所有打不死你的,都将变成养分,让你变得更强大?”现在他才晓得是后者。

2015年9月,李文刚到职中任教,虽对各种公考已驾轻就熟,经验丰富,但也觉身心俱疲、有苦难言。课堂上“群魔乱舞”“嬉戏打骂”的日子如果无法忍受,如果再考一次职业选择,不光心累体乏,还有外在的阻拦——他们那里是不允许实习期考生参加公考的。

再也无法忍受,在职中的第二个月,李文就参加了一场“三不限”的考试,一场完全没有结果、没有必要的考试。

宣泄让李文清醒了许多,也让他理性地思考自己职业生涯,本省既然没有希望,何不转战他省呢?

经过筛选,他选择了南京和山东。狱警岗位,专业对口。选择南京,首先是南京不参加联考,省考时间比多省联考早一个多月,如果没考上还能赶得上联考,凭空多一次机会;其次南京经济发达,年轻人更愿意去社会打拼,岗位竞争相对较小。选择山东,是因为山东离家近,方便回家。

因为还在职,更因为煎熬,迫不及待地在2015年的年底就展开了复习。题型早已熟记于心,强项和弱势也心知肚明,若走看书加做题的老路,提高也有限。因为时间宽裕,他打算尝试一下别的方法。

一口气在淘宝买了近两年的各种视频课程,有半月谈的、中公的;有南京的、联考的、山东的;有数量关系、资料分析、逻辑推理、申论……按模块分类后,一一突破。先粗略地看,碰到某个模块有共鸣,他再仔细看、反复看,然后做好笔记。

李文并不聪明,但他相信勤能补拙,没课的时候,就一直看,早起困难,就晚睡会儿,星期天也如此。谈笑是公考,往来是考友,李文几乎断绝了不必要的娱乐社交。春节因为离3月南京的省考时间很近,他过年都没敢放松,甚至吃完除夕饭,放下碗筷就去忙着做申论了。

当时感觉整个人就像个输红了眼的赌徒,赌上了一切,他说。

···

通知

距离国考仅剩13天的路程,我们还有13天的路一起奋斗。为了学员冲刺上岸,基地将加强工作人员管理力度,继续监督学员日常学习。主要内容为以下方面:

1、基地查寝日常化。查寝时间为每日早上7:50-8:00,下午14:50-15:00(下午测验申论除外)查寝人员:行政处(××),教务

主管(××)。根据基地学员管理制度,要求所有学员早上8点和下午15点前务必进入教室早读学习,过时滞留宿舍者一律按基地管理制度处罚。(最好吃了大叔给你准备的早饭,饿了那就抗一上午吧)。

2、课间回寝禁止化。三层宿舍今日已安装完毕楼梯小门,明日起所有宿舍将上锁,禁止回宿舍时间为上午8:00-12:00,下午15:00-18:15(请带好上午和下午需要的个人物品,宿舍说:这段时间不欢迎你回去)。

……

他常常看到学员们学习到晚上10点的朋友圈晒这样的图。跟他们相比,觉得自愧不如,认为他仅仅只是一个正常的备考状态。

时间是不够用的,没等李文准备好,南京省考就到了。因为没提前规划时间,申论基本没来得及练习,他只能寄希望于考场超常发挥。

南京省考当天,考试上稀稀拉拉,30人的考场,就有12人缺席,这让习惯了“座无虚席”的李文有些不适应,不过他心里还是偷着乐,感叹南京真是“冒险者”的乐土(当时南京报考和招考人数比例仅为23:1)。考试快要结束时,申论大作文还差两百字,李文急的是满头大汗。铃声仿佛枪声,响起的那一刻,他大脑一片空白,心中叹息,大事去矣!

来不及沉溺于沮丧与失落,四月底还有一次机会!李文想到。他深深地记住了南京的教训。既然是申论出了问题,剩下的时间正好专攻一下申论。

同样告别了看书式的备考,选择看视频课程。没费多大的力气,李文就发现了对其口味的名师。以前总是闭门造车,他总觉得申论是大开大合抡木棍,需要的是真功夫,来不得偷懒取巧,忽然他明白了,申论也可以是进退有据、轻巧精妙的剑术。

如何摘抄材料,如何整理归纳,如何反推,每条答案都有依据;如何控制字数,如何在试卷陈列,事无巨细,既全面又美观,可操作性还强,简直是一门艺术。他到现在才明白,我的申论以前根本没入门。老师除了理论讲的透,还注重实践做题,专门留出做题时间,然后接着再讲,不像别的老师,作业留了就全凭考生自觉,实在看透了考生们偷懒抗拒的心理。因为信服老师,李文对老师言听计从,那种时时精进的感觉真是妙不可言。

山东的省考,李文顺利地通过了笔试。成绩比他想象的还要好,尤其是申论,史无前例的好。

只是万万没想到,跨过了“实习期限制”的沟壑,迎面却被“高山”阻拦。因为与学校有五年的服务期,资格复审时学校不同意出具同意报考证明。与山东的报考单位商量,能否按照公告规定后期补开?被告诉不许。想了无数办法,统统无效。李文像只困兽,踌躇不已,怎么也不甘心放弃。万般无奈之下,只能伪造同意报考证明,先去参加面试。要是没通过,自然一切休提;假如通过了,再想其他办法。前途“未卜”,还要打起精神全力以备考,怎一个矛盾煎熬了得?

