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比俄羅斯人更清楚經濟對與能源過度依賴的後果了。二戰戰後,蘇聯大部分油田及設備都在戰爭中損壞,資源大國淪爲石油進口國。因此在1970年前,美國對蘇聯的制裁主要針對石油相關領域,禁運石油產業設備等等。

在這種情況下,想要解決經濟危機就必須開採石油,在列寧到赫魯曉夫幾代人的努力下,1960年的夏天,在秋明地區烏拉伊市的孔達河畔的一口油井終於噴出了石油,1965年,秋明地區的一個油井薩莫特洛爾油井投產,1969年蘇聯頒佈《西西伯利亞石油與天然氣工業發展措施》,使得該地區區油氣生產迅速達到史無前例的水平。

蘇聯的石油產量猛增,不知不覺中已在1975年超過了美國,有了石油這張底牌,蘇聯利用歐洲對能源的依賴開展石油輸出戰略,原本與蘇聯幾乎斷絕貿易往來的西歐,在石油貿易的拉動下竟然和平共處了起來,蘇聯同歐洲發達國家的貿易總額逐年增長,“1970年爲47億盧布, 1982年爲377億盧布,1983年爲380億盧布“。

隨着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國際油價持續上漲,這讓依賴石油出口的蘇聯賺的盆滿鉢滿,國民收入和財政飛速增長,外匯也變得充實起來,時任蘇聯總統勃列日涅夫甚至自信的認爲最少15年內無須再爲危機憂心忡忡了,無須對石油工業進行改革了。

▲1979年蘇聯發動阿富汗戰爭

然而好景不長,美國不會眼睜睜看着蘇聯進入發展的黃金時代,80年代初期,里根入主白宮,着手研究如何在這場爭霸中勝利,經過經濟情報分析得知,蘇聯嚴重依賴能源出口,2/3的外匯收入依賴石油出口。那好辦,里根一拍大腿放出了三板斧,第一調低國際油價,糾集沙特等國一舉把石油價格壓到10美元以下;第二控制技術,迫使西歐各國停止對蘇聯的資本輸出和機械設備供應以及技術支持;第三封鎖,逼迫西歐國家停止進口天然氣等其他蘇聯資源。

這樣一來,原本歌舞昇平的蘇聯,在美國的壓制下石油產業入不敷出,瀕臨崩盤。反觀現在,如今特朗普對俄羅斯的制裁,跟當年里根也極爲相似。

相關文章