准备面试期间,开始查询、了解狱警工作。单调、压力大是常听到的字眼,圈子小、与世隔绝也时有听说。工作不如想象的好,有点失落,又想到以后人在异乡,举目无亲,李文开始犹豫了。后来虽然通过了面试,还是忍痛放弃了。至今李文还记得招考单位工作人员诧异的口吻:“为什么要放弃呀?”,她还尝试劝说,可能觉得非常可惜。

虽然南京和山东的两场考试最终都没有结果,但忙碌的日子能让人忘记不快、变得充实。

这些忙碌也可以做为“仓储”,支撑他在学校再熬一段时间,李文正好利用这段时间,好好想想以后的路。

2017年,李文过了实习期,面对现状,他茫然无绪。所谓道阻且长、艰阻难行,大抵还是有迹可循可以借鉴的。五年的服务期犹如“紧箍咒”,怎么摘下来?毫无头绪。没有前人可参考的例子,也无人给予他正确的指点。

想不明白干脆不想了,路虽不知在哪里,但总归不在原地!他想,决定再考最后一次。

决定的那刻,李文有预感,成与不成,终会是最后一次考试了,这次如果还不能冲破“服务期”的束缚,不会有精力再来一次了,大概以后也不会有什么办法了。

与以往备考不同,这次更多是心态的调整。行测备考不再面面俱到,而是有所放弃,重点突破。与其考场上狼追狗撵、满头大汗,正确率一塌糊涂,不如主动放弃难啃的骨头,投入更多的时间在自己擅长的模块,提高速度和准确率。考场时间有限,放弃“一定要做完”的强迫心理,提高分数“收割”效率才是明智之举。

3月底省考开始报名,又出现了新状况。

“2015年以后县级以下事业编不允许参加省考”。李文是2015年的事业编,刚好把他卡到外面,就像预谋好的一样,本想一起报名的同事纷纷偃旗息鼓了。但他仍固执地认为公告的表述有歧义,经与省里公告发布单位电话确认,李文松了一口气。可以继续参加考试。

4月的省考算是正常发挥,成绩公布后,笔试全场第一。因为心里明白是最后一次,不容有失,他格外重视考试流程的每一步。

成绩出来当天,李文跑去人社局和教育局确认,看看五年服务期限有没有商量的余地。原来他发现,所谓的不可能,只是一扇虚掩的门,并没有文件合同的硬性规定,只轻轻一推,门就大开了。李文的同事们后悔莫及。

资格复审的前一天,他拿到了单位同意报考证明,堂堂正正地通过了复审。

下一关是面试。李文曾4次进过面试,3次报了班,3次高分通过,熟悉流程,经验丰富,但还是丝毫不敢大意。这次他又去报了面试辅导班,老老实实听从老师的吩咐安排。课程结束时,学校也正好放假,他就回家自己练习。每天从早上8点到晚上10点,除了中午2个小时的午休,李文不是看面试热点、历年考题、笔记材料,就是用手机录音功能自己练习纠正。从回家到面试考试,整整50天,从无间断。

后来李文跟我说,面试虽说是形式大于内容,可如果没有熟记于心的内容要点,不可能有考场上的自信和从容;没有严格的苦练,也不会有条件反射的口若悬河;没有认真的模拟,更不会有对时间的精确把握。他说,这些练习,最终会显现在外在形式上。

7月底,李文以岗位第一、考场第二的成绩通过了面试。

背水一战,终要上岸了。

2013年到2017年这段时间的公考之路,李文走了四年,一共考了11场。四年的日日夜夜、风风雨雨、艰难困苦只为了一个目标,是专注,给了他信心,让他不再惧怕未知的以后。

如果李文当时选择放弃考试呢?

后来他的那些同事随着时间推移,渐渐有人沉默了。他知道他们是疲了、倦了,觉得年龄不小了,不想跟命运死扛了。但是有时候励志和反面教材只有一线之隔。

就像围城里说:

“城里的人拼命地想冲出去,而城外的人拼命地想冲进去。”

没有任何一条路会走到底,生活从来没有撤销这个选择。

HP大中华区总裁孙振耀的退休感言曾说道:我们每天做的最多的事情,其实是选择。甚至是每分钟都在做选择。

我可以选择不去写这篇文章,去别人公众号拍拍砖;也可以写下这些文字,帮助别人同时也整理自己的思路,我可以多注意下格式让别人易于阅读,也可以写成一堆,轻易的推上来,也可以选择不刮胡子就去面试,也可选择出门前照照镜子….

这些日积月累的选择,决定最终我们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